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一节课,教学内容有:①光的色散;②色光的混合;③透明体的颜色;④不透明体的颜色;⑤颜料的混合。其中②③④用阳光探究,既不方便又不能深入探究。通过自制教具,能使此节课既生动增趣,又能通过控制色调、亮度、色饱和度等变量进行探究,既符合科学探究的方法,又能达到深入探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探究活动既是科学学习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方式,又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和本质。有效准备结构性实验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的基础。备教材、备学生是准备实验材料的基础,材料清单是个好助手。实验材料的来源可以有购买、定制材料、自制教具、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培养"客座小老师"、开发家长资源、变废为宝等多种途径。材料齐了还必须进行预先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1)制作材料 内外筒用PVC管;光屏用半透明绘图纸;固定插槽和铝制插片用易拉罐;观察孔和小孔封闭端用薄铁皮;外包装用自贴纸;黑油漆。  相似文献   

5.
在实践活动中探究认识自然现象 ,揭示发现自然规律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因此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探究 ,应成为我们自然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那么 ,在实际的教学中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探究呢 ?学会“观察”学会“观察” ,不仅指要学会用眼去看 ,而且要会用手摸 ,用口尝、用耳听、用鼻嗅等方法来帮助观察。实践活动中要“观察”的东西很多 (各种事物 ,多种现象 ) ,有的学生不知从何“观察”起。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随机地指导他们有序地去“观察”主要事物和事物的主要方向 ,明确“观察”的目的 ,掌握…  相似文献   

6.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首次利用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一次较复杂的探究活动。教材通过给出实验原理的信息和图示步骤等方法,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笔者认为操作步骤明确实用,但综合性差;实验过程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 (下 )中《固体和液体》单元的第五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去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了解上浮材料的特点 ,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本课围绕问题“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展开 ,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通过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 ,使沉在水底的小瓶浮起来 ,使生鸡蛋浮起来三个探究活动 ,使学生知道改变形状、改变重量、在水中加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 ,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很好的满足了学生“动手做”的愿望。1 本课的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相似文献   

8.
1仪器装置图(图1)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本教具相当于透明炉灶,材料易得,构造简单,制作方便,便于操作。蜡烛点燃时,烟从进气孔被吸进,罩口上方的纸蛇转动(图1);蜡烛熄灭时,则线香的烟不进入钟罩,纸蛇不转动(图2)。说明因上下温度差使空气流动,促使纸蛇转动。借助此教具演示空气流动,直观、形象,使学生一目了然,理解深刻。图23制作材料及方法①在钟罩下端的壁上钻一个直径约1cm小孔(用玻璃店的玻璃钻头钻孔);②用质轻、柔软的薄纸剪一条纸蛇,在蛇头上穿扣细线;③蜡烛;④线香;⑤玻璃板。4使用方法及效果①将玻璃板平放在桌面上;②点燃蜡烛放在玻…  相似文献   

9.
如皋市于 90年代初开始在自然课尝试使用学具 ,通过学具的操作 ,让学生接触自然 ,认识自然 ,为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 选择配备自然学具自然学具通常指观察实验材料和自然制作材料。选择一套适合学生探究活动的学具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1 )一组有结构的材料 (学具 )应和科学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 ;使用这些材料应该能揭示许多有关的现象。( 2 )这些学具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 3 )每个学生都应有足够的关键的材料。这些材料应有多种的相互作用和较广的操作余地 ,…  相似文献   

10.
易做安全效果明显的氢氧爆鸣实验江苏省姜堰市梁徐中学刘金城氢气点燃的爆鸣实验是难做的演示实验,也是教师怕做的演示实验。课文中收集氢气的装置,点燃小孔在容器正上方,点燃时手不及时拿开易伤人、伤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氢气湿度大,不容易点燃;用向下排空气集气...  相似文献   

11.
实验材料是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选好、备足实验材料,科学合理地使用器材,并积极自制实验材料以完善实验教学。让学生能运用这些实验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亲历科学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教师要真正发挥材料在教学中的作用,有效调控课堂教学节奏,使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确实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形式有多种,其中利用模型探究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形式。在科学教学中利用模型可以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显性化,能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到科学探究全过程,使学生养成热爱真理,勇于探求,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优秀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大人们总是对孩子说“这个不能动,那个有危险”,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总想通过触摸探索周围环境的愿望。我们还常常看到,在街上玩耍的孩子可以用手上的材料来演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如,孩子们玩“过家家”,孩子身边的花草、石头、木棍就是可用的材料;利用身体模仿机器的运转、模仿自然现象、模仿各种动物等,这些都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探索活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4.
借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学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十分必须和必要的。本文主要就两个方面论述探究能力的培养:一探究能力的概念阐述;二借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1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有结构的观察活动,获取关于叶的叶脉、形状等知识。(2)科学探究①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叶的观察活动;根据叶的不同特征,提出叶的分类标准,用标准对叶分类。②通过叶的观察活动,让学生经历“观察方法———观察结果”的过程,提高观察方法与  相似文献   

16.
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形象、获得的证据更充分、结论更科学、建构的科学概念更深刻,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很关键。从巧选实验材料、巧改实验材料、巧用实验材料、巧创实验材料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促进科学探究活动更高效。  相似文献   

17.
探究实验或活动的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寻找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和训练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该文对松花蛋制作配方的探究过程,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做好中学生物实验材料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到勤观察、勤收集、勤培养和善予就地取材、善于改进实验方法。通过多找、多试、多探究的途径,优化实验材料,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演示器由电动机及光源支架座、色光混合演示圆盘、颜料混合演示圆盘及多个多种颜色硬纸圆盘组成。可模拟演示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光现象”中有关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实验;可以演示改变多种颜色面积比例的彩色陀螺,可让学生自行探究颜色的组成。  相似文献   

20.
磁悬浮实验     
1创意可以模拟磁悬浮的实验很多。我们也曾经用过很多种方法。其中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扬声器(喇叭)中的磁铁,为了防止上面的磁铁侧移,用一根直棍或玻璃棒固定磁铁。2所需材料两个废旧的扬声器的永久磁铁、锤子(或钳子)1把、螺丝刀(或冲子1个)1把、直棍或玻璃棒(直径略小于永久磁铁中心金属圆柱的直径)1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