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为我们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隐喻语言也多见于新闻标题中.本文以10-12月《文汇报》为例,考察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现象及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作为认知语言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学界广泛的研究。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是人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隐喻从根本上讲是概念性的,不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Forceville(200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源域和目标域全部或主要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表征的隐喻。本文在分析图像隐喻过程本质的基础上,选取国外时政漫画为研究材料,以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其多模态隐喻的构建机制,阐释了时政漫画通过各种不同的意象组合方式来实现多模态隐喻的概念合成,从而使作品产生引人注意、出人意料或唤起共鸣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作为一种复杂现象、一种文化—心理过程、一种精神交往的艺术是难以用精确的概念加以认知与表征的。教育隐喻不仅是人们认知教育活动的重要思维工具,更是教育叙述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教育隐喻的解读,不仅可以了解教育隐喻的生成背景,同时可以了解教育隐喻创生个体的教育理解与教育信念,为研究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即抽象概念是以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道德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其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涉及黑白隐喻、垂直空间隐喻和洁净隐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道德概念的隐喻表征形式,并对具有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隐喻映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符号创新的重要原则和方式之一,因为隐喻表达往往是一种新知识或认知的新方式。隐喻是在两个似乎不相关的事物间建立某种联结,通过符号并置来实现,在深层隐喻的意义体现为一种符号间性,隐喻的本质是在符号主体感知到的相似性的基础上从A向B的转移,这里的A和B一般属于不同的领域。隐喻的这种转移是符号意义的生长,与符号意义的层级理论有着相同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6.
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启动技术,从隐喻的理解机制和跨语言的启动效应两个方面入手,初步考察了双语者的隐喻语义表征。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具有相同的理解机制;互为翻译对等的启动项对同一个隐喻的理解具有同样的启动效应。研究结论为:在双语者的大脑中,两种语言的隐喻共享同一个语义表征。  相似文献   

7.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论,隐喻的理解靠的就是听话人假定说话人的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在此基础上运用自身关于喻体的百科知识,构建前提,推理结论,从而获得隐含意义,关联论以动态的方式来考察隐喻的工作机制,为隐喻的研究和理解提供了新视角,揭示了隐喻的理解过程即是在适当的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文章梳理了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研究现状,并试图从知识可视化与视觉表征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涵义及其思维方式与方法。在对视觉隐喻本质涵义的阐述中,结合隐喻学将知识可视化中的视觉隐喻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类型,并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对知识可视化中的视觉隐喻思维方式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知识可视化中视觉隐喻的恰当运用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语类,在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上呈现出鲜明的语类特征:具体到抽象映射的图文表征,语境关联性以及文化性。新闻漫画多模态隐喻表征方式的研究可进一步揭示隐喻的本质和操作机制,有助于信息时代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认知主体运用代表事物的符号表征进行的内在加工过程。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认识事物、建立概念系统的一种方式。英语隐喻是英语为母语的人特有的认识事物、建立概念、表达情感的一种隐喻方式。学习英语如同其他语言一样,离不开语言环境。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是实施新课标、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21,(2):81-85
概念隐喻观揭示了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征方式,刻意隐喻理论突破了概念隐喻观规约化相似点单向映射的瓶颈,认为两域之间是一种反常规的临时相似点的构建。两者的互补交互为隐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麦尔维尔的著作《白鲸》构建了"白鲸是上帝的神灵/邪恶的使者"、"船长埃哈伯是神灵的亵渎者/恶魔的驱除者"以及"批古德号及其海上航行是死亡之旅/精神之旅"的系列隐喻。从隐喻构建者和识解者的双重视角来探索白鲸及其系列隐喻的建构和识解有助于剖析作者的思想冲突,激发读者利用主体自洽能力进行作品审美创造的判断,挖掘作品的意蕴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李昀 《考试周刊》2014,(55):27-28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应该以认知为取向。本文以认知翻译为指导,探究奥巴马演讲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着重从保留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及放弃概念隐喻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宜宾学院学报》2017,(5):120-124
隐喻延展是施喻者构建的根隐喻基础之上的结构拓展和意义延伸。依凭语言层级性,隐喻延展大致上可范畴化为短句延展、句子延展和篇章延展三种类型。隐喻延展建构方式是以语义场为内在核心的铺展和衍生。隐喻延展的深层动因是施喻者经由主体认知自洽,彰显施隐者生发隐喻的心理意图,帮助受喻者提供认知线索和锁定认知焦点,增强受喻者隐喻解读的容易度,以实现施喻者和受喻者双方认知视域的成功对接,并最终达到隐喻意义的协同承接和体认顺应的要旨。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解释是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进化模型中生物学家把自然选择机制视为是文化传递的动力学基础,但对于文化传递的认知机制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认知人类学家基于"表征"概念,采用"自然化"的方式,为文化表征的传递构建了一种自然主义的认知解释。由此所形成的文化表征理论,使得社会科学研究能够在一种隐喻思维模式下,为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一种科学的因果解释。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是泛文化的,其语义表征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呈同构的层级网络模型。由于人类认知需求和能力影响的不同,这种语义层级网在不同语言文化中虽是同构的,但层级之间、同级之间又表现出种种差异,中英文“爱”之隐喻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当然,Fauconnier的多空间模式比Lakoff的双域映射模式更具解释力,但还应建构一个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反合,是钱冠连哲学思想的特识。作为语言表征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它不仅为语言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语言分析框架,而且在事物与思维一体两面表征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文章以反合论为切入点,考察反合表征的辩证互补,借助于反合的对立等级性,探究反合的自然生成的表征方式,以便为语言研究提供一种辩证发展模式的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7.
概念整合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运用概念整合的理论来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惯用语,可以展现隐喻和转喻的心理机制的运行;《红楼梦》中使用的惯用语是概念整合层级比较高的单位,是运用比较成功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以汉语中的来/去和英语中的COME/GO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来考察汉语和荚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看作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与思维的基本方式.通过对"头"词放隐喻方式的考察,可以发现人体隐喻在人类的认知与思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揭示出隐喻在语言与认知、语言与思维之间的重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隐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是人们用以表达隐喻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隐喻本质的语言修辞方式。而义位,作为一种语义学的基本单位,为隐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以有关"生命"的隐喻为例,探析义位分析在隐喻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