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夏天,韩日世界杯冷门迭出,“黑马”驰骋,给了人们太多的感慨和意外,可有些编辑还不过瘾,竭尽想象杜撰之能事,“编” 出一段又一段模拟情景。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新闻?新闻前辈有言在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上新闻基础课时,老师一再强调:除了是“新近发生的”外,它还必须是“新鲜的、有价值的事实”,才能成为媒体采用的新闻。而今,这个定义遇到了挑战。这就是不少地方给宣传干部和下属单位下达的“指标新闻”:某个部门要在某级以上新闻媒体上稿多少篇,全县一年必须上稿多少篇。为了保证上稿总数的完成,还把任务分解到单位和个人,制定了奖惩措施。 重视宣传、特别是重视对外宣传,应该说是好事情。把一个地方的优势和特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及先进人物的事迹…  相似文献   

3.
李忠云在《新闻战线》上撰文说:最近,笔者在一些单位获悉一种新的承包内容——新闻承包。它的发明者,旨在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和扩大单位的社会影响。但是,不知它的倡导者是否想过,采取这种办法对通讯员施加工作压力,后果怎样? 某单位规定新闻干事每人一年必须在中央级新闻单位发表稿件八篇,省级新闻单位发表四十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国上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承包责任制,诸如工厂的产值、产量和利润,农村的责任田,机关的办公费用等等都实行了承包,这是改革的产物,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近,笔者在一些单位获悉了一种新的承包内容——新闻承包。它的发明者,旨在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和扩大单位的社会影响。但是,不知“新闻承包”的倡导者是否想过,采取这种办法对通讯员施加工作压力,后果怎样?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国上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承包责任制,诸如工厂的产值、产量和利润,农村的责任田,机关的办公费用等等都实行了承包,这是改革的产物,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近,笔者在一些单位获悉了一种新的承包内容——新闻承包。它的发明者,旨在提高单位的知名度和扩大单位的社会影响。但是,不知“新闻承包”的倡导者是否想过,采取这种办法对通讯员施加工作压力,后果怎样? 某单位规定新闻干事每人一年必须在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新闻单位发表稿件8篇,省级新闻单位发表40篇,市级新闻单位发表60篇。如能完成任务,工资奖金照发不误,另外还有一笔可观的嘉  相似文献   

6.
7.
新闻失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提这个问题,容易引人生厌。然而,尽管常讲常谈,但至今这个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似乎已经成了“顽症”。 新闻失实表现在人物新闻写作中,主要表现为誉人过甚。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口“加工”、“提炼”,对人物进行随意拔高。表现在滥用修饰词,就连先进人物的某些不妥的做法也当作正面材料加以宣传。以报道全国劳动模范、大连造船厂工程师陈火金的先进事迹一稿为例,由于随意拔高,夸大其事,搞得陈火金很为难,他为此特向有关单位写信说:  相似文献   

8.
在报纸出版中,编辑与校对工作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两个不同的环节。它们犹如船之双桨、鸟之两翼,缺一不可。近年来,报纸出版行业的字差错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一些新创办的报纸中,错别字现象严重,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究其原因,不能不说与目前许多报社中普遍存在的重编辑轻校对的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9.
《河北科技图苑》2004,17(2):57-57
爬楼梯锻炼不可取 专家指出爬楼梯锻炼不可取。人在平地行走时,两腿膝关节各负担身体重量一半;而用一条腿站立时受力腿膝关节就要承受身体的整个重量,上楼梯和下楼梯时膝盖是弯曲的,用一个80度到90n度的角度承担着身体的全部重量,爬楼梯时重复一个动作,会使膝关节的活动量在这个过程中人  相似文献   

10.
同人相聚,三句话不离本行,偶尔谈及“搭配书稿”之事,大家所见皆同。所谓搭配书稿,是指作者或编写单位把一部书稿交某出版社出版时,将另一部书稿作为搭配,也要求给予出版,否则,前一部书稿亦不交出版社出版。这种搭配来的书稿,有的不是适销对路,有的质量低劣,如果不用这种搭配手段是不容易被出版社采用的。但是,这种搭配有时就成功了。这是因为,有些出版社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只看重某书稿有利可图,有的仅编写单位就订购若干万册,所以宁  相似文献   

11.
某地的一个错误做法被新闻单位曝光后,该地领导竟对新闻单位的报道做出规定:批评副科长以上干部,必须征求领导的意见。此“规定”一出,这个地方的干部要么拒绝采访,要么接受采访也不说话。当地的许多干部和群众说,这种规定,无异于在舆论监督中设置了一个障碍:要想批评副科长以上的干部,首先就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不同意,批评报道就会流产。这种做法,新闻记者不满意,群众也不满意。这种做法,实际是限制采访。党和政府对新闻报道有具体的规定,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明确的。新闻舆论要唱响主旋律,要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  相似文献   

12.
经常从报纸及其他媒体传来消息,某著名电视栏目被出示黄牌,可能要被取消了,某著名主持人将要下岗了。原因呢?很简单,收视率不高或者下降了,排序靠后了,观众不喜欢了。有道是观众就是上帝,  相似文献   

13.
14.
严实 《今传媒》2003,(2):64
1月17日的《西安晚报》在《天天影视》专版刊登一则消息,主题是《赵麟和我们在一起》,介绍了作曲家赵季平先生的儿子赵麟子承父业,走上音乐创作之路的简要历程。文章历数了他的几部影视音乐作品,其中有一段说:“为电视剧《射雕英雄传》进行音乐创作,更让普通观众开始熟悉赵麟的名字”。众所周知,截止1月17日《射雕英雄传》尚未在全国公开上映,没有播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3月28日,四川《成都晚报》发表了一篇报道《22岁女大学生要嫁48岁乞丐》。说是一位毕业于成都某名牌大学即将前往新加坡留学的22岁漂亮女孩,爱上了一位没有自理能力、目前只能靠乞讨度日的48岁落魄乞丐。之后,一些媒体争相报道。《成都晚报》报道的这则新闻,也成了各大网站的热门新闻,点击率和评论跟帖节节攀升,网友展开了激辩,有支持有反对,一时炒得热火朝天。最后,事实证明这是一则假新闻。对此事一直高度关注的读才感觉受了愚弄。一开始热炒“老乞丐娶女大学生”的各家媒体的公信力也受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16.
17.
5月14日深圳一家报纸有篇叫做《比车祸更可怕的是“纯属巧合”的心理》的批评文章。该文说,5月10日夜间,著名演员牛振华酒后驾车发生车祸,当场死亡。牛振华事件让人同情,但是对于牛振华的死,一种“宿命”和“纯属巧合”的论调,听了却让人有点别扭。读至此,笔者颇觉奇怪,近来颇为关注这一事件的报道,怎么就没看到这样的“宿命”论调呢?再往下看才知,该文用于批评的靶子,是作者从一篇报道中延伸出来的。原来在一篇报道中,牛振华生前好友、著名相声演员奇志在牛振华死后,向外界透露了一个情况:“牛振华与9年前出车祸的演员洛桑,都是死在白石桥…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市长李静说,春节长假仅是除夕至大年初六,放假时间太"短",导致春节期间交通拥挤,长期"一票难  相似文献   

19.
爬格族饱尝了惨淡经营的酸甜苦辣,恐怕是无捷径或诀窍可言的,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笔者就观察到某些笔杆子投稿里的“诀窍”。如笔者认识一位小有名气的写家,常有“豆腐块”见报,而那“大作”底下的署名往往不少于4个。有时我就想,区区数百字的报道,其实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何须数人搦笔。可后来发现这“集体创作”中的最后署名者,均是宣传部门的职业写家。由于  相似文献   

20.
我不同意“一稿多投”合法化。其理由如次: 1,对作者来说,如若“一稿多投”合法化,那么,作者就有权一稿两投、三投甚至几十投……这样,优质稿件,就可能被刊发数次,十几次甚至数十次,而且,今年被刊发的稿件,搁上几年以后,还可以以“新作”面目再次被循环刊用……这样做的结果,明显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也不利于激发作者不断进取的精神。各国出版界也未见此先例。 2,对报刊编辑来说,如果“一稿多投”合法化,各编辑部所收到的稿件将几倍、十几倍地大幅度增加。这对于经常叫嚷“人手不足”的大部分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