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区域经济政策中期与事后评价采用的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从四川省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的视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对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效果的整体评价倾向于满意.但是,对产业发展、就业及创业等民生工作仍有更高的期望.在研究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科院心理所承担的院重要方向性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心理援助应急研究”正式启动。该项目是中科院以“创新为民、科技救灾”的总体思路为指导,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科技支撑、为灾后重建服务所进行的重要部署之一。  相似文献   

3.
唐璞妮  杨档 《现代情报》2010,30(6):102-104
5.12汶川地震过去1年多,灾区人民的精神家园重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灾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在灾区建立流动图书馆的意义,并就建立流动图书馆提出了几点建设策略及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规划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即强有力地组织全国军民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执行:主要困境和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汶川震后主要工作已由应急抢险转入恢复重建阶段,政策执行成为下一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研究认为,巨灾导致政策执行面临快速性与复杂性、统一性与差异性、公平性与效率性、成本性与效益性、民主性与科学性、单一性与综合性以及决策性与执行性等主要困境。为此,恢复重建政策实施必须遵循"整体推进,全面覆盖;相对独立,平战结合;软硬并重,全面提升;减法推进,动态调整;立足基层,示范推广"的基本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综合性政策平台,快速便捷、上下通达的社情民意反馈机制,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政策评估机制,以及恢复重建所需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保障系统,实施依托当地、能力建设优先的策略导向,构建主动型、开放式、动态性、减法式的政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灾后面临着极其繁重的农村恢复重建的任务。文章在分析了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基础及条件后,提出在重建中应坚持尊重自然、尊重农民,保障生计、保护生态,自建为主、统建为辅,规划优先、建设分步等原则,并且要妥善解决原地重建与异地迁建的关系、恢复重建的项目时序、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的保护等问题。文章最后从组织实施、资金筹措、技术服务和建材供应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灾区农村恢复重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灾后文化重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灾后文化重建与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灾后文化重建自身"造血"和外部"输血"的关系,物质家园重建和精神家园重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汶川震后重建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四川省45个受灾县划为实验组,其他93个县划为控制组,采用倍差法(DID)对汶川震后重建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抗震救灾政策对灾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其与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存在互补性,二者交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分析了抗震救灾政策对人均GDP、政府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和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震救灾政策的实施全面促进了灾区的生产恢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在灾害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灾害社会学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根据2008年和2009年的两次大规模抽样社会调查数据,从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三个方面对汶川地震灾区的社会资本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援助和支持;与此同时,灾区群众体现出强烈的社会参与精神,居民们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救灾和重建中的各项社会公益行动;灾区群众的整体信任程度较高,与灾前相比,社会信任水平呈明显上升之势.灾区人民的互助、参与、团结与信任,构成了他们重建家园时最可依赖的"社会资本".在制订灾后重建政策时,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完成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在充分认识地震灾害发生前后规划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变化的基础上,按照重建条件适宜性的内涵界定,对整个规划区的差异性进行了科学识别并予以表达,为重建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评价依据和主要评价结论,并基于承载能力评价对重建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汶川八级地震灾后新建社区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汶川八级地震灾区城镇和农村新建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居住条件、管理体制、社会生活、心理状态、就业形势等现状,针对灾后新建社区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包括增强社区基础保障、建立社区组织机构、加强社区模式管理、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08,(13):1-1
“5·12”这组数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梦魇般的日子。自从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的日日夜夜,我们为昔日的青山绿水在地震的来临的霎那间化为残垣断壁而唏嘘不已、泪流满面;我们为遇难的同胞扼腕叹息,哭干了眼泪。  相似文献   

13.
"5·12"这组数字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绝对是个梦魇般的日子。自从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的日日夜夜,我们为昔日的青山绿水在地震的来临的霎那间化为残垣断壁而唏嘘不已、泪流满面;我们为遇难的同胞扼腕叹息,哭干了眼泪。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08,(6):2-2
自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以来,科协系统迅速反应、及时行动、团结协作、全力以赴地开展抗震救灾工作。5月15日,中国科协再次发出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工作的通知,要求所属各全国学会和各地科协认真研究、安排下一步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胜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举全国之力,迅即组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启动了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动员全国各方面力量,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编制完成了汶川地震灾区震后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163-167,137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和国务院举全国之力,迅即组织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震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启动了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动员全国各方面力量,在短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目前灾区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的工作中。而科学家们对汶川地震来龙去脉的研究还在继续。最近,中国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把目光聚焦到了距离地震震中5.5千米的一座水坝上,他们认为,也许这座水坝对汶川大地震要负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灾区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重灾区目前比较突出的生态退化问题与恢复重建任务,提出了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波 《青海科技》2011,(5):131-133
本文简单介绍了CL建筑体系在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