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与旗袍     
旗袍——清代的旗女之袍,满族女子的长袍。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女人们均以穿着旗袍为美,她一跃为中国的国粹,那为什么今天却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穿它呢?  相似文献   

2.
    
曾经一度喜欢上海,爱屋及乌的那种喜欢,只因为那个穿着美丽旗袍的女子。那种懵懂的喜欢把我的心封锁得如此固执。  相似文献   

3.
    
一 曾经一度喜欢上海,爱屋及乌的那种喜欢,只因为那个穿着美丽旗袍的女子.那种懵懂的喜欢把我的心封锁得如此固执.  相似文献   

4.
每次透过车窗看到她,都会被她优雅婀娜的身姿所吸引。她像三四十年代里那些身着旗袍的上海女子,从容淡定。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棵樱树。  相似文献   

5.
旗袍梦     
我一直觉得,穿旗袍的女子是最美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如若穿上一件合身的旗袍,立刻就会变得神采飞扬。华丽的  相似文献   

6.
褀袍梦     
我一直觉得,穿旗袍的女子是最美的。 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子,如若穿上一件合身的旗袍,立刻就会变得神采飞扬。华丽的丝绸恰到好处地包裹着女子姣好的身段,更显出她肌肤的白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笔下的老上海,是我所能看到的最清晰的景象:百乐门的纸醉金迷,浸润着沪上淑媛的摩登时尚;茂名南路旗袍店老裁缝丈量过女子婀娜身段的皮尺,也沾染了几分婆娑的韵味;陕西南路红房子西餐厅至今未变的口味,散发的是旧上海与西洋文化交织的醇香;甚至是各色石库门里亭子间内的杂  相似文献   

8.
明珠闪闪     
《中文自修》2022,(1):36-37
<正>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姜小来又是一个清晨,我坐在古镇的长凳上,时而有几片早落的秋叶停在脚边,慵懒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潺潺的小溪上。两位着旗袍的女子优雅地走过,盈盈笑声:"你这旗袍可真有韵味啊……"我仿佛看到了民国的唐小姐捧着罗扇,缓缓走过。膝上的《围城》也在不知不觉中翻过了许多页。抬头,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巷,我却好像来到了方鸿渐与唐小姐走过的深巷,书与现实在这一刻交融。我仿佛能听到轮船的汽笛声,能闻到唐小姐身上的暗香。  相似文献   

9.
民国初期,政府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支持鼓励发展女子教育;中西文化碰撞,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教育制度的变化为基线,对民国初期女子教育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给当前我国女性教育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嬗变特点及对当代女性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已从各个方面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通过分析归纳民国初期女子教育的特点,得出了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对当今女性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服饰是人们离不开的生活元素,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同时,服饰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色。作为中国的传统服饰,旗袍所蕴含的美让全世界的女性都着迷,而其折射出来的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和文化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旗袍的由来与发展旗袍是中华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标志性的服装,它以独特的美受到了广大女性的广泛欢迎,其魅力经久不衰。(一)旗袍的来源和历史发展旗袍最早来源于蒙古游牧民族女子的袍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生》2012,(Z4):100-102
每当提到张爱玲,除了那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外,人们脑海中印象最深的也许就是她身上的旗袍了。那些旗袍时而优雅,时而雍容,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美丽,每一件旗袍都是一种心情。当看着那些旗袍时,耳畔仿佛也会飘着老式留声机中的老上海音乐。  相似文献   

13.
张碧梧的时装画风格简约,线条优美,以旗袍为主,体现出对民国旗袍冗杂的装饰手法的简化、结构的中西结合、配饰艺术灵活多变的改良趋势。张碧梧通过服饰画既完成商业流行现象的公共话语阐释,也完成与都会女性传奇的私人话语讲述,给消费者提供着装搭配与审美观念的引导,推动了更为自主、奔放的都会想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女子教育真正意义上始于民国时期。民国初期政府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将女子教育平等的内容列入到学校教育制度中,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第一次使男女教育平等权在法律上得以确认。民国时期的女子教育和清末时期的女子教育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女子教育的出现便是一项很大的进步,清末的女子教育并没有受到政府的支持,而在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具体来看,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在法律保障、教学设计等方面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广大进步知识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们批判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迫和束缚,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大力兴办女子学校,推广女子职业教育,从根本上显示了女性的社会主体意识。民国初期的女子教育发展有两方面:一是女子教育思想的发展,把妇女从"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树立了"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想;二是兴办女子学校,鼓励男女同校学习,把妇女从被剥夺受教育权的境地中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 ,它是中国新式教育兴起的一种征候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谨就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兴起的概况、原因和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以显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 ,出现社会化、普及化的趋势。最早的女子学校是 1 84 4年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所派的阿尔德赛女士在浙江宁波创立的。 1 898年 6月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产生。女子学校在 1 90 7年以前增长很慢 ,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民国 ,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16.
古代女子不能进学、上学堂,这是过去旧中国千百年来不公平对待妇女的历史事实。女子进学和女子学校的设立,乃是清代末年和民国年间的事,自然南昌也不例外。 江西南昌的女子学校,在清末到民国年间有十几所之多。最早的一所是地处南昌谢家巷的“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一九0四年。这所“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和全国的其它女子师范学校一样,宗旨是“修身为先,女红(即女孩子做的手工针线)为要”,其余课程和男校相同。目的是培养女子小学教师和幼稚园、蒙养院老师。招收一些学力相当  相似文献   

17.
她有各式的旗袍。织锦缎丝棉袍,传统且略显华贵;稀纺旗袍,轻盈而妩媚;镂金碎花旗袍,华丽并且高雅;黑平缎高领无袖旗袍,凄美哀怨。它们蕴涵着多少的凄冷和荒凉……明丽的色彩,让人触目惊心。它们平淡中显露出的深刻,比美丽女子的一颦一笑更令人刻骨铭心。而它们深藏的尖锐,只有撩开璎珞旗袍的那一瞬,才会显露风月流逝的冷漠,那是人情变幻的冷漠。而爱玲,正是她将旗袍穿得那么华丽和优雅。高挑的身材,清冷的颜色,使她显得卓尔不群,真是凄绝,艳绝。爱玲是美丽的,清秀的容颜,含烟似水的眼眸。那是一种让人难以琢磨的美。然而…  相似文献   

18.
方寸·云烟     
杨萍 《八小时以外》2013,(10):96-98
据说,最能传神体现民国时期女子风i青的不是张曼玉,而是汤唯,她“不论着一袭旗袍,还是在桌子边坐下,手臂支腮轻叹一声,都有一种一逝不返的末世风情”,这种入了骨的风韵不是单单几件旗袍和行头就能做到,她用将近四百天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每次透过车窗看到她,都会被她优雅婀娜的身姿所吸引。她像三四十年代里那些身着旗袍的上海女子,从容淡定。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棵樱树。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户人家的院子里,植了一棵樱树,唯一的一棵。她那淡淡的粉色,透明得如同蝉翼,仿佛是摇荡的琼浆,晃动着她若隐若现的身影。她扑朔如蝶翼的  相似文献   

20.
<正>看到过凌叔华的一张黑白照片:一位闲雅的女子,坐在宽大的好像是一个布沙发上,很齐的短发,一边抿在耳后;直纹的旗袍,黑色的系带皮鞋,旁边是一盆疏逸的兰花。还见过她跟陈源先生的一张合影,长衫旗袍,才子佳人,相同的是两人都架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