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和重点:1、通过自己阅读弄懂课文,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要掌握本课中出现的“其”、“以”、“于”等词的用法。2、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因事及理的写法。3、学习本文论证的必须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二、学习提示:本课中有一些词类活用和一词少义的词,和以前学过的用法作比较,活用的找出本义和活用情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英语中,多次出现“S”的用法,但是“s”的用法都不一样,具有很多的含义,“s”具有如下的用法和含义: 一、是is的缩写形式如:Who's on duty today?(Who's=Who is) That's my book.(That's=That is)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open一词出现了多次,其意义和用法不尽相同,现将它在教材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小结如下: 一、用作动词,它的反义词是close。1.意为“开、打开”。例如: Is he opening the door?他正在开门吗? 2.意为“开着、展开”。例如: This shop does not open on Sundays.这家商店星期天不开门(营  相似文献   

4.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广大一般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艺术。所谓“整体”,就是将一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板块”来处理,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之中都是以“全文”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整体反复”法的设计对象主要是一些精美的短诗和短文;其主体教法是“以读带讲”、“读读讲讲”,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下面《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过程,表现出明晰的“整体反复”的教学思路。 步骤一:听读,感受诗的内容。(3分钟) 步骤二:诵读,体会诗的节奏。(3分钟) 步骤三:诵读,表现诗中的重音。(3分钟)  相似文献   

5.
“有”字的使用,由来已久。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出现。《诗》、《书》而后,它的活动面极广,真可以说它是汉语词汇大家庭中资格最老的成员之一。 “有”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颇多,除重复的句子外, 还有三百六十七次。就其用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虚词。二、实词。以下就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初中语文中第一次接触的文言文和文言诗单元。其教学要求是:1.了解几个常见语气词的用法,学习“之”“于”“者”等虚词的主要用法;2.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懂得词有古义、今义的区别;3.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和设喻的写法。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认识到做学问只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转难为易;懂得学习无止境,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懂得熟能生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总觉得比别的时态难。要想准确地把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就应该了解这一时态的基本特点。一是完成时的两个基本用法,即“已完成(finished)”和“未完成(unfinished)”;二是与完成时连用的状语。  相似文献   

8.
二·两·俩     
“二(er)”、“两(liang)”、“俩(lia)”是三个常用的字,但人们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忽视它们的用法而用错。例如: 1.他有二门功课不及格(“二”应改为“两”)。2.开会时,他们俩个人分在一个小组里讨论(“俩”应改为“两”)。实际上“二”、“两”和“俩”的用法是有细微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总觉得比别的时态难。要想准确地把握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就应该了解这一时态的基本特点。一是完成时的两个基本用法,即“已完成(finished)”和“未完成(unfinished)”;二是与完成时连用的状语。  相似文献   

10.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11.
现行沪教版高一语文课本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文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三:“诗中有18个‘自’字、19个‘相’字、5个‘见’字,请按照意思或用法分别作归类整理。”可见,“相”、“见”二字的意思和用法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全诗三百五十多句,而虚词“相”竟有十八个之多,“见”也用了四个,这是其他诗作中少有的现象。同此,正确诠释“相”、“见”在诗中不同地方的不同用法,对更好地理解这首长诗的深刻的思想内容,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 “相”(xāng) 杨树达《词诠》卷六云:“相”,副词,“交相”、“互相”之义。这是虚词“相”的常  相似文献   

13.
命题形式2004年的命题形式有下列6种:●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一是要求直接分析所提供的关键字词,如浙江题要求分析“玉阶空伫立”中的“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要求找出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如福建题要考生在“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二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三是比较同一句诗在两种版本中出现的不同的字的优劣,如湖北题要求就“潮平两岸失”中的“失”与另一版本中的“阔”进行比较。●赏析诗句。如湖南题要求赏析《听邻家吹笙》绝句中的第4句“疑有碧桃千树花”;广西题要赏析《鹧鸪天》的最后两句“天涯岂是无归…  相似文献   

14.
英语中的“as”一词用法颇多,尤其在新编大学英语教学材中,更多次出现含有as的复杂句子,现在本人就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as一词的多次归纳与总结,浅谈一下“as”一词的各种功能和用法。一、as用作介词或用来构成介词短语1.单独作介词使用,与后面的...  相似文献   

15.
在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on one’s way(to)这一短语出现了多次,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在句子中,应将该短语中的one’s换成与句子主语相一致的物主代词。例如:  相似文献   

16.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历史作品的叙事方法。 2.学习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3.学习“夫”和“莫”的用法。 4.背诵精彩段落。 5.能口头译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7.
一、学习要点 (一)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阐明从师之道,即从师的重要性和从什么人为师)。 (二)掌握对比论证和排偶句法。二、训练与自测 (一)文章立论的根据是什么? (二)韩愈提出“从师之道”的新意何在?有什么封建性的糟粕? (三)韩文有何独特风格?在《师说》中如何体现的? (四)韩愈在“唐宋八大家”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 (五)就本文中有虚字“所”的句子,说明其不同用法,并加以翻译。 (六)注释下段文字中加括号的词,并简  相似文献   

18.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同学们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 ,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 ,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想象丰富 ,气魄雄伟)。今天 ,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一)抓住课题 ,引导发现 :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 ,想想你能发现什么?(二)学习自读课题 ,探索发现[发现一] :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自主探学] :1 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  相似文献   

19.
keep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多次出现。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用作系动词keep作系动词用时,后面跟形容词作表语,意为“保持……状态”。例如:Y ou m ust look after yourself and keep healthy.你必须照顾你自己,保持身体健康。The teacher told the students to keep quiet in the reading-room.老师告诉学生们在阅览室里要保持安静。二、用作及物动词1.keep作及物动词用时,其后跟名词作宾语,表示“保存(保管)某物”,有时也可作“借用”解,它能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例如:Lets keep a piece of birthday cake for K…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解读《咏华山》采用一种新课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显的现代白话短文中,“诗”是“文”的话题引子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从课文中体会华山的高大、壮美。3.了解诗、文的联系,拓展文包诗类型课文的学习,渗透学习方法。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有很多名山大川,吸引了中外游人。(课件出示)你们看,这是高耸入云的华山,它的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