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相互作用的发展系统。一个是文言小说,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一个是白话小说,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话本小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选了两篇文言小说: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清代蒲松龄的《促织》。这两篇小说均属于前一个系统。《柳毅传》是传奇,传奇是志怪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而《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语),与志怪小说也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理解这两篇课文与志怪小说之间的发展关系,对我们准确评价两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志怪…  相似文献   

2.
《促织》的反讽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小说的命名《促织》一文塑造了“成名”这个老实迂讷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形象。小说通过对其得虫、失虫、再得异虫这一具有改变命运性质的情节的记录,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生活在那样的社会,只要  相似文献   

3.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小说内容的最大特色乃是体现了一个"异"字,正如《(聊斋志异>序》所谓:"志而日异,明其不同于常也。" 试分述之: 1.趣之"异"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故事的起因告诉读者,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已由追求一般的奢华享乐生活转而一味追求声色犬马、斗鸡玩虫等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的著名短篇小说《促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了主人公成名因小小的促织而几乎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这篇小说之所以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喜爱,在于它主题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而这一丰富深刻的主题,又是通过高超的艺术技术揭示出来的。首先,《促织》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上自天子,下至抚军县令乃至里胥,小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整个封建体制。一跬步皆关民命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关心的不是黎民百姓的疾苦、国家社稷的安危,而是供自己玩乐的小小的促织。窥一斑而知全豹,可以想见最高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酒池肉林…  相似文献   

5.
《促织》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它以促织为线索,通过对成名一家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皇帝的荒淫无耻,官吏的横征暴敛,暴露了社会的黑暗,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小说主题深刻,艺术上独具特色。一曲折的故事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促织》《变形记》都写到人化为虫的故事,但二者背后有深厚的中西方审美心理差异:《促织》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善有善报"的良好愿望,小说中充满了作家的激情;《变形记》体现的是西方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他们不迷信人以外的任何力量,当人不能改变命运时,只有面对死亡,小说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冷峻分析和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7.
<正>为推动江西文化艺术发展,江西省赣剧院精心编排了2018—2019年江西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赣剧弋阳腔《促织》,并于2020年7月首演。赣剧弋阳腔《促织》根据《聊斋志异》中的同名短篇小说《促织》改编而成。《促织》同时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广大青少年在语文课堂中深入接触的作品。该剧的演员大多为青年演员,并且戏剧的开场创造性地以学生诵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促织》的形式将观众带入剧中,  相似文献   

8.
杨宝海 《沧州师专学报》2002,18(4):35-37,39
从布莱希特“间离化”美学理论出发,诱视了中国古典小说《促织》,主要分析了《促织》中形象“变形”艺术手法的使用所造成的“间离化”审美效果,并进而思考《促织》的思想价值,论述了《促织》对封建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所具有的客观提示作用。说明了《促织》的创作实际一定程度上合乎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在主题和表现手法方面将《促织》与西言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表现“异化”主题的经典作品《变形记》作了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古今佳作,是因为作者驰骋想象,使文章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促织》贵在以情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清朝作家蒲松龄的《促织》和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是小说,都写到人化为虫子的故事,都极富想象力,都揭示了社会的不合理,且同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本文侧重探究两篇文章的不同。《促织》是文言短篇小说,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而《变形记》是现代表现主义小说的代表作,虽为短篇,而篇幅颇长,且带有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读《钟山》     
本期《钟山》是中篇小说专号,登载11篇中篇小说,分量不轻。 陈应松的中篇新作《吼秋》延续了他对底层苦难的一贯关注。小说的主线是一个现代版的《促织》故事。只是《促织》叙述的是一个由官府威逼造成的凝聚着辛酸却以喜剧结尾的故事,《吼秋》则演出了一幕由官员的无知和自私酿成的人间悲剧、惨剧。在连日的暴雨冲袭之下,地质结构极不稳定的毛家沟有全镇覆没的危险。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铤而走险,蛐蛐大集如期上马。奠基之日,便是崩岩之时,全镇百姓遭受灭顶之灾。小说以一个小人物毛十三的视角,见证了这一过程。毛十三同时扮演着预言、受难和受压迫的多重角色。这三重角色,正好体现了小说特色的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2.
[单元概说] 与试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这一单元是新增设的单元。编者将两篇古代文言散文与两篇古代文言小说组成一个单元,意在培养学生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的欣赏能力。要注意在第三册第六单元曾经训练过的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意、形象、语言方面入手欣赏本单元的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其中《逍遥游》、《促织》可以重点从立意入手;《促织》、《柳毅传》  相似文献   

13.
[单元概说] 与试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这一单元是新增设的单元。编者将两篇古代文言散文与两篇古代文言小说组成一个单元,意在培养学生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的欣赏能力。要注意在第三册第六单元曾经训练过的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意、形象、语言方面入手欣赏本单元的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其中《逍遥游》、《促织》可以重点从立意入手;《促织》、《柳毅传》  相似文献   

14.
“促织”就是蟋蟀,这种小小的昆虫,本来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在黑暗的封建社会里,一只小小的促织竟然能够左右封建帝王的喜怒,影响大小官吏的升迁,决定应考书生的功名,造成一个家庭的安危、祸福、悲欢和荣辱。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促织》,就是写了这样一个围绕着促织而展开的奇特而又曲折的故事。《促织》中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有着充分的现实基础。小说从宫廷盛行“促织之戏”、向民间征收促织写起,引出了陕西华阴县乡下一个“为人迂讷”的穷书生成名一家的种种变幻不定的遭遇。开始,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的小说《促织》中有这样一句:“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高中语文教材的随文注释将“以蠹贫”译为“因胥吏侵耗而贫穷”,并认为“蠹,  相似文献   

16.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选取古今中外五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促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成名因缴纳促织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荒淫无道、横征暴敛的黑暗现实,寄托了作者对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在这篇小说里,细节作为情节的构成单位,无论是景物细节、场面细节、行动细节,还是语言细节、肖像细节、心理细节,  相似文献   

18.
<正>《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聊斋志异》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画皮》、《小翠》、《促织》等。《画皮》告诉我们要分清善恶是非,不能光看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1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归属“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选取古今中外五篇小说--《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小说,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并尝试文学写作,借以提高审美鉴赏和表达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促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2019年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言小说,语言并不艰深,篇幅也不算长,但作为语文教材里的常青树,它的教学价值还有待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挖掘。一、《促织》解读1.蒲松龄及《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文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