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主体问性转向的融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学方式选择等问题。在明确在主体间性转向维度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好教师问、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三个环节;践行学生主体、互动教学、共同发展等理念;通过采用课堂讨论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真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义认识论的视角看,师生关系首先是一种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中教师与学生两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是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文章在揭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重要展开的形态和灵魂是对话,师生主体间交往关系建构的核心是理解,关键是欣赏。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戒是纠偏学生失范行为、引领学生健全发展的干预措施。从根本上讲,当前教育惩戒的现实问题主要归结为师生主体间性关系不明确。具体来讲,儿童客体化是教育惩戒失去本真意涵的主要原因,师生关系对抗是教育惩戒的根本阻碍,教师霸权是教育惩戒产生的偏差性目标。师生关系应回归主体间性的本质属性,从主体间性理论出发,立足于平等、交互、共生三个核心概念,从前提性、路径性、诉求性三方面建构教育惩戒突围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间性”看有效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师生互为平等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主观世界,师生间的交往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过程等角度分析“主体间性”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心理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知识教育层面的,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真正提高。从本质上说,学校心理教育是一种交往-生成性实践活动,它具有主体多极性、中介多维性、双向建构性、生成性等特点。心理教育的理论要从生命成长的维度来寻找自身生长的逻辑起点、框架与意义,要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从交往-生成实践的本体性和可能性来寻求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开放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建设一个建构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学习,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教育目的。在建构性学习环境建设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协作学习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平等的交流合作,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强大的帮助支持系统,帮助学生合理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为他们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提供各种可供利用的学习资源,并建立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机制,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进行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7.
对教育本质的探究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从教育人学世界观的高度揭示教育本质有三个维度:从人的存在维度看,教育以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从人的生成维度看,教育是引导"做人"的事业;从主体实践的维度看,教育是人的双重建构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即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又要通过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 ,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有的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看成“被动”的学习客体 ,一味灌输知识 ,不能把理论知识同学生的实践相结合 ,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 ,这样的教学 ,即使是死记硬背把书本中的理论记忆下来 ,也无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师生是师生互为认识的主客体 ,即 :从教授活动系统看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就是客体 ;而从学习活动系统看…  相似文献   

9.
童炜 《教学月刊》2014,(7):49-52
正新课程要求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始终。评价标准从一个维度转向多维度标准;评价方式从单纯的考试、"打分"转向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各种方式;评价内容从单一评价学生成绩转向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评价主体从教师一元转向师生多元;评价过程从静态地评价结果转向动态地评价整个过程。本文就在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采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为了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发展性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内涵及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间性德育是以主体间性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从自身讲,它是对主体性德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主体间性德育关注人的关系性存在,是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教育活动。在主体间性德育过程中,人不但要追求自身的主体价值,也要理解其他主体的价值,建构其他主体的主体性,实现主体间的主体性价值。师生间的理解对话是主体间性德育的中介价值;回归生活世界是主体间性德育的终极价值;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主体间性德育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探讨教育改革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分析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要素与基本结构、确立"谁来改革-改革什么-如何改革"这样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已经上升为世纪之初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在阐释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调控以及反馈总结等问题,对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对象、原因与目的、手段与途径进行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生活实践中,存在着执着于个人有限的经验,进而遮蔽事情的整全,或者对自身之外的有限经验痴迷与崇拜,从而视局部经验为普遍真知,这就是所谓的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教育经验主义现象就其表征来说,主要有人们对局部经验的趋之若鹜、对教育理论的简单轻视和对方法、技术的情感偏执;教育经验主义现象的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经验对教育实践者具有亲和力,而教育理论又过度学术化,说到底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运行着不同的逻辑。教育经验主义现象显然阻碍了教育实践境界的提升,对教育研究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为了消解这一现象,教育研究者需要揭示教育经验的局限,自觉改变教育研究的形象,并探究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种逻辑的会通。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双重目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教育效率与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不同,教育有其独特的效率原则。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两个相互联系、同等重要的教育目标。现代教育应该坚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则。单一依靠政府或者单一依靠市场都是有缺陷的,需要一种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市场发挥辅助作用的混合机制,这种混合机制比任何一种单一的机制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教育决策过程中存在众多信息失真的现象,其中部分是由于政策利益相关者、政策研究者和决策者各自对政策信息的把握不到位,以及政策信息在三者之间不良传输而引起的.要避免此类信息失真,就应提高三者自身的素养和优化三者间的信息传榆渠道.  相似文献   

15.
从人力资本的外部性理论出发,考察教育私人投资的社会溢出和劳动力流动带来的教育公共投资的城乡与区域溢出效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投资决策的变化。结果表明,教育的溢出效应对弱势家庭和弱势地区政府教育投资激励产生抑制效果,一方面是教育的现有差距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投资来源的政府和家庭的激励程度的降低又进一步恶化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程度,差距随着经济和教育投资的不同增长路径越来越大,弱势家庭与弱势地区的教育投入有陷入"低发展陷阱"的危险。需要建立针对弱势家庭的风险性补偿机制,以及针对弱势地区的区域性补偿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教育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走过了从教育测验到教育评论的历程,形成了教育测验、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评论理论,并且这一学科群落已经形成。但由于这些理论和学科群落并不成熟,许多人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清。因此,很有必要从多角度对该学科群落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辨析,并对该学科群落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教育改革是立足现实对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引进、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创新的文化变革。立足教育现实,反思教育的传统,关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历程,进行教育创新,改革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取得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的规模、质量、效率和效益是高等教育经营的四大要点,追求规模、质量、效率、效益协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的发展规模,有利于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学校的教育效率和规模效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能促进规模的发展,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此,应把教育经营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9.
教育工学旨在寻求一条理性的和可操作的路径,以连接教育思想、理论与教育实践。虽然像教学设计这样的探索已在进行,但在教育学立场上的教育工学探索仍然没有成效。教育工学在今天的提出,主要是三个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1)作者个人的相关理论思考;(2)教育学科自身的完善;(3)教育实践的发展。三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教育工学的提出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0.
探索教育规律破解教育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队伍逐渐壮大,科研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但教育科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就必须立足创新,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回答国家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加强教育科研团队建设和合作研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积极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专门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能力建设,整体谋划,把研究方向调整到国家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