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网民心理的角度分析网上非理性言论的形成原因,对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网站管理层或者宣传管理部门如何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非理性言论的产生机制和网民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言论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实证研究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状况和影响因素,发现:只有17%的活跃学生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大学生活跃网民和普通网民在网络知识和技能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别,网络影响力、民生问题思考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舆论监督效能感和性别是影响大学生网上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实证研究网络舆论事件中大学生网民参与行为与其背后心理的关联,选取7·23温州动车事故为例。本研究将网民参与行为界定为潜水型和表达型,选取从众、好奇、娱乐和获得认同作为网民参与心理,并将年龄、性别、专业和月消费作为控制变量。研究发现:68.7%的大学生网民在网络舆论事件中选择潜水,并且娱乐心理越强,大学生网民越倾向于潜水;获得认同心理是影响大学生网民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从众心理和网民参与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刘郁 《传媒》2021,(20)
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海量信息充斥着网民的视野,这极易混淆网民视线,影响网民对社会事件的真实判断.青少年在网民中的所占比例较大,是网络信息传播负面影响的直接承受者,网上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必须把握网络信息传播机制,聚焦青少年心理发展,提升青少年网络信息素养,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由李志专所著的《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发展》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探讨了网络信息传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利影响,提供了青少年健康心理维护的有效举措,对青少年心理促进工作有重要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声音     
《网络传播》2009,(10):86-86
“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中国更大的利益群体在网的外面,多数的农民、民工都不在网上,不是网民能够代表的,所以网民不能以民意代表自居。因此政府也不能光看网上的东西,不是说使网民高兴了就等于大家都高兴了。不能仅以网上的舆论来左右自己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打游戏时跟四川网友发生矛盾,江苏新沂的一女网民在网上辱骂汶川地震中的受灾群众,遭到“网络通缉”,很多网民通过网上报警。江苏省徐州市警方依法对其治安拘留3日。该网民写下检讨书。(2008年6月7日《现代快报》)  相似文献   

7.
在彭宇事件中,众多网民以类似于英美法系中的"民间陪审团"身份高度关注并虚拟审理该案.本文对促成网上民间陪审行为的网络环境及社会、心理条件作了分析,指出这种民间陪审存在的非理性、交流欠缺和暴力倾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的可信度研究:网民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剧增多的网民及其对于网络信息使用的飞速增长,引发了对网络信息可信度的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我国的网民对网络信息可信度的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经抽样选取的435名武汉市的网民完成了有效问卷。结论显示,在不同的媒介和网上不同类型的信息之间,可信度存在显著差异。网络和广播的可信度显著低于电视和报纸;网上的新闻和参考信息最为可信,其次是娱乐信息,商业信息最不可信。研究发现可信度理论对网络有一定适用性,但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发现有:(1)网络使用、网络依赖、信息卷入程度与网络可信度显著相关;(2)网络便利及网民的传统媒介使用与依赖和网络新闻信息的可信度显著相关;(3)网民的性别、年龄与网络可信度显著相关。此外研究特别考察了信息卷入与可信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多数网民,尤其是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上正面的舆论强势,为广大网民提供更多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满足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网络传媒人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4,(1):13-16
【本文采用控制实验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方舟子的刻板印象影响大学生网民信息解码的测试,考察了受众对方舟子的刻板印象程度与受众对此事件解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受众对“方舟子文章”的解读方式与其对方舟子的刻板印象显著相关,持有较好的刻板印象者,其信息解码程度最高;2)被告知文章的作者,大学生的信息解码程度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霁 《新闻世界》2014,(11):150-151
网络舆论,归根结底是网民的一种情绪上的理性表达或是非理性宣泄。从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的视野对网络舆论进行研究,可谓是对其本源式的探索。《心理学视野中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作为学术著作,曹茹教授采用问卷调查、文献分析、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的视角系统研究了网民心理与网络舆论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引导网络舆论的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请看以下两组来自互联网的数据: ①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目前国内3370万上网用户中,经常在网上浏览新闻的占74%,上网主要目的为查阅新闻消息占84.38%。 ②一项来自网络受众的调查发现,尽管网上信息量大大多于传统媒体,然而,网民对信息的不满足感大大高于非网民,为其2倍,满足感则大大低于非网民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心理及其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网民的网络心理为切入点,探讨了网络心理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提出了图书馆界对网络心理需进一步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互联网对网民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互联网对网民的心理影响可以归结为“正面情绪”、“负面情绪”和“现实活动”三个因子;网民对网络的使用有助于其提高正面情绪,改善负面情绪,但也抑制他们对现实活动的参与。此外,互联网对网民的影响还受到性别、年龄、学历、婚姻、职业、收入和居住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中国舆论形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背后,是众多网民的意见表达,因此,通过对网民意见表达的影响因素研究,可以对网络舆论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洞察.网民意见表达影响因素中,议题属性和网民社会心理是两个重要研究视角,本文将这两个视角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方法,验证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就网民意见表达而言,议题属性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其中的议题相关、议题知识,表明网民倾向于对自己比较熟悉的议题发表意见.网民社会心理视角下的变量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只有理性程度对于网民意见表达意愿影响较大.因此,媒介议程设置对于公众议程的改变是有效的,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合理披露媒体信息,就有可能实现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刘爱楼 《传媒》2015,(16):73-7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传播学研究方法,以具体案例为基础,从受众、媒介、传者等多个维度分析“娱乐乱象”存在的根源,根据网民对娱乐新闻的问卷调查探究网民心理生成机制,据此指出网络媒体在娱乐消费化时代语境下应如何抓住受众心理,完善娱乐传播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视觉形象传播的角度出发,以2012年陕西"微笑局长"事件为例分析视觉形象的建构、视觉形象对网民情绪的诱发和传播说服,以及网民对此类网络事件的接受心理,反映在当今图像传播的时代背景下,视觉形象对网络事件的传播和网民心理有着巨大作用力。因此,对于此类现象不论是网民、媒体还是政府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信息服务--网上书店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读书网于2000年11月进行了一次调查:你为什么光临网上书店?结果在977位参加调查的网民中,82%的网民到网上书店的目的是为查找图书资料和阅读书业新闻.网上书店最希望的购书行为只发生在18%的网民身上.[1]这个数据自然令全国三百多家网上书店大失所望.但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目前读者需求与网上书店目标定位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我国大部分网上书店尚未弄清楚读者需求,就想当然地以亚马逊网上书店为目标,试图成为中国的网上书店巨擘,并将网上书店发展不佳的原因单纯归结为物流不畅.然而事实上,在电子商务的必备要素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当中,前两项倒不存在多大问题,真正亟待解决的是信息流.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也能看出,读者需要的,首先是关于书的信息,然后才谈得上买书.  相似文献   

20.
网民媒介素养高低关乎网络公共信息空间的构建与发展.国外对网民媒介素养的研究已较成熟,而国内研究却方兴未艾.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统计,2002年-2012年以来的成果显示:系统、全面的专著依然为数甚少.学术论文数量虽丰,但力作寥寥.对网民媒介素养的探索大多偏向于现状描述与对策研究,而极少对网民触网的心理动因及机制作深入的挖掘.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文献资料作梳理或就某一案例作评述性总结,缺乏科学、规范的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