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8年开始,《温州日报》每年都有重大主题报道方面的稿件在浙江新闻奖中获奖,如2008年度,组织策划的"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连续报道"获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2009年度"民企突围的温州报告系列报道"荣获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2010年度,组织策划的"十问温州发展""看世博·温州叩问"等两组系列报道,分获浙江新闻奖重大主题和组合报道一等奖;2011年度,"大爱倾城""炒钱之疯"等两组系列报道均获浙江新闻奖二等奖.这些报道引起各界很大反响,也获得业界好评.  相似文献   

2.
30集系列报道《改革大潮看神州》从9月10日起在中央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到10月10日播完。这是中央台领导及编委会继《边城行》之后,1992年组织采写的又一个大型系列报道。象这样大规模,密集式地在《新闻报摘》中宣传30个省、市、自治区的改革开放,在中央台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听众来信认为,这组报道“有鲜明的舆论导向”,“有新意、有深度、有声势”,“非常适时、振奋人心”、“是献给十四大的一份厚礼”。组织这个系列报道是台领导依据1992年  相似文献   

3.
从8月12日起的整整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现场短新闻”,很受读者欢迎。这是《人民日报》进行新闻改革、版面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为各地报纸带了个好头。纵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十篇现场短新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魏永刚 《今传媒》2007,(12):6-8
以水为主题的一系列报道成为《经济日报》2006年报道中耀眼的一章.《科学发展看五湖》《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莫让雨水空流走》等等,这些报道紧扣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报道.其中最夺目的当属"城市河流,让我们重新认识你"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其主题重大、写作精心而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而"水文章"的"开篇"则是"科学发展看五湖"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5.
"以小见大"虽然是新闻采写中常用的表达手法,但很多时候,因为对"小事件"把握不当,很难衬托出"大主题"。"小事件"看似微观,却是决定"大主题"的必要条件。从2012年9月12日开始,《北京青年报》推出"家国十年——迎接十八大走转改系列报道",这组报道以"家""国"为背景,通过寻访国家领导人在京考察足迹这一主线,选择基层样本深入采访,反映北京市十年间的建设巨变。作为参与者,笔者采写了两篇报道,分别是《大槐树见证田仙峪村之变》和《一个库区农民的"护水经"与"致富经"》。报  相似文献   

6.
《冬去春来,夜市办得怎么样了?》4月26日,经济日报一版在这一制版标题下推出一组六篇报道,用较大的篇幅集中地反映北京、福州、济南、南昌、杭州、兰州等大城市开办夜市的近况。单从报道形式看,这组新闻有三个特征:——是去年经济日报以商业改革为主题的《王府井亮起来》连续报道的进一步延伸,能  相似文献   

7.
《中国记者》首次举办的1989—1990年新闻论文有奖征文活动,受到新闻界的支持和重视。1990年11月3日,征文评奖揭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等报第二天都刊登了新华社为此播发的消息,《新闻出版报》稍后也做了报道。首都有的新闻单位领导同志说,“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大有意义的事”。这对本刊和各地积极参加征文活动的同行们都是一种鼓励。这次征文活动历时一年(1989年7月1日——1990年8月30日),收到应征论文200余篇。从最后评出的九篇获奖论文的作者看,在中央、省、地三级新  相似文献   

8.
常驰国外的记者,根据当地报纸、电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介提供的消息,来报道驻在国发生的新闻,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忌照抄照转人家的新闻,记者要亲身采访,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写出生动而有特色的新闻报道。新华社驻莫斯科分社记者盛世良采写的《苏联加速发展合资企业》的报道(见5月8日人民日报)就是围绕苏外合资企业发展景况这一主题,深入现场,多方收集资料,写出有个人见解的独家新闻,这就是美联社、路透社记者未曾深刻报道的。虽然篇幅不长,约800多字,却从侧面反映了苏联当前经济改革的  相似文献   

9.
《冬去春来,夜市办得怎么样了?》4月26日,经济日报一版在这一制版标题下推出一组六篇报道,用较大的篇幅集中地反映北京、福州、济南、南昌、杭州、兰州等大城市开办夜市的近况。单从报道形式看,这组新闻有三个特征: ——是去年经济日报以商业改革为主题的《王府井亮起来》连续报道的进一步延伸,能通过其连贯性让读者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时统宇 《视听界》2013,(3):122-122
不惑集POINT 这样的样态,在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中,在假日报道、主题报道中,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央电视台报送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会上,评委们一致同意将《新闻联播》作为优秀栏目送评,将《你幸福吗?》作为系列报道送评。按照游戏规则,每个奖项央视只有一个名额,不过我估计,在这两个奖项的争夺中,《新闻联播》和《你幸福吗?》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看《新闻联播》居然看哭了”,来自观众的这一反映,也一定会获得评委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11.
许林 《新闻实践》2005,(4):F002-F002
人民日报新闻版今年以来改革力度很大,在前年、去年设立《视点新闻》、《体育》新闻版的基础上,今年又增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块新闻版。这五个新闻版已经使人民日报的脸变了,变得更好看了。下面是对近期经济新闻版一组报道的版面处理作一评析。3月15日、17日,人民日报经济新闻版分别刊登了经济部记者彭嘉陵采写的《直面煤矿安全》上下篇文章。这是一篇针对性、启发性很强的文章,而编辑的版面处理尤为值得一提。编辑在版面处理上利用"下篇提示"和"上篇回放"的视觉形式(见版面一、二),融入了"推"意识。"推",有推动、推出、  相似文献   

12.
8月23日至31日,《襄樊日报》在头版最上部通栏位置连续打出《襄樊市抓机遇系列报道》。这是一组反映襄樊市近年来抢抓机遇图发展的成就报道。请看这组报道的阵势: 8月23日,系列报道之一:借春潮开闸门——看我市怎样抓思想解放机遇; 8月24日,系列报道之二:借东风上青云——看我市怎样抓东汽重心东移机遇; 8月25日,系列报道之三:借长江兴汉江——看我市怎样抓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机遇; 8月26日,系列报道之四:借深水行大船——看我市怎样抓三峡工程上马机遇; 8月28日,系列报道之五:借国牌创优势——看我市怎样抓军工企业乔迁、发展高新技术机遇; 8月29日,系列报道之六:借大城壮名城——看我市怎样抓大城市建设机遇;  相似文献   

13.
上饶电视台新闻节目《天天看上饶》推出的《正是金秋丰收时》系列报道,得到了观众普遍认可,认为该系列报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主题新闻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涉深水者采珍珠”在改革的大潮中,新闻摄影界也泛起了几朵令人欣喜的浪花。经济日报先声夺人,自去年8月12日起,以《北京新话题》为题,连发六篇新闻摄影报道。工人日报也从去年11月22日起,以《改革中的思考》为题,连发八组反映改革的新闻图片。继之,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各具慧眼,在去年12月15日的一版,以较大篇幅同时刊登了山东大众日报记者钱捍的一组摄影报道:《招工市场的“热”与“冷”》。这几组反映改革的摄影报道,从内容到形式均有突破。就内容而言,它们从简单地“图解政策”,进而深入改革的大潮,提出较深层次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就形式而言,它们从常用的一图一文发展到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的世纪,《人民日报》有了明显的变化:新闻信息量增多了,短文章多了,新开辟的栏目多了,版面活起来了。其中引人注目的是,2001年1月4日起在二版开辟的《图文广角》图片专栏。这个专栏的登场,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为《人民日报》增添了新的亮点。 《图文广角》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真正把新闻照片作为独立报道新闻的载体。专栏从1月4日起正式挂牌开张,截至2月6日,共刊出16期,21条新闻或专题,其中除1月9日关于北京市雪后的图片报道专题没有标题外,其它都制作了新闻标题。这样就把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主题,十…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2年5月29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刘熙载〔清〕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旨戒杂”作为文章“七戒”中的第一戒,他强调文章的主题不可繁杂含糊,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搞多主题,而应专一、集中。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表明,一篇报道或文章,若能抓住一点,写细、写深、写透,能把一个事件、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7.
用系列报道宣传先进人物典型,《羊城晚报》关于“爱国拥军模范”姚慈贤的报道作了许多新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功。这组系列报道始于今年6月19日,一直延续至8月中旬。我作为一个读者、一个新闻研究工作者,几乎一篇不拉地读了这些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夏而秋,心中始终激动不已,即使在天南海北,也总有那么一种力量,那么一股气势在胸中涌动。这是为什么呢?作为系列报道的开篇——《慈怀报国贤母心——姚慈贤和地四个儿子的故事》,有似一则优秀新闻精彩的“导语”,紧紧地揪住读者的心挑慈贤是潮汕平原一位年过花甲的普通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  相似文献   

19.
5月20日至6月4日,短短半个月内《经济日报》集中推出了一组以“为农民增收想实招”为主题的系列报道,该组报道因精心策划,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这组报道是:《让多的好起来让好的多起来——湖南如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龙头带动中介组织联动专业市场推动——吉林农民增收有道》、《农字号乡企在苏北崛起》、《淮阴强化服务手段 加快增收步伐》、《增收要有新思路》、《“三高农业”打开增收致富门》、《小小西红柿 红了一片天》等等。他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手段,为的是一个目的——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李舫  刘阳 《新闻战线》2011,(6):32-34
《人民日报·文教周刊》自2011年3月18日起,连续推出"聚焦文化消费系列报道",分别就中国电影、小剧场话剧、图书出版、网络文化消费、网络游戏等5个领域的消费情况进行了深入报道,并配发相关言论。该系列报道以其权威、全面和深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这组报道的策划和采写过程中,记者以政府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指导和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