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连续回乡,我惊讶地发现为数不少的农人不再热爱土地了。说别的地方没有现实根据,还是说我热爱的故乡小镇吧。虽说是镇.其实和城镇定义了不相关,不过是人口集中些的村庄——农民并没有像乡长变镇长那样变成镇民.亦如没有像县长变市长那样变为市民。但若说毫无变化也不对。变化之一.即是这里一些农民不再热爱土地。那么热爱什么呢?拆迁!  相似文献   

2.
《故乡》是鲁迅根据自己回乡经历创作的小说,具有浓郁的自叙传色彩,展现了深邃的人性之常.从少爷到老爷,是闰土识"我"的心路历程;从乡愁到忧愁,是"我"回乡的心路历程;从绝望到呐喊,是鲁迅《故乡》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故乡》是按照“我”回乡的时间顺序,以“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自然地展开情节的。那么,小说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是“我”还是闰土?我们认为文章的主题(见课本注解①)给了我们解开这道题的钥匙,根据主题去推断,小说的主人公应是闰土而不是“我”。因为小说歌颂的是闰土(少年时期闰土〕;同情的并“怒其不争”的  相似文献   

4.
回乡     
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我乘车回到了几年未见的故乡。一踏上家乡的土地,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这次我们是回乡过年。自从我随父母来南昌后,从未在老家过年,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亲切而又模糊的。顾不上旅途的疲劳,我便急着要堂姐带我去儿时玩耍的地方转转。第一目标就是河下。记得我离开故乡时,最后到的就是这儿了。那些眼前的高楼,河里的大船在我眼中仿  相似文献   

5.
故乡的体育场附近有一个老人聚居的“茶亭”,每天都有老人在那里喝茶。我回乡居住的时候,总是去那儿闲坐。  相似文献   

6.
久在异乡,难免不思母校。这次上级分配我回乡任教,更是如愿以偿。今天,汽车载我向家乡飞去。故乡的小学啊!我爱你。你是我知识的摇篮、儿时的乐园、生长的园地。我翻开脑中记忆的画册,那梦景般的小学生活,多象一本厚厚的绚丽多彩的影集。故乡的小学啊!那四季长青的翠竹,是你的围裙;那明亮如镜的水井,是你秀丽的瞳仁;在一弯“S”形的河水上,一叶穿针引线的小舟,编织着学校和乡村之间的白昼晨昏。你古朴的教室是我童年的“宫殿”;你斑驳的黑板,开拓了丰富的知识宝藏;还有,尊敬的张大伯——我们村的好书记、故乡小学的始创人,我怎能忘记您留给我的珍贵记忆:当我还是穿开裆裤的时候,这里只不过是荆棘蔓  相似文献   

7.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故乡》这篇短篇小说。《故乡》以叙事主人公我回乡迁居的见闻  相似文献   

8.
随便走到哪里,大自然都是美丽的。但我还是喜欢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哩。还是远在宝岛台湾的时候,还是早在三十年前青春的岁月,我就常常思念海峡对岸我故乡的那座无名的小山了。而特别使我难忘的,是山顶上的那株古  相似文献   

9.
故乡的我     
我并非故乡生故乡长的,可故乡偏偏就有一股强大的磁力,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吸引着我……又坐在通往故乡的班车里,摇摇晃晃的我,脑子里不停地闪现着一个判断句:我,是故乡的我。颠簸的车把我的记忆也颠成了一个个不连续的肥皂剧,飞快地在我脑海里倒胶片……如今,穿山隧道代替了盘山路,然而隧道里桔黄色的灯光总也不及山上黄黄的麦苗生动诱人,车子跑得再快,心里觉得时间还是漫长。终于,来到了奶奶家熟悉的院落前,只是迎接我的不再是颠着小脚,满脸沟壑,总也叫不停“我的宝贝儿疙瘩”的奶奶了。奶奶去世七年了,我连她最后一眼也没…  相似文献   

10.
王大勇同学问:“《故乡》一课中的‘我’的思想感情就是鲁迅当时的思想感情,鲁迅也有过回乡搬家的经历。那么,《故乡》中的‘我’是不是作者本人呢?”《故乡》中的“我”是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我”目睹了昔日美丽可爱的故乡如今变得破败荒凉,天真活泼的闰土变得迟钝麻木。“我”同情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追求新生活。当时的鲁迅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后,  相似文献   

11.
《广东第二课堂》2014,(1):56-58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二十年眨眼间就过去了.我已经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大科学家了。二十年来,美丽富饶的家乡一直在我的脑中挥之不去,但每天总有一大堆工作让我抽不开身。阻止了我回乡的脚步。  相似文献   

12.
残烛之下,那首我最钟爱的《二泉映月》拂去了记忆的尘土,我又想起了故乡那一尺见方的长满杂草的泉眼。泉水终日长流在山涧,偌大的一座山,却只听得见汩汩的泉水声和着清脆的鸟鸣声,还伴着外婆手中的已变了形的打衣棒捶打衣物的节奏声。或许是外婆已深埋在那黄土之下,或许是我不再常回乡了,外婆的音容笑貌似乎也不曾留下多少在我的记忆里,但满头银发的她用五根枯树枝似的手紧扣着历尽沧桑的打衣棒,坐在泉眼边椭圆的木盆前,动作迟钝的捶打着衣服的形象仍然很清晰。故乡的泉眼是这块贫瘠土地上惟一的水源。它只有拳头般大小,泉水从一石缝间呈放…  相似文献   

13.
<正>大赛作文展示人群与小作者一家三口,面与点的描述,所见、所闻与身体所感的交融,都凸显着迢迢回乡路的艰辛。科技,让故乡不再遥远广东省佛山市大良实验小学六(8)班孙浩宸年初,爸爸提议全家回青海老家过春节。“坐火车要两天才到,我才不想去呢!”想到那40个小时的车程,我不情愿地嘟囔。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一直是个童话世界,无论是夕阳下袅袅的炊烟,还是夏夜中那挑着灯笼的萤火虫,都使我无忧无虑的童心荡漾着欢笑,然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故乡的爆米花。  相似文献   

15.
江必红 《湖南教育》2003,(10):47-47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其中的“乡音无改”与“鬓毛衰”构成映衬,言下之意是,我虽长年客居他乡,但我一刻也不敢把故乡忘记,你瞧,我还“乡音未改”呢。 或许正是受这种“‘乡音未改’乃是热爱故乡之表现”的影响,时至今日,还有很多人对日常交际中“乡音未改”持赞许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不老的老子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5,(3):111-113
去年深秋时节,我回了一趟阔别多年的故乡——河南夏邑。此地是历史名人孔子的祖籍,有重修的孔子当年回乡祭祖的还乡祠。在夏邑西南方一百多公里的鹿邑县东,则是另一位历史名人老子的故居,于是我便绕道去了鹿邑,去拜会神交已久的老子。  相似文献   

17.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18.
《故乡》以"我"的一次回乡之旅为主要内容,通过描绘故乡环境、闰土与杨二嫂的变化,来反映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败、中国农民日益贫困的现实,从而批判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表达了鲁迅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之情。通常,教师是引导学生研读《故乡》的"情节、人物、环境",从而让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的。这当然是一种解读的方法。但是,任何小  相似文献   

19.
从异乡观和故乡观可分开来说,杨慎的异乡观与苏轼同多异少,都走过由排斥、亲近、发现优点、天教异乡看美景到暂时故乡化的思维进程,只是苏轼走向了更彻底的异乡"前生"化,而杨慎只做到第二故乡化——"并州故乡"。但两人的故乡观差别极大,只在最低的故乡具化上相同,且杨慎似更突出,然在故乡泛化、意念化和故乡"寄生"化上,杨慎则无表现。苏轼旷达,杨慎沉重。其原因是政治上杨慎被永远充军,回乡是最后诉求,其"并州故乡"观,实质是政治道德的归隐态度,而苏轼被贬谪,回乡不是唯一出路;对待人生,苏轼佛、道兼用,"寓""寄"于物,杨慎坚守儒家人格,拘泥执著。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其小说《故乡》中,通过“我”回乡搬家时的见闻和感想,运用大量的对比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经济破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的历史真实,深刻揭示了帝、封、官压榨下的旧中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彻底否定和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一、萧索的荒村与神异的图画同是一个故乡,“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一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二十多年后,“我”再回故乡时,“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