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述评:事丰理通,事理交融。述评也是一种传统形式的新闻评论,虽然署作者(一般是记者)姓名,但代表新闻媒介发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的作用往往不逊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例如毛泽东同志写的《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1948.10.31)、《中央社窜改中共发言人声明用意何在》(1949.1.31)等,不仅代表新华社发言,而且反映了党中央的意见,向全国人民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政治阴谋活动。有人说,述评这种形式,始见于建国初期的“工作述评”,它实际上就是后来的评论员文章。(见范荣康《新闻评论学》)翻开我国的近代报刊,便会发现,在“五  相似文献   

2.
报刊评论员文章是新闻评论中常用的一种文体,是仅次于社论的重头评论。目前报刊上的社论数量偏少,评论员文章则有日渐增多愈显重要的发展趋势。仅以1990年12月份的《人民日报》和《北京日报》为例,前者只发表一篇社论,而本报评论员文章则是十二篇,另有短评七篇;后者发表三篇评论员文章,七篇短评,社论一篇没有。在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善言论工作的形势下,面对评论员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4.
网络评论成功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代表网民给小慧的后妈道歉?》(以下简称《道歉》)是一篇署网名“新闻点评第一品牌”的网络评论。“新闻点评第一品牌”只是实名作者吴双建的众多“马甲(网名)”之一。从2005年至今,吴双建以“新闻点评第一品牌”、“无边落寞”、“吴双建”、“吴天平”等实名或网名发表网络评论文章200余篇。《道歉》一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可以说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也是对荆楚网多年来积极利用网络评论来引导网络舆论成绩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5.
加强新闻言论,是地市党报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一般说来,地市报的新闻言论需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提高。从量上讲,地市报大部分是在“文革”后才复刊和创刊,不少报社因人员不足,都没设专职评论员,新闻言论要么是等待自然来稿,要么临时指定人去写,不少报纸三、五期难以看到一篇言论。有些报社即使设有专职评论员,不过一、二人,孤军作战。言论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比重显得微乎其微。从质上讲,言论写作局限于少数人,评论员常出现“无米下锅”或“无的放矢”,无形中影响了言论的整体质量。《闽西报》在1987年复刊时也遇到了上述问题,怎么办?我们除了成立由总编挂帅的评论小组,负责撰写社论、评论员文章外,要求各版都要开设一至二  相似文献   

6.
评论的角度     
1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记者蒋涵箴写的通讯《拓荒者的坎坷》,介绍治理黄土高原的工程师李龙城三起两落的坎坷遭遇,并配发马立诚写的评论员文章《评李龙城的命运》。分析这篇评论,可以看出,新闻评论的角度,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为李龙城这样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写评论,无非为他叹息几声,抱几句不平,再把诬陷打击者批评一顿,就算了事。这篇《评李龙城的命运》不是这样写的,评论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他是强者,还是弱者,”评论写道:“这样一条‘铁打的汉子’,  相似文献   

7.
《联合报》的评论员文章《抓住机遇打好“京九”这张牌》,是获得1996年第三届“山东青年新闻奖”报刊评论类二等奖的作品。这篇评论较好地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和新闻评论是报纸上两种主要的文字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是基础;新闻评论是旗帜,是灵魂。它们虽然分工不同,前者主要报道事实,后是主要发表议论,但两者在统一的思想指导下,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共同发挥着正确引导舆论、提供社会信息的巨大作用。由于体裁不同,新闻和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  相似文献   

8.
评论的角度     
1月2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记者蒋涵箴写的通讯《拓荒者的坎坷》,介绍治理黄土高原的工程师李龙城三起两落的坎坷遭遇,并配发马立诚写的评论员文章《评李龙城的命运》。分析这篇评论,可以看出,新闻评论的角度,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为李龙城这样命运坎坷的知识分子写评论,无非为他叹息几声,抱几句不平,再把诬陷打击者批评一顿,就算了事。这篇《评李龙城的命运》不是这样写的,评论员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他是强  相似文献   

9.
近来,首都和地方的一些报纸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开始署出了评论员的名字。此举虽不足以称之为改革,但毕竟是新闻评论中的新事,值得一议,更应从中引出启示。在我国的新闻报刊上,新闻评论历来被视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特别是党报的新闻评论,往往被群众看作是党的声音,代表党的意图。应当看到新闻评论在新闻报刊工作中这种地位和群众对新闻评论的这种理解,是我国无产阶级报刊的一大特色。几十年来,我们的新闻报刊工作者正是以这样的观点来经营新闻评  相似文献   

10.
广播中的评论员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在广播实践中,新闻评论基本上有两种播出形式:播音员播诵或评论员播讲。由播音员自己播讲的“口头述评”是评论员评论的一种,这一形式现在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也说明了评论员评论的兴起和繁荣。 广播评论员评论的特征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内部  相似文献   

11.
2月4日新华社播发的《李洪志做贼心虚了》,是一篇体现了通讯社评论特色的新闻作品。肯定这篇评论,并不是因为这篇评论写得多么精彩,而是因为这篇评论针对性强,有点像匕首和投枪,一针见血,击中了李洪志及其追随者的要害。 在新闻报道领域,评论历来受到各种媒体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编辑部的灵魂与旗帜,通讯社也不例外。近年来,新华社接连不断地播发评论员文章。仅去年一年,就播发了各种评论性稿件150多篇,其中评论员文章21篇,特约评论员文章35篇。在“迎接新世纪、新千年”报道中,还播发了题为《开创民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作者和读者心目中,新闻评论包括专栏评论的先天性的弱点就是枯爆、干巴,缺乏文采。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就像一切文章一样,新闻评论完全可以写得生动活泼,文采飞扬。在这个方面,专栏评论具有更大的优势。这是因为,专栏评论是署名评论,在报纸上又都是属于“花边文章”,因而它比评论员文章、编者按语  相似文献   

13.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向以“代言”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面临“轰动效应”渐趋弱化的态势,开始评论自我。4月18日至24日,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新闻研究机构的同志聚首武汉,围绕“新闻评论如何回答时代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者冷静地分析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看到了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以他作为一名评论员的思考,作了《改革的时代呼唤评论的改革》的发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署名评论、专栏评论兴起,新闻评论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了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了受众,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范荣康认为,要摆脱困境,第一位的是要更新观念。现在。存在着不适当地強调、夸大新闻评论的宣传功能和作用的现象。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  相似文献   

15.
《解放日报》今年推出新专栏《经济时评》,颇受人注意。解放日报评论员凌河围绕这个专栏谈了三点看法: 一,市场经济给真正的经济评论提出了崭新的必要性。如果说新闻是信息,评论则是处理了的信息。计划经济下,也有“经济的评论”,也阐发政府的经济控  相似文献   

16.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17.
高明勇的新作《新闻的逻辑》是他投身新闻业和职业评论写作十年来报刊文章的合集,全书52篇文章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三辑,反映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和评论编辑对于当代新闻业和新闻评论运作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电视上除了存在于《新闻联播》中的类似于报纸上评论员文章的本台评论外.还风起云涌地发展起了一系列适应电视媒体特点的新的新闻评论模式。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9.
二、新闻评论的性质和特点新闻评论是社论(社评)、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述评。短评、专栏评论、编者按和编后等的总称。它就新闻事实和舆论趋向发表意见,为党和人民“立言”。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具有教育、鼓舞、推动和批判的作用。新闻评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新闻评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宣讲性的评论,如传达、解释和阐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指示以及重要会议精神,节庆献辞,评赞人物,经验宣讲等厂是由论性评论,主要是透析形势,剖析问题,发表主张,释疑解惑;三是辩驳性评论,主要是讨论问题,抨…  相似文献   

20.
观察家评论和述评同本报评论员文章性质相近的,还有观察家评论、工作述评。观察家评论是“文革”前人民日报发表国际评论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介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之间。这种评论发表时只用《观察家评论》的栏目名称,既无“本报”字样,也没有作者署名,加上选题精慎,决不用于送往迎来之类礼宾应酬,也不用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