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劲松 《今传媒》2007,(4):17-19
如今,"网络通缉"现象在互联网上屡见不鲜.较早的"网络通缉"应该算是"虐猫事件"引起的:2006年2月26日,一名为"碎玻璃渣子"的网友在某网站发了题为《愤怒:半老徐娘血腥虐杀小动物》的帖子,通过粘贴组图披露了一名时髦中年妇女将一只可爱的小猫放到地上后,竟然用高跟凉鞋的鞋跟踩进小猫的眼睛和嘴巴,致使小猫脑袋被踩碎而死.  相似文献   

2.
张雨林  张丹 《青年记者》2006,(19):44-46
自今年2月“虐猫事件民间追缉令”事件以来,“诈骗犯网络追缉令”、“武校少女功夫色情照片通缉”、“独立调查人的网络救助追查”、“追杀网络情人”、“通缉南宁欠债女大学生”等接踵而来,民间“网络通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最近,湖南章某被“天涯杂谈”某网友“误杀”公布了隐私,一怒之下把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3.
“网络通缉令“又称“人肉搜索“,是指个人借用BBS或博客等网络平台对某些人、事加以曝光,聚合网民之力,将当事人的姓名、住址等个人隐私全部找出并公之于众的行为。从2006年开始,“网络通缉“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引发了一浪又一浪的网上通缉热潮。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最近发生的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猥亵女童案,“网络  相似文献   

4.
随着万名网友声讨"虐猫事件",通缉"上海外教博客",再到"重庆钉子户维权",网络受众的角色已经由原来的"看客",逐渐变为了事件的"集体参与者",参与新闻学初现雏  相似文献   

5.
金珠 《视听界》2006,(5):111-111
相关资讯网络通缉令误伤无辜事主状告“天涯”在一起“网络通缉令”事件中,湖南人章甫(化名)成为了不幸者。由于在“天涯杂谈”上被网友误当做被通缉者,他的手机和家庭住址被公布在网络上,甚至连8岁女儿是领养的隐私也被人公布。从此,他接到了大量骚扰电话,生活受到干扰。由于找不到发布隐私的网友,愤怒的章甫把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天涯公司”)告上了法庭。“天涯公司”法务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对于此案没有任何评论。据悉,这是“天涯”首次因“通缉令”纠纷而成为被告。从“虐猫事件”到“流氓外教”日前,一篇“上海教授博…  相似文献   

6.
刘楚清 《网络传播》2007,(11):60-61
“网络通缉”这种做法如果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用合法的方式,弥补法律管辖权无法触及的领域,也不失为一种构建道德体系的有效方式。但现在的问题是,“网络暴力”,在“女子虐猫事件”中,新闻报道称“此事件已涉及到当事人家庭成员,尤其是已对其子女的学习产生了较多干扰和不良影响”,这种偏差,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的“审判”究竟含有多少令人心悦诚服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一段高跟鞋虐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场揪出虐猫女的自发行动,正式拉开网民人肉搜索的大幕。在这次起点和终点都以正义为哨声的网民运动中,"全民审判"的道德优越感显现无余。自那以后,在一连串重大网络事件中,热情高涨的网民一次次刷新着人肉  相似文献   

8.
吴碧琦 《新闻世界》2013,(9):142-143
“虐猫事件”“切糕事件”“躲猫猫事件”“表哥事件”……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百万点击率”网络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现代网民在社会发展与监督中日益增强的地位,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道奇观。本文将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友“灰飞湮灭中的轮回”在某网站上发了一标题为《中国的耻辱!色情武术学校为日本服务》的帖子,称“国内某武术学校的少女,居然在老师的引导下拍色情视频,然后在日本当作AV出售!有的还不超过12岁。”并随后附了一组下载自某境外网站的图片。这个帖子很快便引来众多网民的追查和质问,并有网友从一背景为河南博物院的照片上怀疑“武校少女来自河南”,并发出网络“红色通缉令”,追查组织拍摄、制作、销售的幕后人员。“通缉”是公安部门的权力,前提为对方是犯罪嫌疑人。在网络上动辄叫嚷“通缉”,在没有经过公安部门的调查和论断之前,就盲目…  相似文献   

10.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日渐强大的网络正将其中一些人生吞活剥。本专题列举了“铜须门”事件中的郑辰(化名),虐猫事件中的王某,“卖身救母”的陈易。他们仅仅凭借一个网名,一个ID,一张照片,即被网民从中国13亿人中挖了出来,将自己的电话、住址、朋友,甚至前夫、老师统统暴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毛宁  赵书力 《网络传播》2007,(11):56-57
近年来,“网络通缉令”骤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络上最为显赫的名词。随着网络力量的日益强大,网民自发的网络通缉令开始频频在互联网上亮相。从“虐猫事件”中的“宇宙A级通缉令”,到针对某“偷车贼”的“网络通缉令”,再到世界杯期间爆出的追寻欠债女大学生的“全城悬赏通缉令”,每一张通缉令都无一例外地弓1起无数网民呼应,网络通缉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但在这一热潮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发出疑问:网络通缉令,真的是正义的讨伐?  相似文献   

12.
打游戏时跟四川网友发生矛盾,江苏新沂的一女网民在网上辱骂汶川地震中的受灾群众,遭到“网络通缉”,很多网民通过网上报警。江苏省徐州市警方依法对其治安拘留3日。该网民写下检讨书。(2008年6月7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13.
从2006年初开始,中国网络暴力事件愈演愈烈。“虐猫事件”、“铜须事件”、“韩白PK事件”、“陈易卖身救母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辽宁女事件”接二连三的出现,《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南德意志报》等欧美媒体将那些在网络上发布极端言论、发泄暴力情绪,并直接影响到事件当事人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陈志光 《青年记者》2006,(24):75-76
网络从一开始起就不甘寂寞,无论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还是中国的孙志刚事件,以及诸多的公共事件,都表现强大的舆论力量。然而,网络并非一直从善如流,在其虚拟的表象下蜇伏着恶的一面。从去年9月的陈易卖身救母事件,今年2月的虐猫事件,4至6月的铜须事件,到8月的通缉流氓外救事件、脱衣门事件,网络群殴事件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5.
网络暴力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才走进人们视野的一个新词汇,人们熟悉的“虐猫事件”、“史上最毒的后妈”事件、以及去年年底刚刚发生的“林嘉祥酒后猥亵女童”事件都是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下文将从林嘉祥事件入手,探讨网络暴力的影响、避免网络暴力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16.
“女子虐猫事件”背后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女子虐猫事件”中,正是凭借网络传播的力量,虐猫主角身份才得以迅速调查清楚。但与此同时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网络传播侵犯个人隐私权、制造污染信息、制造语言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网络传播伦理危机,妥善应对网络伦理危机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网络暴力"现象的战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梅 《今传媒》2009,(12):118-119
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姜岩死亡博客”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再到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受众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频频发生,从“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很黄很暴力”到“艳照门”、“范跑跑”等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每一个事件几乎都以一个或真或假、或实或虚的争议话题为由头,先是在网络上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9.
对当下网络视频短片盛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正赋 《今传媒》2006,(6):21-22
一、“馒头事件”和网络视频短片的流行2005年12月底,一位名叫胡戈的上海青年网民,在看过我国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的新片《无极》后,通过自己掌握的视频技术,将《无极》改编成只有20分钟长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短片上的大部分画面均是从《无极》中截取的,经过对画面进行重新组合和配音,以“搞笑”的方式,并借用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法治在线”的形式粉墨登场。胡戈在完成制作后便把它发送到网上,与网友们一起分享这种幽默及其带来的快乐。然而,就是这么个不经意间制作的“小噱头”短片,却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不少新闻媒…  相似文献   

20.
一根小小的锡纸条,在高手手中瞬间就能成为“万能钥匙”,两三秒钟就能将防盗门锁轻松打开。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9月底曾播出一期节目,详细介绍并演示了这种“锡纸开锁”手法,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百度贴吧、酷六等热门网络论坛中,该电视节目视频被网友热转。(11月25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