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在引导学生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时,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生物课程资源的内涵与本质,加深学生对生物课程资源的全面认识与理解,让学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并将其与传统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最后要将生物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联,并与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学会有效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
学生资源是指在教学中,由于每一个学生在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生活阅历以及思维特点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学习经验和个体学习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具有一定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好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杨静 《时代教育》2015,(2):34-35
学生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捕捉利用与开发利用学生资源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唐冰 《辽宁教育》2013,(11):68-69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身上也有着诸多的资源,比如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在课堂中的意外生成性内容等,这些我们称之为学生资源。它包含了学生的言行、情感态度以及课堂的环境、氛围等。当这些资源有利于教学时,就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因此,学生资源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精心运用,从而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下面就以小学英语课堂为例,阐述如何有效利用学生资源。  相似文献   

5.
红色资源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推进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是有效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只有消除红色资源在时间上存在的久远性、空间上存在的分散性、形式上存在的单一性以及学生对红色资源崇高形象的距离感,让红色资源能够真正做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红色资源才能发挥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生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教师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成性资源的理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指资源形成的过程是生成性的;二指资源作用的结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本文倾向于第二种理解,主要指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的动态教学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能够推进教学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来源。它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课堂教学优化的资源。它是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等多向互动时产生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有助于改变学校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倾向。它的开发更多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按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的不同,课程资源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在具体开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以及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错题整理的形式来一一突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重点以及难点。不可否认,学生所犯的各类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实现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那么就能够实现针对化的教学,更好地保障学生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成绩的提升。本文以学生的错误资源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实现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发展以及成长。  相似文献   

1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开发和利用好学生资源,是贯彻实施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它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个性解放、全面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本文从课前抓好学生资源的开发,课中抓好课堂教学现场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课后反思以进一步加强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方面,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开发和利用好学生资源进行了说明,并就利用学生资源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课程资源是学生美术学习、鉴赏、创造的重要媒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开发并应用课程资源。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地域性课程资源、民间性课程资源以及网络化课程资源。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美术学习、乐于美术学习,更善于美术学习。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能让学生的美术学习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课程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学生本身和同伴之间的资源、学生周围的生活资源和学生其他的生活资源,拓展教学活动资源,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主动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校境域下的碎片化学习是班级集体学习的有益补充,它具有个性化、任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经过在高等学校开展碎片化学习实践研究发现,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受到学习条件、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态度等要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定向程度影响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参与深度,学习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灵活性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基本条件,课堂互动和教学引导有利于学生对碎片化资源的深度加工。因此,在学校境域下促进碎片化学习向深度学习发展,需要从优化碎片化学习资源,强化教学设计的目标引导性以及重塑教师角色等三个方面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主要包括各种实践扩大材料、录像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图书馆以及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少年宫、博物馆等.”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学习的起始状态既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资源,也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状态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效率、提问、质疑乃至错误的回答等:课堂教学后学生呈现的变化状态,则是评价性资源和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有了这种“活资源”意识,教师才会在课前、课堂和课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努力放在研究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才能优化创新课程资源.为此我对优化创新数学课程资源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大部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淡薄,导致大量的课程资源被埋没和浪费。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呢!一、及时捕捉学生资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及出现的错误、意外等等,都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1.差异资源由于每个…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资源观也因此发生了变化。由于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使得教材成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个体的成长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情趣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同时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得以凸现;另外环境更是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报刊等文本资料;影视节目、录音、软件等音像资源以及博物馆教育基地等。  相似文献   

19.
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地说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  相似文献   

20.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和原始观念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也是重要的原始性课程资源。学生在接触新的数学知识之前,对相关内容已经具有一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这些初步的、原始的认识和观念以及相关的旧知识称之为“原始资源”。“原始资源”对于新知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决不能视而不见。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