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尹默,我国现代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南社成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他是写新诗即白话诗的一员骁将.新诗而外,兼写旧诗.此外还工倚声,能拍曲.所著《秋明诗》、《秋明室杂诗》和《秋明词》,已辑成《沈尹默诗词集》一册,1983年3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至其所作散曲,现知共有五调八  相似文献   

2.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3.
于赓虞是20世纪20年代天津“绿波社”的诗人,1923年开始与同人合出新诗集。他的诗多写绝望的,厌世的,烦乱的,病废的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的较早时期,诗人们还忙于用白话寻找“诗”的时候,于赓虞已率先去诗中寻找生命的感觉,用诗描画生命各样的色泽,在诗中聆听灵魂的声音。他所坚守的“为诗而诗”的艺术观,使他的诗在20世纪20年代就进入了纯粹的诗歌世界,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纯诗”的先锋诗人。  相似文献   

4.
新诗和旧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蕴含着不同的魅力。二者曾经在长期的岁月里有着并存和互动竞争的"亲密"关系。当今时代,新诗和旧诗却面临着亲密关系断裂与重建等问题,陷入了一系列困境。新诗和旧诗会走向何方?文章认为至少可以学着保持中国古典文化里对诗的虔诚和信仰,和着时代的节拍谋求诗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正韩东是中国第三代诗歌的标志性诗人,重要性不言而喻。80年代早期,韩东说过一句话:"诗到语言为止。"这句话产生的影响之大,简直是新诗写作的一个革命性事件。后来诗坛流行口语写作,这句话是源头之一。韩东的诗,一直恪守着对语言的忠诚,他提倡写日常生活,直接处理现成的材料,不拐弯抹角;常常用一种闲谈的语调来  相似文献   

6.
胡适作为最早作白话新诗的诗人而在五四时期风云一时,他的新诗主张和见解,也“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他的著名的《谈新诗》一文,则“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一时间,提倡白话诗,试作白话诗成为一股不小的浪潮。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代创建新诗的先驱者对旧诗发起了毁灭性的攻势。几年功夫(从《新青年》1917年2月发表白话诗到1921年左右),白话诗取代了旧诗在中国诗坛上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诗国".从《诗经》算起,已有大约三千年左右悠久的诗歌传统.但是,打破旧诗的桎梏以白话为标志的新体诗歌,只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太长的坎坷,……始终是艰辛地发展、勇猛地前进着".中国新诗的历史是光荣的六十年,它决不象"崛起"论者所说的那样,新诗六十年是一片空白,"中国只有三个半诗人——戴望舒、徐志摩、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新诗界出现了震灾诗热潮,很多新诗诗人放弃了个人化写作,把写震灾诗当成诗人特有的救灾方式.诗人博客、诗歌网站及各大门户网站和诗歌论坛与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震灾诗的创作与传播.新诗的抒情功能和宣传功能受到高度重视,新诗在抚慰心灵、凝聚人心及宣传救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诗人的写作方式发现了巨变,出现了诗人与记者、诗歌与新闻互动现象.受情感和时效的影响,出现了情感性>艺术性>思想性的写作策略,诗人通常采用了"歌唱"和"直写"的方式,缩小了新诗与读者的距离,使新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也导致了一些震灾诗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不足.一些诗人在写作时间上的"滞后"和认真修改保证了震灾诗的质量.震灾诗运动提高了新诗和新诗诗人的声誉,也暴露了新诗存在的问题,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的萌芽、茁壮、兴盛。是必然的现象。它是以最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藉诗人自我内在的体验与感觉。创造新的意象与境界,来表现生命的真理。它是一种精炼的语言,它具有音乐性,它是诗人对生命的观察和体验,它是一种创造,它富有想象力,它表现生命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诗歌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交困下而产生了质的突变,中国新诗发展出现了断裂的局面,诗歌从中心走向边缘,诗人受到了新诗发展以来的最大冷落和寂寞。面对诗歌生态的巨变,诗人队伍严重分化与解体,诗人的诗写态度、诗写观念、诗写内容的全面转型,断裂转型后的中国新诗遭遇了新诗发展以来的最大尴尬与危机,由此关于新诗的反思也悄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