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薄雾"一词出现在冀教版新课标小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中,词语中"薄"是读báo还是读bó,同事们莫衷一是。该套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四年级  相似文献   

2.
曲惠勤 《学语文》2013,(6):47-47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入选了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见卷首),二词都是李清照词乃至宋词中的杰作.其共同点是以写愁动人,但描写重心和具体特点又有相当大的差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写的是生离之愁、闲愁、有限之愁。这首词作于重阳佳节,此时,李清照已经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在外地为官,夫妻分居,离愁满怀。李清照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明诚叹赏,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寝食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相似文献   

3.
"薄雾"一词出现在冀教版新课标小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中,词语中"薄"是读báo还是读bó,同事们莫衷一是.该套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四年级上册<观潮>中(第100页),把该词音注为báo雾,本人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4.
“薄雾”一词出现在冀教版新课标小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课《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中,词语中“薄”是读báo还是读bó,同事们莫衷一是。该套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四年级上册《观潮》中(第100页),把该词音注为báo雾,本人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5.
<正>《醉花阴·薄雾浓云》是李清照寄给她暂别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大凡读过这首词的人,很少会忽略元人伊世珍《琅嬛记》中的一段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  相似文献   

6.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和《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写一个“愁”字,但“愁”的内涵迥异。这反映出李清照生活经历的重大变化。《醉花阴》是她的前期词的代表作,《声声慢》是她的后期名作。笔者试就这两词中所写的“愁”字的内涵进行比较,来粗浅地探讨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不同风格,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乱世清照     
听闻过李清照的人不少,但要真正走进她的内心,绝非易事。李清照的感情世界并非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可以概括,只因李词的“愁”味太出名了,所以我们一提及李清照,就感觉一阵薄雾般的愁绪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9.
张建英 《课外阅读》2010,(9):145-145
这个字(薄)多次出现在语文教材中。它独立成词或用于口语性的合成词时,读音bao,如纸很薄,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它用于合成词或成语时,读音bo,如薄雾,如履薄冰;它用于植物时,读音bo,如薄荷。  相似文献   

10.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新编《语文》教材第一册中,向学生推荐课外背诵的古代诗歌中选了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书中注释对“金兽”的解释是“兽形的铜香炉”。这一解释没有错的地方,但要学生真正理解“金兽”一词的意思,就要说一说古人所用的燃料和燃烧燃料的器具。  相似文献   

13.
重阳佳节,薄雾弥漫,愁云惨淡,凉意透心,多愁善感的女主人公情思难寄,以至于万分憔悴,意比黄花还“瘦”。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佳节又重阳”表明此词为重阳节所作,又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家的孤苦。B.“佳节又重阳”一句的“又”字,感情色彩极浓,突出地表达了主人公的伤感情绪。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化用陶渊明重阳佳节采菊东篱、对酒赏花诗意。D.“人比黄花瘦”五字,…  相似文献   

14.
"词"和"辞"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先说通用的情况。在意义上,“词”和“辞”是同义词。在上古时代,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海”、“辞藻”、“辞章”、“言辞”、“托辞”、“遁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均可以通用为“词”。相应地,工于言辞的人,可叫做“辞人”或“词人”。成语“词不达意”和“辞不达意”也可相互通用。但是在用法方面,“词”和“辞”又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  相似文献   

15.
“以诗为词”的缘起,是涉讼已久的一段公案,各家之说莫衷一是。章以北宋党争为视角,从党争与词的言志功能的获得、党争与词的内质变化、党争与振兴词格三个方面,对“以诗为词”这一学现象做了新的论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表达空位的补位机制作用下,"草根"、"山寨"两词适合人的认知规律,以中性而又形象的附加义为补位要素,进入现代汉语"平民"、"模仿"两类词族"中性化而又形象"这一表达空位,从而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很快成为一个流行词,两词也成为记录时代文化的文化词.这种共同语吸收流行词汇填补其表达空位的机制有力地证明了语言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记载文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17.
"醇雅"和"风雅"是清代典型的词学主张,它们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醇雅"与"风雅"皆是以"雅"为基础,要求词作音律规范,语言典雅.但目的和方法各异,前者复兴词体,后者推尊词体.对词作的风格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前者重"清妍""清空";后者提倡"深美闳约、深隽柔厚".  相似文献   

18.
陈霆是明代词史上著词较多的词家之一,而其隐逸词尤甚.这些隐逸词描写了闲雅的田园隐居生活,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厌弃,其中一些词还表现了他对神仙的追求及向往.同时,陈霆的隐逸词既有豪放派之激越,又有婉约派的柔媚,形成了他词中别具一家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囧"、"雷"两个网络"红词"入手,追根溯源,挖掘其深层含义,阐明旧词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生命力,以引起人们对旧词新意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苏轼以诗为词,改变了词的传统,扩大了词的内容,提升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语言和风格,从而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