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坚 《新闻知识》2004,(11):38-40
制作标题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 制作标题首先要求准确,即准确地概括消息的内涵,或传达信息,或揭示题旨。标题一要题文一致,而不要题文脱节;二要掌握分寸,而不要“以辞害义”;三要水到渠成,而不要牵强附会。要注意辨析词义,切忌生造谁也看不懂的词,也不能滥用简  相似文献   

2.
一场风波     
到入伍第三年我才突发奇想,要给军报投稿。当时军报刚做尝试,版面上都有编辑的名字,我便一天一篇给编辑寄稿子。一个月后,有位编辑给我回了信。拿着印有“解放军报社”几个鲜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我心花怒放,高兴得跳了起来,心想肯定中摘了。故意拿着信封在战友面前走了两趟,战友们把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等拆开信才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信不长,编辑说我以后寄稿子不要再寄给他,要寄给通联处,由那里统一分发,还说了些注意研究报纸多看书,多向新闻干事请教之类的安慰话。我的脸火辣辣的。这件事立刻成了一场小小的风波,有些战…  相似文献   

3.
改稿中的两个“凡是” Z君自H市来,言及编辑改稿事。慨叹如今编辑改稿似乎成了习惯,不改成一个“大花脸”,好象就不舒服似的。因此他主张大声疾呼:“请尊重作者的劳动吧!不要乱改他人的稿子!”我赞同Z君的意见,主要赞同在那个“乱”字上。倘若删掉了那个“乱”字,恕我不敢苟同了。这些年来,在编辑队伍里,对于编辑要不要改稿的问题,有  相似文献   

4.
甘厚兵 《军事记者》2008,(10):63-63
最近,笔者到基层采访与一些报道员接触时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稿件出手不几天便给编辑打电话询问:“我那篇稿子收到没有?内容怎么样?能不能刊用?要不要再修改补充一下?”这种变相逼编辑回答的做法不妥。我认为,稿件刊用不刊用,不要问编辑。  相似文献   

5.
不要冷落了广播新都县人民广播电台廖校升我是广播战线的一名“老兵”,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已有34个春秋,尝够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与几位从事广播宣传的老朋友谈及编辑工作,我感触颇多。如今“记者吃香、编辑难当”,要作一名称职的广播编辑的确不容易,苦乐相伴,回味...  相似文献   

6.
文摘三题     
罗新 《编辑之友》1995,(3):42-44
文摘三题罗新【重庆】在十年的文摘编辑生涯中,我先后参与过责任编辑、栏目编辑和复审工作。回想起来,有艰辛,也有欢愉。现以《文摘三题》为题,谈谈个人之见,以请教于前辈和同行。选摘也是一种创造文摘编辑工作,离不开“选”和“摘”。这究竟是一项什么样的工作?我...  相似文献   

7.
1 我做编辑工作,到现在15年了,其间担任编辑室(部)主任有整整10年。如果说我在平凡的工作中还有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些成绩主要是在部室主任的位置上取得的,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在编辑室主任这个角色上做的。我对编辑室主任这个岗位特别留恋,那是我的一段美好时光。 2 编辑室主任有工作的特殊性,是兵头将尾,是连接上下、沟通左右的角色,是出版事业第一线上的工作能手和奋斗中坚。不要小看编辑室主任这个角色,我们现在出版界的一些负责同志,很多是做编辑室主任出  相似文献   

8.
我把选题和定题分开来讨论,除了因为选题思维劳动的孕育性和不确定性外,还因为定题是个决策思维过程。如果说选题是重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那么定题则是解决问题并确立答案的过程。 定题是在编辑和作者有意识选择并产生了具体思维对象——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的,最终作出认定性决策。在这一劳动阶段,编辑和作者均具有以下思维特征:第一,定题劳动思维的起源是选题思  相似文献   

9.
当编辑多年,“成功”和“失败”是常有的,随记下两三件。取其一点不要其余1980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加按语转发了《大众日报》一篇报道,题目是《济宁地区充实和培训社队经营管理干部》。这篇稿件是我采用“取其一点,不要其余”的方法编辑的。“取其一点,不要其余”这八个字是我在编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说,在选编通讯员、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责自负还要不要盖章的讨论文章都读过了,我想对编辑同志讲几句心里话。现行的审稿制度,是以盖公章为依据的,一般编辑是见了公章放心,没有公章担心,深怕出了问题。但由此也带来一个问题,由于盖了公章,往往也使少数编辑产生不动脑  相似文献   

11.
寻觅完美     
对于图书,我寻觅的是它的完美,即内容与形式、内在和外表的双重美。当然,作者是专家,相对作者而言,编辑就是杂家。编辑可以成为某一专业的某一分支的专家,而不能成为此一专业所有分支的专家。但隔行不隔理。编辑应千方百计地缩短同作者的距离,熟悉书稿的内容,提出有益的建议,以使书稿臻于完美。关于书题。书题是一部著作的眼睛。画龙点睛,点得如何,直接影响著作的形象。我在书题上往往参与意见。《清代全  相似文献   

12.
关于编辑要不要改稿,有两种对立的主张。一种认为要改,一种认为不要改。报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编辑不改稿行吗?”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编辑就是要改稿。这当然是主张编辑要改稿的。主张不要改的,又有种种说法。有的说,编辑不要改稿;要改,让作者自己改去。也有的说,名家的稿子编辑不要去改。同是认为不要去改的,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名家哪儿会有错儿,所以压根儿用不着去改。一种认为名家也难免出错儿,可是你不要去改他的。你改了他的,他还会以为自己本来就不错呢!这对名家没有  相似文献   

13.
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作题,可谓画龙点睛。读者打开报纸,总是先瞄一眼标题,如果标题传神,定会吸引读者。那么编辑怎样为新闻作品用好点睛之笔,使之精神?我体会有如下几点:一、别让套活套住。作标题除了要注意文字的长短适度、结构匀林、富有韵味外,最关键的是得有意蕴。新闻的个性就在于新鲜与真实,一篇篇稿件摆在那儿,编辑要善于挖掘新闻事实的个性,找出每篇稿的特点和角度,不能千题一面,套用空话、老话。诸如《改革又出新举措》、《某某怎么啦》、《大火(洪水)无情人有情》、《不用杨鞭自奋蹄》、《一件珍贵的毛衣(照片…  相似文献   

14.
某报头版头条大字标题赫然入目:《国庆节不要太开心噢!》当时看过顿吃一惊:国庆节是喜庆日子,为什么报纸劝读者不要太开心呢?在上海读过大学的女儿为我释疑:“不要太”这三个字是上海俚语,意思是叫“非常”、“十分”,“不要太得意”就是十分得意,“不要太开心’就是十分开心,上海人是看得懂的,不会产生误解。听了她这番解释,我心中原有的“可能是编辑、校对出差错”的担心算是打消了,但是我又产生了以下担心:该报是发行量很大的报纸,据说拥有外地读者五六十万,这五六十万外地读者能否知道“不要太开心”就是十分开心?会不…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编辑比作不见面的老师,那么,这位老师向读者、作者提供的经过加工的稿子,常常表现出他知识的渊博和笔头的干练。我写的一条消息,题目经编辑加工后,增加了吸引力,使我从中受到很大教益。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新疆日报》二版上的‘当年皇帝“御油”今日百姓调料’标题,是编辑在我原题‘下野地榨油厂生产出甜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去年参加军报函授时,编辑老师曾在给我的稿件点评中写过:"注意细节报道"。没想到,编辑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尝到了不少甜头。  相似文献   

17.
李:我刚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徐俊办公室.他送了我一本您新近出版的线装《月无忘斋诗存》,装帧实在精关.正好请您题个签。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加工题,在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考生要想正常发挥水平,有必要掌握做编辑加工题的基本方法,而要想取得好成绩,则需要研究一下编辑加工题的命题规律和相关答题技巧。1必考题型编辑加工是编辑最基本的业务活动。编辑加工的水平成为考查编辑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因而编辑加工题成为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必  相似文献   

19.
时下干什么活最累?办报。办报中那一行最苦?编辑。编辑中那一种最乏?夜班。我知道这种回答有点偏颇,但确是我挺深的体会。区别于累和苦,乏属于一种综合疲劳,精神的和物质的,选稿、作题,定完头条定报眼,讲究版式还要讲点座次,头条加花,末题挂线,三栏还是两栏半,文武边还是立高线,直拚到月淡星稀人困马乏。我讲这些并非只为夜班弟兄们诉  相似文献   

20.
功夫在编外     
初涉新闻圈,做的是记者。采访中常有好心人对我说,女同志做编辑比较合适。说的也是,做了几年记者,不时有被编辑“枪毙”掉的“大作”。次数多了,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我若做了编辑,不就也有了“生杀大权”。 几年过去,我真的成了编辑,但很快就发现,编辑并不轻松。尤其是我作为《公共关系报》一版的责任编辑,不要说对记者的大作“生杀予夺”,就连编辑最起码的“修修改改”都缺乏“对象”——稿子。 部门人手不够,无法配专职记者去全国各地采访。这类专业性较强的报纸,指望自发来稿几乎不可能。于是,身为编辑,我得用2/3的时间去组稿,去做通联工作。值得庆幸的是,这编外的功夫没有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