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人论兵是明代出现的重要现象。陈子龙作为晚明的著名文人,在诗词之外,还留下了以论兵为核心内容的《陈忠裕公兵垣奏议》。此书集中讨论南明时期的军队建设、防御体系、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可操作性。陈子龙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明代兵儒合流的历史趋势,一方面体现了文人“救民靖国”的战争观和把兵学儒学化的论兵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南明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具有文学、军事、历史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兵教兵"合作学习方式中,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实行问题导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法;促进学生互相帮助、相互提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焕发了课堂生命活力,大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唐代前期唐代对四夷的挑战是谋划有方,经略有策,备御有道,故成效显;安史之乱,边兵东调,吐蕃东进,边防大变;代宗为备御和遏制吐蕃的攻势,重建边兵并定名为防秋兵,创建了经略吐蕃的防秋制度,对唐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均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古代军事、军制史上也占有至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兵带兵,兵教兵"。回顾一年来的教学生活,望着可喜的成绩,我不得不说这么好的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兵带兵,兵教兵"。那么,如何用好学生之间的"兵带兵,兵教兵"呢?本文总结了适合本班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6.
河东地区(今山西)的战略地位为历朝统治者所重视,唐朝尤甚。河东是唐朝的北都,既担负着捍卫京城的任务,又要保卫北疆的安全,可以说是内陆极为重要的一个军事重地。那么河东地区的军事情况在唐朝军事制度演变中又是怎样变化并又居于什么地位呢?文章主要从文献资料记载的府兵制、边防兵和节度使制并参考今人著作来分析河东道的军事部署和阐述其重要的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7.
把唐穆宗时藩镇叛乱、再失河朔归咎于宰臣萧、段文昌所献销兵策,没有根据,而是由政治、军事、经济等深刻原因造成。销兵是唐后期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需要,是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统治阶级的普遍要求,故应肯定为正确政策。  相似文献   

8.
两汉时期由于战事不断,政府大量使用刑徒兵和少数民族兵。这对改变剥削方式、减少军费开支和降低农民负担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希望将高句丽的遗民迁至本国,由此消除叛乱的可能性。移居唐朝的高句丽遗民按照身份、经济基础和军事能力的不同,散居于首都、农耕地带和边疆等地,他们一起群居,彼此依靠,谋求生存。他们长期保持高句丽人的认同感,既居住在唐朝的疆域,同时又过着具有高句丽人身份的边缘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力量壮大了,其社会地位影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唐廷以逾于常时的军赏奖酬军功,加速了"安史之乱"的平定。其后,唐廷为了在藩镇林立的政治局面下维护统治权威,将与复杂政治、军事局面密切关联的军赏拓展为经济利益输送的工具,利用军赏着力建设中央嫡系武装——神策军,并在以"两税法"削弱了地方财权后,倚之加强对藩镇军政的控制。此外,唐廷还尝试以军赏配合政治运作绥靖河朔骄藩,并在强藩坐大时,以其维护朝廷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唐代门荫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荫,是封建官僚子弟凭借先人之功绩循例而仕的一种选官制度.至唐而完备。用荫原则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门荫给高官后代提供优先充作各阶层官僚以特权.同时也使他们享有经济的免役权。门荫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唐代"寓直"制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寓直”制度有一个不断补充、完善的过程,其寓直人员多为三省六部的郎官等各级官员。寓直一次为五夜,三旬为一个轮次,其住所在直庐内。  相似文献   

14.
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监察制度自秦汉创立,中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隋唐时期产生重大的变革,唐代监察体制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监察体制中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整,是到唐代才完成的,唐代御史机构完整统一,所属有台、殿、察三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制度健全,职权扩大,其次,监察体制中言谏监察系统获进一步发展,有专门的言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加,权力增大,除了言事谏诤权的行使外,封驳诏书权的健全,加强了宰相间的相互制约和对皇帝决策的监督,其三,地方监察制度的完备和崇重,其四,监察官吏行使权力的独立性和规范性为以往历代所不及,唐代监察体制的这些变革,进一步摆脱了门阀士族的羁绊,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使中国封建监察体制趋于合理,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政府不但给政府官员们提供了较好的俸禄薪酬待遇体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政府官员通过较为正当的渠道和方法赚取俸禄外收入,保证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出了唐朝政府对政府官员工作、生活上的人性化管理和规定.  相似文献   

16.
匦制是始于唐代的一种基于皇权之上的建议告密制度.从武则天时期这种制度产生之始,在有唐一代,匦函的形制、名称以及接收和处理方式就根据现实需要不断变化,理匦的机构与官员也相应调整,最终趋于完善,成为定制.它的出现,使皇帝听到了更多来自下层的声音,增加了施行政策时的考虑因素,在古代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家在研究唐代历史的过程中,对于正史如《新唐书》、《旧唐书》、《通鉴》所记载的史料比较重视,对于野史则重视不足。本文通过对《唐国史补》的分析研究,以为其虽为野史,但由于成书时闻、作者经历等原因,经认真取舍具有正史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失为一部研究唐史的重要史料书。  相似文献   

18.
浅议唐代的言谏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谏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君主专制的自我调节机制。言谏制度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是谏官组织机构日益完善,规模与权力相应扩大;二是谏诤达到了制度化。唐代的言谏制度在减少君主决策失误,保证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而言谏制度的御用性和依赖性也暴露出了它的致命弱点。但是唐代言谏制度中某些制衡的有效性及追求社会政治清明的意义。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唐代书肆的发展是我国图书史上重要的一页,唐代是封建经济繁荣的时期,书肆贸易相当活跃。研究唐代书肆对了解唐代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唐代监察制度的承续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监察制度始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日趋完善。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表现为:御史监察系统的统一和完善;专门的规谏机关、谏官种类增多;地方监察制度完备;选官制度更趋合理。皇权不断得到加强和推崇,也使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监察体制更趋合理,且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