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强化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基于SEM结构方程模型,运用实证调研的方法,以量化的方式研究家庭文化资本影响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方式和具体路径,结果表明:学习成绩是家庭文化资本与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中介变量,家庭文化资本通过学习成绩间接影响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家庭文化资本越高,农科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越低;城乡之间家庭文化资本对农科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方式存在路径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导致提升求职竞争力成为理性选择。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认为:第一,人力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显著正相关,人力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第二,家庭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并没有显著正相关,家庭经济地位对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第三,社会所属阶层与社会资本正相关,社会所属阶层对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第四,性格外倾性与社会资本正相关,性格外倾性对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第五,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在地区、学历、专业、政治面貌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但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来自于城市的、学历较高的、专业为社科类的、具有党员身份的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江苏省20所不同层次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情况抽样调查,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家庭所在地、父亲职业、学习成绩、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目的、希望听取建设、指导的必要性、职业规划、满意程度及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显著相关。通过对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实证分析,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全国15所不同类别高校2533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技术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和农村两类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差异及其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源于家庭(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社会资本的城乡差异对城乡大学生择业有显著影响,具有社会资本优势的城市毕业生更可能在一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而较少考虑到农村就业,相反,农村学子的农村就业意愿更强;职业选择上,城市学生更倾向成为大学生村官,农村学子则更倾向于农村创业。  相似文献   

5.
基于2020年“河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发展调查”数据,聚焦有创业意愿的女大学生群体,运用院校影响力理论框架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家庭因素、在学经历、创业关键能力对女大学生创业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来自城市、富裕家庭、父亲有创业经历等家庭因素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带薪工作经历、就业指导课程的帮助程度显著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自我效能感与创新能力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在女大学生群体内部存在差异。为此,高校应根据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特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适切性,加强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的实效性,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积极探索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资本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本文在对社会资本及大学生就业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于2005年6月对全国34所高校调查的数据,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状况,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毕业去向、就业落实率、起薪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来自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学生相比,来自社会弱势家庭的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与个人社会资本上都比较缺乏;(2)大学生毕业选择就业或升学时,家庭社会交往广泛度对升学选择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个人社会交往广泛度对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3)社会资本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落实、起薪、工作满意度存在着显著的正面影响;(4)社会资本对大专生和本科生就业落实率有较为显著的正的影响,但是对硕士和博士的就业落实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就业压力是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来源。通过对6所高校809名已就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性别、籍贯、专业类型、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排名第一是家庭压力,男生感知到的自身压力更大,农村大学生的家庭和自身压力更大。此外,就业压力还存在专业类型差异,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自我效能感对就业压力的影响不同。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开发自身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做好职业规划,并通过调节内外力量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柯江林的心理资本短版量表和王苑的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南阳高校50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就业能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对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成功创业无疑会实现社会和大学生“双赢”。大学生创业不仅需要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支撑,而且需要社会资本的强有力支持。本文在对社会资本概念及内涵理解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社会资本的现状及其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从性别、城乡差异和家庭社会资本的角度探究大学生社会资本对其创业意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7所本科院校2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人际型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学生干部经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职业规划教育能够化解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激发大学生的求职动力,促进大学生精准就业。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建立微平台、微课程体系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与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深度融合,拓宽大学生职业规划路径,弥补传统职业规划的不足,促使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质来选择合适的职业。在助推大学生精准化就业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创新要素。  相似文献   

12.
职业生涯教育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点之一,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就业工作成效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准确把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日益严峻就业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调查研究此类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改进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为研究个案,通过对该校2011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了解地方师范院校大一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并据此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调查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下家长的就业观念、就业方法和对就业的关注度,对不同家庭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背景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为正相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应当充分考虑其家庭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学生耐挫力问卷”调查,对分层整体抽样选取的某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耐挫力水平总体呈负偏态,高于平均水平,大学生耐挫力水平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专业、家庭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得出结论为:年级、专业、家庭结构是影响大学生耐挫力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五条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挫折观、加强体育锻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开设专题课程、家校结合等。  相似文献   

15.
"佛系"的日渐流行,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意识、学业态度和就业倾向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佛系心态"的成因,寻根溯源,找准解决问题的目标靶向,通过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深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塑造拥有奋斗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尤显意义重大。笔者从实际出发,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蕊  李霞  张学堂 《科教导刊》2020,(3):178-180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实现充分和高质量就业已越来越引起社会、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关注,而与之相关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凸显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要实现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应具备的就业能力,探析了以就业能力为核心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以推进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college graduate employment.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s analyze data collect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rom 34 universities in 2005 and use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impact of social capital on students’ choice of employment or further study, job placement rate, starting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social capital differs fo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personal social capital affects students’ choice to seek employment, but family social capital impacts their choice of further study; both family and personal social capital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graduates’ placement rate, starting 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social capital has a more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job placement rates for graduates at the associate’s and undergraduate degree levels than for those at the master’s level and above.  相似文献   

19.
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成为高校大学生化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却并不乐观。通过对安徽蚌埠三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意识性弱、普及面窄和针对性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构思,试图找到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来,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存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导致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积极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认识,顺利就业。文章探讨了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通过激发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系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