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是部编本初一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所以"情"与"志"就成为学生在文章中深入感受的重点,作者在《一颗小桃树》中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一棵可怜却又千百次顽强挣扎的小桃树,而那风雨中小桃树仍然保留的那朵欲绽的花苞也象征了作者在现实中历经苦难却仍然怀有关于幸福的梦想。作者用了很多的叠词来描写这棵寄托作者人生经历和梦想的小桃树,从叠词的角度分析小桃树的特点,以及作者在小桃树这个象征之物上寄托的"情"与"志"。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作家阿城的小说《溜索》文质兼美,选入初中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本文就从语言的音韵节奏和语言艺术方面去品析。1.叠词运用,凸显和谐美《溜索》是阿城的一篇随笔小说,篇幅虽短,却使用了38次叠词,这使得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表层的音韵之美。除此之外,小说在叠词的选用上还体现出一种深层的音韵之美,具体来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选用了两种叠词的搭配形式,一种是常见的搭配,如"慢慢流""望望天""黏黏的血""急急地离开"等,还有一种是陌生化的搭配,如"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相似文献   

3.
笔者发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文《羚羊木雕》在遣词造句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地运用了叠词。这些叠词,从人物来看,几乎涉及文中所有人物;从描写方法来看,有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从所在位置来看,几乎分布在文章的各个段落。因此,笔者认为,重点品味这些叠词,是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的一条捷径,起到"立片言以明万意"、"牵一发而动全身"之  相似文献   

4.
叠词在英语中运用十分广泛,它是由介词"in""by""after""from""to""for"等和连词"and"将同一个词连接形成的惯用语,通常在句子中作状语。连接的词既有名词,也有形容词和副词及其比较  相似文献   

5.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字重叠而构成的词,古人叫“叠字”,我们现在称之为“叠词”。一些普通的单音节字,一经诗人巧妙地运用,仿佛点石为金,让语言产生了新的活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305篇中使用叠词的就有200篇,后来的《古诗十九首》在叠词运用上堪称典范,唐宋诗词中也有很多用叠词的经典诗篇。  相似文献   

6.
卓欣莲 《海外英语》2011,(12):237-238
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叠词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运用广泛。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该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体会"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叠词的妙处;能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抓住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动词,学习如何按序表达。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具有神性与人性的特点。3.能讲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教学流程板块一:品语言一、再现情节1.听写:塌下、燃烧、挣扎、熄灭、缺少、冶炼、大盆。2.理线:根据听写的词语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师相机板书"天塌地陷、灭火  相似文献   

8.
一、生态语言学的发展概况 生态学(Ecology)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黑格尔(Ernst Haeckel)在1869年提出的,名词的英文词首和经济学(Economics)是相同的,都是Eco,起源于希腊文Oikos,是"家庭居处或环境"的意思;logoc是个多义词,可以表示"词""概念""思想""定义""言语""学说"等意思.因此,从词源的字面意义上理解,"生态"可以阐释为"家乡词""家里的语言"或"居住的语言环境".人们的确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生活、工作并与别人打交道的.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树》一文中描写的小桃树,与其说是描写小桃树的坚强不屈的品质,不如说是作者借小桃树来自比。通过细细品味小桃树的形象,可以窥探出作者在文本中表明自己的心迹——追求梦想。这样不起眼的小桃树是自己走在人生路上内心的真实性写照。  相似文献   

10.
叠词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像"静悄悄""笑盈盈""马马虎虎"之类的叠词。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1.
《荷塘月色》节奏舒缓,画面优美,且使用了较多的双生叠韵词和叠词。本文运用歌曲节奏相关知识对这篇散文的节奏进行分析,进而探究了原文的双生叠韵词和叠词特点在译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这些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叠词。所谓"叠词"是指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这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使用叠词,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使用叠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叠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要求:1.认识9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门"。体会"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些叠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这几个词直切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是一种动态生成,如流水一样,行于当行,止于当止,永不停息它前进创新的脚步。一、让词语在学生的意识里活起来老师总这样感叹:"伊伊同学  相似文献   

16.
浅析《诗经》中叠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诗经》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本文所说的叠词包括叠音词和单音节词的重叠形式,《诗经》中的叠词不仅是一种词汇现象和语法现象,从语用层面上看,还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叠词在语用平面上的作用,就叠词对《诗经》意象塑造、意境升华、声韵锤炼几方面所起的作用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琦君散文被视为台湾"闺秀文学"的代表,体现了"闺秀派"文学的艺术特点。琦君散文中穿插运用"口语式的絮语""书卷式的诗语""动态化的叙述语",文风朴实,语言疏淡清朗。  相似文献   

18.
以四上第四单元教学为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课堂练笔,让学生掌握"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融入真情""按一定顺序描写""运用修辞手法写活语言"四个技巧,并在单元习作教学时进行综合训练,由点到面,从简到难,试图提高学生动物作文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把课文作为写作范例,围绕单元的写作训练点,引导学生遵从代表性、独特性、唯一性等方法选择景物,建构"并列式"景物描写的写作范式;引导学生感悟渐近式、多角度、特写式等方法描写景物,建构"聚焦式"景物描写的写作范式;引导学生运用"以人衬物""以物衬物""以明衬暗"等描写方法,建构"衬托式"景物描写的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20.
王涵 《英语广场》2023,(20):20-23
在用词考究、意境深远和声韵和谐的古诗词中,叠词的使用十分广泛。叠词具有语义、语音和形式上的美感,可以很好地传达文人的情怀,但在英译过程中,译者很难完全体现出叠词的美感。本文基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原则,对古诗词中叠词的英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