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亚儒 《物理教师》2005,26(4):17-17,19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50页的图4~7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2.
高亚儒 《物理教师》2005,26(3):28-2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50页的图4—7是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笔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比较好.如图1所示,在原实验基础上,只在烧杯的水中加一支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试管中的晶体用萘,萘中的温度计测萘的温度,当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时,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同时升高,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萘开始熔化,继续加热,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在讲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设计的实验是观察海波(或冰)的熔化。笔者曾多次按课本的要求做这个实验,但很难观察到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的现象,而且这个实验设计的是  相似文献   

4.
5.
“熔化和凝固”实验因其实验时间长 ,要注意的问题多 ,实验中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甚至得到与书本完全不一致的结论而被称作“难做”。我们对该实验的改进方法如下 :实验类型 :实验改进。实验目的 :通过改进该实验 ,用明显的实验现象向学生讲述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实验器材 :海波 15 g、蜡烛半支、温度计 4支、大试管两只、酒精灯两只、石棉网两块、火柴 1盒、小刀 1个、研磨器具 1套、 3 0℃的温水 1瓶、试管夹 1个、小烧杯两个、细铜丝若干。实验步骤 :1 实验准备1 1 把海波颗粒研成细粉末 ,用小刀将蜡烛切成薄片 ,分别装入两只大试管中…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中的演示实验,是一个普遍被认为难做的实验.实验观察重点是温度变化.由于实验用温度计一般偏小,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没有达到演示目的.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物理 ) (第一册 )第四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中的演示实验 ,是一个普遍被认为难做的实验。实验观察重点是温度变化。由于实验用温度计一般偏小 ,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没有达到演示目的。为提高这个实验的可见度 ,我采用投影的方法 ,克服了本演示实验的缺陷 ,教室里各个角落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温度的变化 ,效果很好。改进方法如下 :1 器材准备实验的器材除课本上的外 ,增加一个教学投影器 ,一个中央有小孔的硬纸片 (如有投影屏幕当然好 ,如无则在白色墙上投影也可 ) ,一个用投影胶片…  相似文献   

8.
用冰盐水制冰探究冰的凝固和熔化过程,采用温度传感器结合数据采集器来精确实时呈现冰凝固和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萘的熔化与凝固实验,特别是在演示时,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从而得出晶体的物理性质,是该实验成功的关键。笔者以前采用常规方法做,结果往往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曲线平坦部分时间不够长或者平坦部分不够平。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 40页关于观察物质的熔化现象演示实验中 ,用海波、松香的熔化 ,分别观察晶体、非晶体的状态变化过程 ,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课本的实验中是用海波来观察其熔化过程的 ,虽然实验不太难做 ,因为海波的熔点低(4 8℃ ) ,但只能观察它的熔化过程 ,而很难观察它的凝固现象。况且 ,实验操作较麻烦 ,实验不容易做 ,若要观察物质的凝固过程在一节课中很难完成。课本没有做物质的凝固过程实验 ,是因海波很难凝固 ,而若用萘来做 ,萘的熔点和凝固点又较高 (80 .5℃ ) ,实验时间过长。我改用下面的…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中无法当堂展示的实验,或者现象不太容易观察到的实验,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完善实验过程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本文以“熔化和凝固”实验为例,提出改进并完善实验必须要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现象的直观性,以及数据处理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2.
在“探究——熔化与凝固”一节教材中,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且相等是教材的重点。但在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①晶体在固液两相转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问短且效果不明显。②晶体的熔化温度和结晶温度不相等,其原因课本也未说明。  相似文献   

13.
现行物理教材“熔化和凝固”一节的演示实验设计存在以下不足:一、实验现象不明显教材中考虑到萘有毒,对身体有害,改用海波代替萘来做晶体熔化实验,用以说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并且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但是用海波做晶体熔化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因为海波温度升到40℃时就开始变潮湿,温度继续升高,海波由粉末状变为粘稠状,此时温度计示数会在某一点停止2-3分钟(很多参考书都说明海波的熔点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一个范围;  相似文献   

14.
查找了各种资料研究不同方法反复做了该实验,报告了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目的,所需器材,实验方法及实验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分析研究表明该实验现象较明显,结果较理想,有利于找出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仪器的改革解决海波熔化时受热不均匀和熔化时间太短的二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对"物质熔化和凝固"实验部分教学探索的心得,总结了以往对实验弃而不做的原因,分析了该实验在本节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且提出了将本课实验改作随堂实验的改进办法与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17.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熔化与凝固”一节中将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安排为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得到的图4-8、图4-9的熔化与凝固图象,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等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1.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低,学生看不清,注意力难以集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原因是实验室所用温度计的液柱、刻度很细,只有坐在第一排的少数学生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装海 波的试管很细,海波是否熔化难以看清,实验的时间长,大部分学生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注意力很难集中。2.演示效果不明显,数据测量随机性较大,易造成演示失败。原因是海波的熔点较低,用水浴法加热时,烧杯中水的初始温度难以掌握。初始温度低,演示加热时间就长;初始温度高,演示加热时间就短,熔化现象不清晰,易造成演示实验失败。3.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倒置,演示实验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1课时的教学任务非常紧张,学生没有绘制熔化图象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失败后,所绘图象的直观作用难以发挥,易造成知识结构上的夹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探究熔化的特点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难上的实验课之一.许多教师都把这个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原因是: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固体熔化过程的观察,总结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相似文献   

19.
1问题提出对水各版本介绍的实验效果的不够理想。另外,教材实际上并没有安排“水的凝固实验”,同学对晶体熔化和凝固会缺乏完整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本提出用“冷库”和“均温”两种技术改进水的凝固和熔化的实验,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问内把水的凝固和熔化两个过程的实验都做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问题提出对水各版本介绍的实验效果的不够理想。另外,教材实际上并没有安排“水的凝固实验”,同学对晶体熔化和凝固会缺乏完整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提出用“冷库”和“均温”两种技术改进水的凝固和熔化的实验,在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内把水的凝固和熔化两个过程的实验都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