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横穿欧亚大陆的“万里茶道”沿线有许多水陆交通枢纽,其中,中州四大名镇之一的赊店镇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水陆转运交通枢纽和贸易中转站。其因茶而兴、因茶而盛,又因茶而衰。通过茶叶史料、地方史志等历史文献资料查阅和赊店域内古渡口、古街区等历史遗迹的考察,梳理赊店镇茶叶贸易繁盛时期的全貌,对丰富“万里茶道”的学术研究、申遗工作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茶发展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 ,但它的茶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的茶道闻名于世 ,但也是向中国人学习的。中国是茶的故乡 ,中国人酷爱喝茶 ,饮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出了一个“茶仙” ,他叫陆羽。他著有《茶经》三卷 ,论述茶道的根源 ,茶道的方法和茶道器具。在这本书中陆羽创制了茶道的精妙理论 ,于是被人们尊为“茶仙”。古代卖茶叶的店里都供有陆羽的塑像 ,奉为神来祭祀。其实 ,陆羽是个孤儿 ,他出生在湖北天门 ,有一天一个叫智积的和尚在河边捡到一个婴儿 ,就把他抱回寺庙养育 ,这个婴儿就是陆羽。陆羽长大后 ,不愿意…  相似文献   

3.
泰和合茶号在宜红"万里茶道"申遗项目中是极为重要的遗产点,经其修建的骡马古道也是宜红万里茶道不可或缺的部分。结合调研口述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着重阐述了泰和合茶号的发展历史、运输路线以及泰和合茶号与地方社会的关系。研究认为,泰和合茶号及其修建的骡马古道对促进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通道,北方草原丝绸之路是其中的一条重要线路。有清一代,茶叶是中国出口俄国的大宗商品之一种,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上的经济往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清代,以茶叶贸易为核心形成了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万里茶道。万里茶道也成为此时期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发展的新阶段,极大地推动了清代中国与俄国等周边国家及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时至今日,在国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下,万里茶道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潮州功夫茶     
中国的茶,历史悠久。传说神农尝百草时便是以茶叶为解药的,至唐代,饮茶之风已盛行全国,“茶圣”陆羽还撰写了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到了近代,它已不很盛行,反倒让一衣带水的日本学了去,发扬光大,刨制了独具风格的日本三大道之一——茶道,让今天十几亿炎黄子孙羡慕不已。但也庆幸,灵山灵水产名茶,饮茶文化南北有,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的人  相似文献   

6.
春天船菜香     
你一定不知道船菜吧。它就是在船上吃的菜。吃船菜要在春天。小时候每逢清明前后,爸爸便要带我回汉口祭(ji)祖。我们坐的船顺汉水而行,几百里的水路,船要走上两天两夜,自然是要在船上吃饭的。船上的食材从客轮一路停靠的大小码头采购,绝对新鲜。有河藕(ou)、螺蛳(luo si)、河蟹(xie)、青鱼、草鱼、水芹、河虾、春韭(jiu)、青  相似文献   

7.
抚子 《母婴世界》2014,(3):88-89
茶道在日本是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茶湯、茶の湯)。日本美术评论家冈仓天心在其《茶之书》书扉页上所说,“‘茶道’则是日本人孜孜以求的‘生的艺术’”。茶道,对于日本来说,不仅仅只是坐在一个茶室里喝茶聊天如此简单,他们在喝茶的过程中追求一种人生的顿悟,即“道”。  相似文献   

8.
《茶经》·《茶酒论》与法门寺茶道研究梁贵林《茶经》:茶道之元典。山水赋灵气,南方生嘉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①先祖炎帝开华夏利用茶叶之先河。经过食用、药用两个阶段后,到了西汉,对茶叶的利用开始进入第三段,即饮用阶段。在此,可引汉...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因西方国家对武夷茶叶的极度渴求,福州成为驰名中外的“茶港”。茶叶贸易的兴盛给福州及其广大的闽江流域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同时也给福州的社会变迁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和、静、怡、真是中国茶道的四谛.茶文化的精髓与中国儒释道的各种信仰相互杂糅,交融共济.17世纪初,中国的茶叶开始销往欧洲各地.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也开始逐渐有描写茶的作品,其中代表性作家之一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作品《双城记》中,从人道主义出发,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激烈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生...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至19世纪末期的陆上茶叶之路,从闽北的武夷山区延伸至俄罗斯莫斯科,全程达5万多公里.本文试以这条中俄商道上的茶叶流动为线索,以"物的民族志"方式来讨论在物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过程中,一种地域性产品是如何在世界图景中获得新的文化意义的.从文化视野里来看18-19世纪中叶的武夷茶叶在俄罗斯的商贸流动,它就不仅仅只是一条商路的拓展、财源的通道或者仅仅是欧洲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应将其向海外的流动视为物质离开其原生型土壤,经过异域语境的重塑后而获得一种新的"本真性"(authenticity)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汉口凭着它优越的地理条件,有利的“纲盐”政策以及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了大批徽商到此经商。徽商在汉口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盐、茶、典当、米粮等行业尤为活跃。徽商促进了汉口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对提高汉口的知名度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普洱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普洱市开发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修学旅游,不仅对加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民族团结精神的传播有重要意义,对弘扬红色文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实践价值。提出了整合并挖掘普洱市旅游资源中的民族团结因素,打造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中心,以民族团结碑和普洱茶为两个基本文化点,以民族团结园、普洱万亩茶园和茶马古道为三个景观要素的修学旅游策略。  相似文献   

14.
探究测定凤凰茶中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方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在λ=400 nm下测定不同地域高度、不同发酵条件下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和一壶茶叶的最佳冲泡次数,以测定其氨基酸的最大浸出量,并和其他品种茶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高度凤凰茶中氨基酸的含量高山最多,低山最少,中山居中;在100℃发酵下,其氨基酸含量最大;凤凰茶的最佳冲泡次数为5次;当浸泡4 h时,氨基酸含量达到最大浸出量;与其它茶叶相比,普洱茶氨基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茶产于中国,唐时传入日本,并在日本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文化。日本茶道中隐约呈现出"禅"的影像,这是因为禅与茶均由留学僧带回日本,"茶"与"禅"密不可分,孕育了茶道特有的精神境界。日本茶道的四大真谛"和、敬、清、寂"均有"禅"的元素,品茶可感悟"茶禅合一"、"禅茶一味"、"佛法存于茶汤"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茶叶中几种微量元素的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茉莉花茶、毛尖绿茶、乌龙茶三种茶叶中铜、锌、铁、锰四种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了茶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微量元素,但不同种类的茶叶中所含微量元素中有一定的差异.实验中采用测定样品加标和回收率的测定,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相似文献   

17.
茶为民生,健康为本。茶为国饮,不玄不虚。茶之天性,清静雅和。茶之品格,精行俭德。茶之艺术,和合合美。我们应大力弘扬陆羽茶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享"绿色文明"。  相似文献   

18.
欲认识乡土社会,茶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新角度。清代四川茶叶与农民生计关系较大,见证了农民之间社会关系的常态与病态。通过川茶,部分农民为一些商人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由此而生。茶叶为农民与商人的分工创造了机会,又成为他们互相联系的纽带。商人对川茶贸易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中陕商、徽商地位突出。茶叶与部分手工业工人、知识分子、官吏等相联系。它还是城乡社会风俗的显著因素之一。川茶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将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李娟 《培训与研究》2008,25(7):15-17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诗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构成和传播内容之一,然而在历代笔记小说中,很多有关泡茶、品茶、煎茶以及社会各阶层对茶的描述和认识的思想资源,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整理研究。历代笔记小说作为非主流的文化载体,其中所记载的茶产地、茶品、茶艺、茶道等比之诗文审美化的描写,更具研究传统茶文化的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武夷岩茶产自于拥有多茶类的福建省,却能在福建众多名优茶中凸现出来,除了岩茶本身品质上佳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武夷岩茶拥有良好的形象。因而就要以形象塑造为视角,阐述武夷岩茶形象与效益的关系,以形象带动效益,以效益促进岩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