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理素质是指生命个体在先天生理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化的过程,在环境、教育及主体社会实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表现在心理能力、心理状态及个性心理品质上,并外显于心理行为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包括认知、需要、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因素。人的心理素质在教育的影响下,才能发挥出人的潜在的能力,从而推动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是中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中小学语文教育面向21世纪发展的方向。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在课堂,就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里简述几点设想: 一、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对于学生来说是对于自己过去的思维或活动,具有新颖、突破性就是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转变思想观念,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抓好课堂教学,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只有富于创造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学生。继续教育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每时每刻都起着“教学示范”的作用,对受训练教师教育理论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继续教育的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程度直接关系受训教师的创新精神是否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8.
9.
10.
大力倡导教育创新 积极推进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如何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重点落到实处,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几年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创新教育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创新教育的开展,是必须以教育创新为前提和基础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贯穿、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因此,只有首先进行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才能落到实处。现阶段在中小学校推进创新教育应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提高认识,增强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持续开展以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毕诚 《内蒙古教育》2000,(11):22-23
要成为21世纪合格的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素质修养呢?  相似文献   

16.
周婉慧 《考试周刊》2011,(48):48-49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一门活的学科,其本质是创新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门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尊重学生的创作个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 什么叫创新?创新,字面的意思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即举凡通过创造性思维,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东西、创出新成绩,都可以叫创新。日常生活中,凡是用前人所没有用过的思想、方法、技术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也都叫创新。创新与创造相关,既包括事物发展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结果,也包括新的发现和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技术与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 基于此,对于普教来说,什么是创新教育,被教育理论家界定为: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8.
19.
新世纪高师函授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把着力点放在培养高师函授生的创新精神上,树立成人综合素质教育观,强化函授生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创新意识,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人的创造性虽然具有先天的生理根据,但主要出于后天的培养。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包括军队高等教育),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以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为己任。面对知识经济、知识战争的来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的今天,由于军队教育的特殊性,更要把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素质教育的凸显位置。一、创新素质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统一创新意识,首先是一种怀疑意识。面对任何传统的说法和作法,首先心中自问,“从来如此便对吗?”其次,创新意识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精益求精意识。面对尚能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