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作为自然教育的代表人物,卢梭的自然德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卢梭批判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人带来的道德危机,重新发现了自然人的先天优势和自然情感,提出了培养有道德的自然人的德育目标.有道德的自然人应具备敏锐的判断力、有节制的自爱心、深厚的爱国情感等.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培养德才兼备的指导教师,体能教育与感官教育并重,加强爱国教育,有助于实现这一德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18世纪独树一帜的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思想一直以来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而其成名作的《论科学与艺术》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文明,被成为争论的焦点。但他所提出的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反思,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卢梭的著作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总体任务是人的自由的实现,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和道德公民,并将二者统一于总体目标。自然人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培养拥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目的。其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其实,一个民族的头脑和心脏往往反映在茶楼或咖啡馆里。是红茶、绿茶或雀巢、麦氏?那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人们神聊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7.
廖敏 《文教资料》2008,(30):102-104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目的日益呈现出忽视人的自然属性的一面.本文通过对卢梭教育目的观基本内涵的考察,分析和审视了卢梭教育目的观存在的局限性和合理性,最后指出卢梭教育目的观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道德性何以可能——兼论艺术与道德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性价值是艺术的核心价值,但不是唯一价值,除此之外,艺术还具备认知、教化、情感体验等功能。艺术的道德性与审美性并不相悖,两者的关联在于艺术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艺术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在《论科学与艺术》一书的第二部分,卢梭通过引用古代寓言告诫常人不要碰触科学之火,否则会引火烧人。卢梭认为,只有少数天才才有能力触碰科学之火。进而,他认为科学与艺术的大众化会造成四种恶果,包括无可弥补的时间损失、奢侈享受、勇敢品质的丧失和教育品质的丧失,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德性教育的败坏。在卢梭看来,真正的德性教育是自然的而不是科学的。为了避免科学与艺术对德性的腐蚀,卢梭呼吁知识人和常人要安守本分。这样的呼吁显现着卢梭的两种教育观和两种教师身份。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道德悖论属性的思考——从逻辑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悖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逻辑悖论是指其由以导出的背景知识都是日常进行合理思维的理性主体普遍承认的公共知识或预设,均可通过现代逻辑语形学、逻辑语义学和逻辑语用学的研究使之得到严格的形式塑述与刻画,其推导过程可达到无懈可击的逻辑严格性的悖论。广义逻辑悖论是人们把导致狭义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的视域由日常合理思维领域拓展到哲学思维等其他领域而发现的悖论。道德悖论是人们在道德思维领域发现的一种广义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1.
教育学学科性质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讨论的世纪问题。关于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有单一论、中介论、结合论、综合论四类观点。每类观点又有一些不同的具体观点。通过梳理、归纳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研究,发现教育学学科性质既与对"科学"和"艺术"概念的理解有关,也与对教育学学科任务、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关。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文章提出: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应是研究教育艺术的科学。教育学这一学科性质呼唤其应精加工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道德控诉悖论即当我们感到不公平、不公正、冤枉、委屈时会产生抱怨,而这种待遇恰恰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道德控诉悖论的提出遵循两个前提条件,即当我们以对待别人的方式而被别人那样对待时,我们是不能控诉的;普遍的道德原则认为当我们受到冤枉时,我们是能够控诉的。道德控诉悖论与道德悖论之间存在着共通关系,从道德悖论概念出发,对道德控诉悖论进行分析、定位,有助于我们对道德控诉悖论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
道德价值实现:假设、悖论与智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人类迄今文本伦理思想的对象都是人的“利己心”,具有假设价值论的特征。经验主义在肯定和高扬人的“利己心”的同时,运用假设的方式将道德价值实现引向尊重社会道德规则;德性主义贬斥人的“利己心”,力图以假设的道德本体权威将道德价值实现诉诸于人们的“自警”和“自觉”,由此而构成一种整体性的假设体系,在其指导下,社会道德规则具有虚拟的形式主义倾向,道德价值实现的结果必然出现道德悖论。中国传统儒学本质上是德性主义的义务论,克服其引起普遍化道德悖论的弊端,需要在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相统一的意义上倡导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4.
吕婷 《华章》2007,(4):158-158
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总是会与科学技术等名词混淆,本文通过对于科学与文明,科学与审美.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来阐释作者所理解的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艺术与科学     
程颖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173-174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哲学思想和艺术流派精彩纷呈的时代.科学研究和艺术创造的成果不断地向人们表明美,并不局限于文学艺术及宗教领域,也存在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市389名在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科学道德认知与教育领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容了解甚少、教育强度不够、观念与行为不统一、受外部不良风气冲击严重等。高校可以从课程设置、教育理念、学术评价制度、科研生态环境等方面入手改进科学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的智能与道德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积极和消极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强大的智力和精神力量,科学是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的基础,全人类应以极大的热情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科学研究的未来力量,是科学创新的主力军,关注并加强大学生的科学道德素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从德育教育出发,端正科学道德氛围、养成正确的科学道德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发展和理性的高扬标示着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进步,而在《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却认为科学的进步是道德败坏的根源,文明的演进反而意味着人类的堕落。他以"自然"价值优先的逻辑,论证了科技进步与风俗败坏、理性高扬与道德情感衰微的内在联系,从外在风尚和内在情感两个层面展开了文明社会的道德难题。这一难题开启了对理性主义和科技文明所标示的启蒙的反省,揭示了社会进步背后隐藏的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20.
试论教学的道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自身完善与建构的基本手段,教学以追求学生个体真、善、美的和谐发展为宗旨,它具有科学性、道德性与艺术性,这三种特征决定了人们对教学活动的三种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