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07年4月,清廷下诏改革东三省官制,日本政府因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此问题上采取支持的态度,由此决定了代表日本官方立场的舆论机关——《盛京时报》的宣传取向,《盛京时报》及时地对东三省官制改革予以报道和评论,并提出了若干改革措施,如任官不分满汉,取消满人政治特权,整顿吏治,发挥地方绅士作用等,从而对东三省改制起到了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政府在其统治的最后十年里进行了官制改革。然而,科举选官制度的骤然停废,使许多举贡生监突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中;仿效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原则所进行的中央官制改革,加剧了满汉矛盾;地方官制改革则扩大了地方和中央的离心力。清政府进行的官制改革不仅没有能够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增加了社会动荡因素,最终导致其统治的灭亡。  相似文献   

3.
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东三省秉承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精神,开始官制改革,黑龙江省开始对行政官制、司法官制、地方官制进行改革。这次官制改革影响深远,特别是行政官制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对黑龙江的行政管理,而且揭开了黑龙江行政区域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与清末官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敏感的部分。因为它既涉及到权利再分配问题,也关系到所有在职官吏的切身利益,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政治制度、理论观念的深固影响,因此改革必然会引发各种政治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对立。袁世凯在清末政局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在官制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的态度随着既得利益的损益而前后有所变化。同样,袁世凯的举动也引起了清廷的猜疑和担心,双方矛盾日趋激烈。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了改革的进程和面貌,甚至王朝之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5.
预备立宪是清末最高统治集团为谋求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作为其序幕的官制改革,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也给清政府带来了预料不到的后果。由于官制改革没有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最终有名无实。这对后来预备立宪的进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884年新疆改制建省的同时,开始对省级行政官制及地方行政官制进行革新,建立起与内地相似的文官制度.至清末新政时,再次对新疆官制进行了调整.辛亥革命爆发后,杨增新根据北洋政府的指令,对清末的官制进行了改革.从新疆建省至民国初年新疆官制经过了三次变迁,官僚机构及官员设置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官员的任命是换汤不换药,前清的官员摇身一变成为民国职官.尽管如此,因俗而治始终是历代政府治理新疆的思想,在屡次变迁中,新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趋势逐渐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
清末地方官制改革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官制改革是清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使清朝地方官制发生了较大改观,成为向近代化转型的开始,但是,由于改革又是对中央与地方利益的调整,所以,其影响早已超出了单纯机构和职能调整的范畴,引发出新的问题,改革中对地方督抚现有权力的触动,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尖锐矛盾,改革对地方士绅的吸纳,助长了士绅的参政和地方意识,其结果是造成督抚与士绅在心理上对清政府的背离,它扩大了辛亥革命的基础,也有利于辛亥革命的发生和成果的稳定,但另一方面,地方官制改革时期所扩张的地方主义势力,也带到革命后的地方政权之中,从而给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成为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得而复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清末外务部之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外务部自设立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其自身就一直处于不断嬗变的过程之中。通过清末官制改革,外务部自身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上适应了近代外交的要求,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清政府在晚清新政期间主动改造了部分旧有中央机构 ,相继设置外务部、商部、学部等新式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已对此进行了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中央机构改革是清末新政的中心环节 ,它贯穿新政始终 ,对于中央的新政决策、新政的具体实施、中央的派系斗争、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矛盾、清朝的灭亡等重大历史问题均有关键性影响。本文对涉及1 90 1— 1 91 1年清朝中央机构改革的学术成果尝试做出归纳和评价 ,并对该项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财政制度是一种中央高度集权的模式。中央财政主管部门是户部,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土地户口钱粮等。省一级的财政主管机关是藩司(或称藩台),全称为“承宣布政使司”,受命于户部清吏司,设布政使一人,负责管理一省的所有财政收支、钱谷出纳之事,并负有调查统计人口、田亩之责,定期上报户部。此外,还设有专管某一事务的机构,如在布政使之下设督粮道,负责管理一省地丁粮米的征收和提用;设盐法道、盐运使专管盐税盐厘的抽收;咸同年间厘金创设后各省又成立了税厘总局,专管厘金抽收事宜。这些专门的征税机构有的是直属中央的,如盐法道等,其人员的任命和业务审核都有专门的机构,只是由藩司代管,保证按时足额地上解税收。省是基本的行政区域,也是地方的核心,省以下分道、府、州、县四级政府,均无独立的财政管理机构,一切财政事务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道、府、州、县衙门也就兼作财务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乡里制度是一项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课题,本文对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不同时期的清代乡里制度的总体研究情况略作评述,并对若干主要问题的学术成果试作总结.  相似文献   

12.
清末爱国学社在近代中国影响甚巨,然学界相关研究尚存在诸多缺失。爱国学社于1902年成立于上海,为筹集经费,蔡元培等中国教育会负责人积极奔走募捐,外界亦热心捐助;学社本着重精神教育,重军事教育的宗旨,开设诸多近代新兴科目,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努力壮大革命队伍;爱国学社学员年轻气盛,因经济原因不满教育会的领导,要求学社独立,师生关系逐渐恶化,最终导致会、社分裂,爱国学社也因清廷的打压而于1903年解散。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的军事改革中,军事领导体制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军事立法权的分配和行使,并使之具有历史性的特征,其中的利弊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14.
清末山东高等农业学堂是在山东农业技术落后和清政府推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由山东巡抚倡导开办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建立,使国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教学方法和教育制度被吸纳和借鉴,为以后山东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个弊端就是行政司法合一、忽视程序正义。于是,清末司法改革成为清末法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清末司法改革有其局限性,而且最终因辛亥革命的爆发也没有成功,可总结其历史教训对我国当今的司法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件大事,近代社会的士绅以其独特的见识和目力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推动新政前进,使新政全面打开中国的现代化闸门;另一方面,新政的各项措施尤其是军事变革以其历史的前卫性对士阶层的命运起了主宰作用,士阶层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清末新政与士阶层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历史的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7.
袁世凯与清末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学制度,大力推广新式学堂教育,积极规划学堂管理,是清末教育改革中频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清末时期“实业救国”的浪潮推动了我国实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大省,浙江实业教育虽然开全国风气却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状态中。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较强的政府推动以及地方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充足的经费来源。但其重视女子实业教育,立足地方经济、为地区发展服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随社会发展作出动态调整的办学特点,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留下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9.
鸦片与清末西南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鸦片对近代中国危害极大 ,其中又以云贵川受害最深。云贵川地区是近代中国鸦片种植最早最广、产量最多、泛滥最凶的地区。 1 90 6年清政府重申禁烟 ,云贵川三省相继采取了一些禁烟措施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湖南留日学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湘籍学子利用国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积极创办新式报刊,向国内传播新思想。由于受到区域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湖南留日学生呈现出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留学的集中性、留学经费来源的多元性以及学习科目的广泛性等特点。他们不仅在留学期间向国内介绍新知识,并在学成归国后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推动了近代湖南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