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吴云贤 《考试周刊》2014,(81):76-76
数学阅读是思考、理解、是收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开发数学阅读材料,加强课堂教学中数学阅读的指导,把数学阅读真正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形成"讲读练"三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新的生长点和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乐读。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直以来,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针对语文、英语学科来说的,其实不然,数学也涉及文本阅读。比如应用题、概念及文字题等,同样也离不开阅读。德国教育家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播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为了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数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数学阅读,足够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词意、句意,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必须紧紧抓住所提数学问题的主要特征,并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类比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发现"之火、"探索"之火和"研究"之火,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展开,才能上出浓厚的数学味.以人教版《数学(选修2-2)》第2章阅读与思考"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的教学为例,考虑到"阅读与思考"的课型特征,笔者设计了课前、课内和课后阅读3个环节,并根据学生已掌握初步的类比思想方法的现状,从平面内的一个简单命题出  相似文献   

4.
熊桂英 《江西教育》2012,(Z2):41-42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伏的差生。假如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碰到无法克服的困难。"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养成优良的阅读习惯和阅读  相似文献   

5.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假如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碰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数学的学习也是需要课外阅读的,它可以让学生从课堂外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增强学生自觉克服困难的信心,形成优良品质。笔者认为,一个人的数学阅读能力可以从小培养,使其学会独立的阅读思考,为  相似文献   

6.
陈圈子 《中国教师》2013,(Z2):42-42
阅读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吗?数学教学还要进行阅读教学吗?一、数学阅读的意义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如何学好一门语言,阅读是其中很重要的方法。而对于学习数学语言,途径之一,就是数学阅读。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由被动的获取知识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发挥自己的潜力,并且可以面向未来。数学阅读可丰富数学语言,提升自学能力,也可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全面提升数学成绩。  相似文献   

7.
林凤妹 《新教师》2019,(10):27-28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只有通过长期的阅读积累,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如何依托教材,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每位教师思考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怎样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王国?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数学趣味;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会数学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数学素养。教师可一边思考,一边实践,带领学生感受数学世界的精彩,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应该在学生"寻疑、解疑"之后,设法让学生在"有疑"中结束.通过不同的案例展示"悬疑再探"的方法,"悬疑再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积累活动经验;"悬疑再探"调动学生数学思考,促进问题解决;"悬疑再探"升华学生情感态度,健全学生人格精神,让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温州市小学六年级毕业检测数学试卷,在原有题型的基础上增加一种题型,命名为“阅读与思考”“阅读与解答”“阅读与尝试”“读图与思考”,是以“附加题”(满分之外另计分数或等次)的形式出现的。由命名可见,此种题型是以数学阅读为背景,测试学生推理素养,这也是对纸笔测试做的新尝试。数学阅读主要是通过一些情景故事、解题过程、数学家故事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关注显性内容,而且关注蕴含在阅读材料中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隐性内容。数学阅读强调的不是计算的繁难,而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促进数学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把阅读落实在教学目标研制中,纳入教学设计之中,是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举措。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学习新课标精神,把数学阅读有机地融合到教学谋划之中,通过细化引导,让阅读渐成习惯;优化指导,让阅读助力思考;结合问题,让阅读助推探索;关注变通,让阅读诱发创新等措施,给予学生必要的数学阅读学习引导,让他们掌握好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得智慧学习、深度学习自然发生,让学生学习质量日益攀升,数学综合素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数学学科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该研究从数学科普读物对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从文献阅读和实际观察中编制调查问卷,并利用问卷调查的量化分析和学生阅读论文的文本分析,再配合课堂观察的质性研究,得出结论。结论表明,数学科普类读物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数学科普类读物可以让读者开阔眼界、活思考、提兴趣、链知识、学方法,而且学生读了科普读物,正课理解的更深,回答问题的思路就更广,写作文时想象力更强,素材更加丰富。学生可以对教材上的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读有关主题科普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阅读和数学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笔者始终关注并探索"如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生联结和整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化程度""如何让学生主动造例,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实现"数学阅读和数学学习"所追求的目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通过改变一节课、改变某种方式在短时期就能达成的。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师在课堂的最重要任务不是完成教学内容、讲解练习,而是要不断地阅读课堂现场,让烂熟于胸的内容不断地变换呈现方式,让学生飘远的思绪、生硬的理解、冷漠的情感逐步进入课堂现场中来,让冰冷的知识化成火热的思考,让枯燥的计算变成趣味的思考,让单调静态的内容变成动态的形成过程,以此达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潜心琢磨课眼,直面数学课堂现场,唤醒学生求知欲望,直抵学生内心,激荡学生思维——是阅读数学课堂现场的核心点;用心揣摩学生,用心读懂学生,用心启发学生——是阅读数学课堂现场的关键点;预设多套方案,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引领课堂、驾驭课堂——是阅读数学课堂的利器、着力点;激扬生命,盘活思维,提高理解深度,完善认知结构——是阅读数学课堂现场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根本。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因此,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加深其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对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数学的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为例,创新重组和再构教材,精准定位目标,充分预设数学活动,从而揭示出"从条件出发进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敢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观察与总结,让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得以培养,数学品格得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得以积淀。  相似文献   

17.
阅读学习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主学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然而,在数学方面,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形成,教师与家长的重视程度很不够。因此,我们要把阅读引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理解,在数学阅读中思考。一、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1)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疑难,不  相似文献   

18.
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方法;有了疑问,才能产生思考;有了阅读,才会产生疑问。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在阅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促进学生思考是教师当下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考的方法。"数学思考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谓数学思考,就是指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阿南 《考试周刊》2013,(26):67-68
当前,围绕新课程改革,致力于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数学阅读"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探究有效的阅读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设置阅读问题,把握阅读重点,顺利突破难点;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增强阅读效果;营造主动阅读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