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匣子是秘密的,空难调查报告也是保密的。新中国民航史曾发生过数十起空难,几乎无一公布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失去生命的125人中,相信没有人愿意将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成金钱,但是空难事故善后工作的最后一项就是赔偿。 在坠机事故发生的当天,4月15日,中国民航总局就声明,中国将根据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以及有关民用航空法规给予国航失事客机受难者赔偿。  相似文献   

3.
“6·22”空难,世人关注。在此次空难报道中,湖北日报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又主动作好报道准备,在征得领导同意后,于23日与24日推出了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消息《武航一客机在汉失事》、长篇通讯《空难无情人有情》和现场照片;通过湖北日报网络报,滚动发布了系列权威消息,受到广大受众和媒界同仁好评。当时,几乎各新闻网站主页上都可以看到:“湖北日报详细报道空难经过”字样。 这次空难报道,是对湖北日报社会反应能力的一次检阅,是对记者快速应变能力的一次测试,是对编辑部组织策划能力的一次考验。 一、各方信息汇向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5月25日下午3时33分,台湾“华航CI-611”班机在飞往香港途中,于澎湖附近海域不幸失事。机上206名乘客与19名机组人员从1万多米高空一坠而下,命赴黄泉。 次日,本刊特派记者在出事地点澎湖外海的马公岛上目睹,一位身穿黑色背心的少女挥着一件灰色T恤面向大海撕心裂肺地呼唤:“小弟,回家吧,我们的家在台北!”另一位来自台南的小伙子双手紧握一件鹅黄色连衣裙,不停地哭喊:“阿玲——,阿玲——,回来吧,我想你……” 我们的记者还目睹了许多。但在最近世界上发生一连串空难的背景下,我们不想仅仅把又一次巨大的悲情传递给我们的读者,我们更希望知道:一架飞机到底可以飞多久?空难的苗头,如何能够制止?  相似文献   

5.
陈茜 《新闻记者》2005,(2):54-54
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震惊全国的“包头空难”发生。这次空难造成了55人丧生的惨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巨大而又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媒体自然会给予很大的关注。从空难发生起,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上的报道便层出不穷。各家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空难的相关情况,“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信息带给受众”成了各家媒体力争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左中甫 《新闻界》2002,(4):20-21
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接连发生三起空难(含台湾华航),计造成465名中外乘客丧生,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各新闻媒体对此做了大量深入、翔实的报道。这些报道,对于人们及时了解灾难的最新进展,获知有关灾情信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报道中也暴露出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反思。问题的主要表现作为社会新闻的一个特殊品种,灾难性新闻报道由于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受关注度。媒体在满足受众知情愿望的同时,也需要拿捏好报道的分寸,防止造成负面影响。在采访和报道这三次空难时…  相似文献   

7.
面对突发性灾难事件,身为党报记者,不报或漏报,意味着自动放弃阵地;但是报道一旦不慎,则有可能引发某些不安定因素。怎么办?我们的报道如何才能做到既快速反应、抢得先机,又顾及社会效果、慎重落笔,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对这类突发事件报道“度”的正确把握。本文作者在严格遵守新闻宣传纪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跟踪“5·7”空难的连续报道及时准确,导向正确,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扬和同行的夸奖。他的做法值得党报编采人员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开放度1很低的行业搞集固化,搞改制,民航和出版是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包头空难本来和中国出版风马牛不相及,也不是说有出版业的同行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到目前为止,包头空难的黑匣子内容还没有公布,但反思包头空难的文章却越来越多地指向民航大规模集团化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从一张空难图片看新闻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读者和网友可能都看过那张记录“5·7”空难第一个黑匣子打捞出水情景的照片,画面很有现场感,被许多网站和平面媒体采用。但正是这张照片受到了许多读者和网友的批评。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在场的工作人员看到黑匣子被打捞出来,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照片记录的是实情,因为多少天来人们都在期盼着找到这个黑匣子来解开空难的谜底。可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到,周围人鼓掌,死难者亲人看到后会怎么想?在灾难新闻中,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媒体是否还要充分考虑和顾及相关人士的感情?这可能就是时下人们常提起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大连“5.7空难”之后,全国各地报刊立即有了大量的报道,其中有大量新闻照片。在这一过程中,新华祉编发的一幅《黑匣子出水》的照片引起了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1.
自有人类就有灾难。我们不得不正视灾难,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伤痛和宝贵的经验。因此,它一旦发生,便会成为媒体争相播报的焦点和观众口口相传的热点。但不合时宜的报道,会给受害者带来二次伤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和韩亚空难等相关报道,归纳总结灾难事故报道中,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追踪探查独家新闻 2002年12月7日,新华社用100多个字公布了大连空难的原因,是买了7份航空保险的大连旅客张丕林用纵火的方式制造了这次空难。  相似文献   

13.
韩亚空难发生后,包括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各展所长,及时、快速、多样地发挥了信息传播的功能,然而,在新闻职业伦理和素养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国外一些媒体和从业人员缺少自律、对他国灾难幸灾乐祸、国内一些媒体和从业人员在空难报道中存在价值观偏颇等人文素养欠缺,以及少数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和新媒体则表现出人为地将灾难神秘化、灵异化等科学素养欠缺等问题。在灾难报道中,媒体和从业人员有必要准确把握灾难报道的根本目的,强化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11月21日8时21分,东航云南公司的CRJ200型飞机在 几十秒中化为碎片。 从几率上来说,这是一次几百万分之一的偶然;从55个 生命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逝去。 要解开生命逝去的真相,我们需要又一次等待黑匣子的开 启。 在中国民航的空难史上,公众很少有机会能知道黑匣子真 正记录着什么。或许是出于对引发公众恐慌的担忧,通常在漫 长的等待后,外界只能得到一个简单的结论。 但是,只有公布真相,才能告慰逝去的生命,才能更有效 地防止下一次灾难的降临。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一次,黑 匣子能向公众打开。  相似文献   

15.
空难,大火——毁掉的不仅是一群高中生的加州假期,更是两个花季少女的美好人生。当地时间7月6日11点半,韩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型客机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着陆时失事,中国女高中生王佳琳与叶梦圆罹难。在全媒体时代,这场涉及美、韩、中的跨国突发事件,被各路"业余记者"直播着。最早发布消息的是三星副总裁,坐在商务舱的他似乎并无恐慌;Facebook的COO桑德伯格在网上庆幸自己临时换了航班;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徐达则发挥了摄  相似文献   

16.
矿难、地震、空难…每当有重大灾难发生,我们总能在灾难现场看到记者的身影.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也很脆弱,他们也是灾难事件的受害者:新闻界必须重视记者心理健康和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17.
"韩亚"空难,世界瞩目。国内某知名媒体刊文追忆遇难的两位江山中学女生,其中不当行文("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触发社会反感,引起舆论诟病。该媒体虽已公开致歉,但也再次引发人们对灾难报道中新闻伦理的思考。江山市是衢州市所辖县级市。面对此次涉衢国际事件,如何做好"衢州表达",对衢州媒体而言是一次舆论传播能力的考验。衢州日报社总编辑杨昕等报社领导认为,既要及时、客观地报道空难,又要在传播中着力体现人文关怀。有人说,人文关怀是人类苦难的"温柔抚摸者"。所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的灾难、危机时刻,新闻业的真正力量常常是把事件向后而不是向前联系起来。空难报道大量援引、调用和组织相关的过去,使特定的过去成为鲜活的记忆而不是普遍性的历史的一部分。基于过去可见性对空难报道中的记忆生产分析发现,与纪念报道聚焦于过去、类比报道勾连过去所反映出的过去被置于中心和前景不同,报道背景中的过去是背景性、透明性的。基于可供性理论对空难记忆生产逻辑的分析表明,时间可供性是支撑记忆稳定、持续生产的逻辑,而技术可供性则是支持记忆高效、差异化生产的逻辑。空难报道的记忆生产,不仅具有拓展认知半径和建立情感联系的基础性价值,还具有修复日常生活与社会运行秩序,以及保障本体性安全的核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2年4月15日上午10:30左右(北京时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29航班坠落于韩国釜山金海机场;百余名乘客及机组人员不幸遇难。 两个沉重的“4·15” 当天即闻知此讯的上海市新闵律师事务所主任薛波,心情沉重地惊呼“这太巧合了!”因为3年前的4月15日,薛波曾亲眼目睹过另一起空难惨剧。当天下午16时4分,一架灰色的大型运输机突然一头栽到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莘西南路沁春园居民新村一片建筑工地上,巨大的爆炸声震天动地;横飞的飞机碎片,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震惊中外的“4·15”大韩航空公司MD——11货机坠毁  相似文献   

20.
危机事件具备冲突性、影响性和特殊性等新闻所具备的要件,在本质上来说,容易吸引记者的报道。而事件当事方所采取的沟通策略则是影响危机传播结果成败的最直接因素。瑞士航空公司在处理空难危机事件时所采取的沟通策略是比较成功的,值得我们学习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