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束老总(纫秋、言微)又一本言论集《做晚报的一只眼睛》出版 ,这是继《一笑之余》、《悚然失敬》之后作者的第三本言论集。这位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老报人 ,总算又一次收获了喜悦。《一笑之余》和《悚然失敬》主要收有作者用荆中棘笔名发表在《新民晚报》副刊同名专栏和其他报刊上的杂文为主 ;而他的大量时评性短论 ,是发在《新民晚报》“今日论语”专栏。1997年当作者出版《一笑之余》时 ,笔者曾以《迟到的收获》为题 ,在《解放日报》写有一则读后感 ,说 :“可惜这些发在‘今日论语’上的作品未见有选本出版 ,否则我们可以从另一角度集…  相似文献   

2.
新民晚报原总编辑、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束纫秋先生,在他非凡的九十载人生旅程中,后大半辈子近乎都是在晚报岗位上度过的.他对中国晚报事业的贡献,委实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程度.老束为人低调,处事谨慎,不事张扬,他对晚报事业的拳拳之心和殷殷之情,全部倾注在平素对工作"安心、热心、专心"的实际行动之中.这"三心",可以说是老束对社会格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最好诠释,也是他成功人生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3.
新民晚报报刊系列化的探索高东恽甫铭复刊后的新民晚报,不过是一张4开6版的小型晚报。经过以赵超构、束纫秋、丁法章为代表的几代晚报领导同志和全体新民报人的跋涉和开拓,到了90年代中叶,新民晚报的报业规模、办报水平及社会影响已不可同日而语。近几年的新民晚报...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信息     
全国晚报第一期新闻研讨班在榕开学全国晚报第一期新闻研讨班于4月15日在福州开学。31家晚报和有关方面的44位新闻工作者参加了该班学习。正在福州参加全国晚报短新闻大赛初评的评委和特邀顾问出席了开学典礼。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顾行,新民晚报顾问、前总编束纫秋,天津今晚报总编李夫等一致认为,举办这种研讨班是我国晚报史上的一件新事。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信息     
全国晚报第一期新闻研讨班在榕开学全国晚报第一期新闻研讨班于4月15日在福州开学。31家晚报和有关方面的44位新闻工作者参加了该班学习.正在福州参加全国晚报短新闻大赛初评的评委和特邀顾问出席了开学典礼。中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颐行,新民晚报顾问、前总编束纫秋,天津今晚报总编李夫等一致认为,举办这种研讨班是我  相似文献   

6.
老束,束纫秋.他是自己心甘、同仁情愿叫他的老束,担任了新民晚报数十年的总编辑. 新民晚报从1982年复刊新生,到发行量居全国第二位、晚报第一位、地方报第一位、自费订阅第一位,登上发行数180多万的历史高峰,而且经济效益居全国媒体之首,用了18年时间.  相似文献   

7.
踏入“风浪圈”言微作者简介言微系笔名,原名束纫秋,他的笔名还有越薪、荆中棘等。1919年7月生于江苏丹阳。原读私塾,后进银行工作。1938年起从事文艺创作。1957年入上海新民报(晚刊)任副总编辑、总编辑。“文革”中晚报被迫停刊,1972年入辞海编辑...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邀请束纫秋、冯英子、刘金等杂文家召开座谈会。 与会作家对上海文艺出版社在出版市场不景气,杂文日益受冷落的情况下,坚持出版杂文集,敢于以“集束”的方式推出优秀杂文表示了钦佩和感谢。老杂文家  相似文献   

9.
《长沙晚报》于2005年9月7、8、9日,连续推出一组评论,题目分别为《文明创建参与为荣》、《百姓受益是最大的欣慰》、《不甘人后再创辉煌》。该组评论发表后,很快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纵横:青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会客厅节目、新华社通讯和新华时评等,都对《长沙晚报》三篇评论所采取的立场和观点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央视国际网站、中国精神文明网等,也刊发了《长沙晚报》的三篇评论。长沙市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宣传部和中宣部新闻局都专门为此作出批示,赞扬三篇评论写得好。人们不禁要问:全国大小城市那么多,为什么长沙市委机关报、一个地方报纸的评论能够引起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度关注呢?《长沙晚报》三篇评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其奥秘究竟在哪里呢?本文将就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虽然银发覆额,却是精神矍铄。今年79岁高龄的束纫秋曾长期主持《新民晚报》工作,1989年从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又致力于晚报协会的工作,现任全国晚报协会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日前,笔者就当前我国晚报业的现状及走势,访问了束老。 成熟:“小孩子是‘补充’,长大了就不再是‘补充’了。” 针对一些人认为“晚报是日报补充”的观点,束老作了一个分析:现在全国有145家晚报,保守地估计,每天发行也有1000万份,如果每份报纸有4个读者,就有4000万人受到晚报的影响。所以,很显然,现在晚报已不再是“补充”,而是宣传战线一支重要力量,一支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介绍东楚晚报改革历程的《告诉你一个秘密》(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近日出版。该书分绝处求生篇、出奇制胜篇、从业感悟篇、经营发展篇和理念创新篇。东楚晚报目前采用全新的运作机制,从而驶上超常发展的快车道。该报的经验为地市晚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欲购者可与黄石市东楚晚报总编室联系,电话0714-6516883。《告诉你一个秘密》出版@朱晓源 @顿春蕾  相似文献   

12.
秦琥 《出版视野》2010,(2):31-31
《用另一只眼睛观察当代资本主义》于2009年12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陈学明、俞可平、曾枝盛、郑一明、余文烈、朱钟棣等国内一流专家学者联合撰写而成,用翔实的资料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看待当代资本主义,是一部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3.
晚报工作座谈会,于五月十五日到二十日在北京举行。这次座谈会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召集的,由北京晚报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北京晚报的总编辑(兼)周游、编辑部主任王纪刚、编委顧行,上海新民晚报的副总编辑束纫秋、程大千,广州羊城晚报的副总编辑何军、副刊部主任刘日波,天津新晚报的社长李克简、组长范宝祥。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王谟。新华社、北京市委宣传部报刊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也都派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各晚报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根据各报介绍的情况,最近几年,特别是自从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晚报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四家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05,(10):15-15
本刊讯《边网上的葡萄》(马里波著大众文艺出版社)近日出版。该书作者是武汉晚报资深编辑,以文化评论见长,书中收录的百余篇短文,着眼微观,但笔涉大众关注的热点焦点,行文质朴。正如作者所说:“表达的概念,很难一语道破。从  相似文献   

15.
1.1988年7月1日,经市委批准,出版了大连市有史以来的第一张晚报——《大连晚报》。周三刊(二、四、六下午出版)。《大连晚报》是在《大连日报》出版的《棒棰岛周报》的基础上创刊的。1988年6月23日,即《大连晚报》创刊前夕,《棒棰岛周报》出版了最后一期。在3年多的时间里,共出刊198期。《大连晚报》创刊时总编辑为吴厚福,报社设6部2室,即新闻部、出版部、社会生活部、文化部、体育部、广告活动部、办公  相似文献   

16.
全国晚报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丁法章所著《新闻评论教程》,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作者丁法章在1985年曾经出版了解放后我国第一本《新闻评论学》专著,获得广泛好评。《新闻评论教程》是作者在总结最近20年的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特别是在主持青年报和新民晚报工作期间对评论工作的丰富实践基础上,对《新闻评论学》进行最新补充和修订而成的,是作者为新世纪新闻评论教学和新闻评论实践提供的一本力作。该书约36万字,内容涵盖了新闻评论学一般原理、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许多观点、实例…  相似文献   

17.
法章、纫秋同志: 你们好! 我是赞成你们扩大篇幅的,只是原以为扩大到三张十二版,至于增加一倍,却没有想到。看了你们的十六版“构想”,觉得有那么多的内容,出十六版也好,当然这中间也包括印刷和发行上的方便。预祝你们扩版成功。扩大篇幅以后,如何坚持晚报特色,想你们一定会牢牢掌握的。《新民晚报》经过几代人的耕耘,对于如何办社会主义晚报已摸索出一条路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是很宝贵的财富。我看的晚报不多,但就我所见,国内晚报中还没有一家能把自己的特色体现  相似文献   

18.
解放日报创办新副刊适应读者双休需要解放日报6月份起新创《晚报文萃》和《文博》两个副刊,于每星期日交替出版。他们将其称之为“精神产品超级市场”,以适应读者双休日的需要。《晚报文萃》视野广泛,剪裁得体,集各地晚报精华于一版,每期十六七篇,每篇三五百字,介...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史料》2007,(3):51-51
《人民晚报》是北平解放后出版的第一个晚报,从1949年5月1日创刊,7月31日停刊。在此以前,从1949年3月15日起《人民日报》已由河北平山迁至北平正式出版。不久,人民日报社认为,除日报外,还应该出一个具有辅助作用的晚报,以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人民晚报》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老总编束纫秋去世了,我和<夜光杯>的同仁们都很怀念他,想起他对<夜光杯>的种种关切. 1982年新民晚报在停刊16年之后复刊,当时日出六个版,其中两个版为<夜光杯>,三分天下有其一,作为报社的党组书记、总编辑,老束对于<夜光杯>的重视是可以想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