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馆员是一份非常平凡的工作,平凡到可以被人忽略。前些日子,一个网名叫“土匪”的图书馆学系在校生写了一篇向新生介绍图书馆学的帖子,我高度评价这个学生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但是在这个帖子里,他努力想证明研究图书馆学和从事图书馆工作也能出人头地,我不赞成他的看法。毕竟能够成为国家主席、总统夫人的图书馆员只有那么几个。大部分的图书馆员是默默无闻的。作为一个图书馆员,热爱平凡是其最重要的人格品质。一个人什么叫出人头地?有些地方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大家都想出人头地,所以竞争就激烈,争来争去,当老年静下来的时候,回头一想,发现一生只有勾心斗角了,发现其实一生没有快乐过,没有轻松过,那时才后悔莫及。其实,人生最大的乐趣不是出人头地,而是享受人生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今昔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吴小如 《图书馆》2002,(1):91-92
《中华读书报》的一位读者因贾兰坡先生靠坐图书馆而自学成材 ,从而感慨今天到公共图书馆看书的诸多不便。他的结论是 :如果贾先生活在今天 ,只怕在图书馆里读书就没有那么方便了 ,然则能自学成才便要打个问号。这一看法我深有同感。我虽不是在图书馆里自学成才的 ,却由于坐图书馆而曾深深受益。以北图为例 ,我在那儿有两次较长时间阅读的机会。一次是 1935年至 1936年 ,我在私立育英中学(今第二十五中 )读书阶段 ;另一次是 1939年天津闹水灾 ,我侍先祖母避居北京 ,从暑期住到深秋水退返回天津 ,前后有三个多月。特别是 1939年 ,我因住在西…  相似文献   

3.
正毋庸赘言,有兴趣者,请自动购票,乘"云蓬号"绿皮火车,余票有限,过站不候。周云蓬绝对是个好玩的人,这是他上一本书《春天责备》带给我的印象。从《中国孩子》开始,我就关注这位盲人民谣歌手了。特别说明身份,并非要刻意一种励志版的表述。因为失明,我想他体会了更多的辛酸与尘世的喧嚣,他是靠耳朵和声音,还有心灵,从每一个春天出发,乘坐每一趟最为廉价的绿皮火车,奔向梦中的地方,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巡回演出,与他那些民  相似文献   

4.
自2004年6月我从武义县调到路桥区筹建图书馆,已经近7年了,路桥吸引我的理由是有机会建设一个更为理想的图书馆。从没有图书馆到有图书馆,从无馆舍到有馆舍,从1个人到9个人,从没有书到现在4万册藏书……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在其中而不知,只有回头的时候才发现一  相似文献   

5.
李弥同志在1957年7月号"图书馆工作"的"业务解答"中,对于统一书号问题作了简明介绍,指出它"是出版单位与发行单位为了发行与统计工作上的方便而试行的。它与图书馆工作没有什么关系"。虽然他的答复是有根有据的,与出版局颁发试行的"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是一致的,但并没有满足提出问题的图书馆工作者的要求。我想,提问题的人除开希望了解以上答复的情况外,更迫切的是想知道在图书馆工作中能否运用统一书号?如何运用它?现笔者想以我馆试行"统一书号购到目录"(暂  相似文献   

6.
选题策划的两大要素:创新与执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编辑已经6年了,6年时间完全可以把一名刚毕业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熟的职业人。到如今,我自认为对编辑业务已比较熟悉了,特别是对编辑流程,但是回顾这几年自己策划的选题,说心里话,并没有特别满意的,或者是真正能拿得出手的。记得研究生毕业刚到出版社时,年轻的心踌躇满志,心比天高,成天钻书店、上网、作市场调查,满脑子尽是想法,今天想做一套手册,明天想做一套丛书,真是恨不得一天策划一套书。然而令人苦恼的是,刚参加工作的我,手里根本没有几个作译者。没有作者资源,就是有想法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写。另外,也没有多少与作译者打交道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爱读者     
赵世良 《图书馆》2001,(2):70-71
自从我 19岁的时候当上一名图书管理员 ,至今已过去了半个世纪 ;但直到最近 ,在回忆往事时我才意识到 ,自己原来是从心里热爱着图书馆的读者们的。我与身边几位相交了 10年的同行老友 ,从来没有谈论过个人对读者的感情。怎么说是爱呢 ?我想在这里举出一些事例 ,以具体的想法和做法来说明这一逐步深化的过程 ,就算是和新世纪的年轻同行们谈谈心吧 !1950年五一节前夕 ,组织上安排我负责一个中学图书馆的工作 ,那就是我的母校北京第四中学的图书馆。我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半 ,边干边学 ,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对于图书馆 ,我的理解就是供同学和老师们…  相似文献   

8.
广州外语学院图书馆教师阅览室是我馆建馆后较早设置的阅览室,分设在我馆南面二楼(英语阅览室)和三楼(多语种阅览室)。二楼阅览室有英语藏书近20.000册;三楼阅览室有日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藏书20.000多册。这两个室的藏书全部开架阅览,供学院内外读者查阅,共有管理人员4人。这两室的藏书均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门别类,科学地整理上架,读者可直接到架上查找所需要的书刊资料,十分方便快捷。二楼英语教师阅览室的藏书由两大部分组成:一、英语参考书;二、英语工具书。英语参考书的门类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馆读者借书不按规定时间还书的比较多,每年至少有二、三百人。以后虽经过多次催收,但总有一部分读者长期不还书。这样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就更多。仅以74年至77年为例,就有475人长期不还书。这个问题成了图书馆工作的“老大难”。特别是一些群众喜爱看的书,往往借出后几个月甚至大半年不还,在亲朋熟人中反复传阅,以后还到图书馆时成了一本破旧图书,广大读者想看看不到,而图书馆在这本书借阅登记卡上还只是流通一人次。  相似文献   

10.
我与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上原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便成了路。人生的路亦是如此。我是一名图书馆工作人员 ,从事图书馆工作已有近三十个春秋 ,这是我一生中最充实 ,收获最大的一段人生经历。我热爱我所从事的工作 ,对图书馆事业的真挚情感 ,是在近三十年平凡工作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中学未毕业 ,196 9年 1月。我支边去了内蒙古大草原 ,亲身感受了那个时代的狂热、愚昧和无知。 1971年底招工 ,次年分配到北大分校图书馆。即现在的陕西工学院图书馆。我还清楚地记得 ,报到的第一天 ,白发苍苍的老馆长领着我到各个室和书库参观 ,各类书籍…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三大期间召开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中国日报的一位男同志第一个拿起话筒,声音宏亮地提了两个问题。这对千百万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讲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有一位美国人看后十分兴奋。第二天,她按捺不住内心的高兴与激动,告诉她的中国朋友们说:“他曾经是我的学生,我真为他感到  相似文献   

12.
编后     
正新年的第一期,感谢吴建中先生和马海群先生赐予大作。吴建中先生的《城以才兴:城市创新与图书馆发展》一文,通过美国底特律破产事件引伸出"转型—机遇—人才—创新—未来"这样一个发展链条,并以上海图书馆循着这一链条进行服务实践的案例,发出了"建立强大的图书馆,促进社会发展"这一图书馆人的呐喊。文章读来让图书馆人感到亲切和自豪———图书馆界的声音虽小,但已经感知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们还特别要说的是,建中先生是在业内备受遵重的学者型  相似文献   

13.
很想念翠湖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  相似文献   

14.
任韵陶 《今传媒》2004,(5):42-45
东史郎坐在台上,始终眉头紧锁。台下记者们的目光几乎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从会场的一角抬眼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东史郎满头长长的白发和一脸痛苦的褶子。这是在南京金陵饭店举行的《东史郎日记》出版既新闻发布会,虽然主持人和台上的演讲者不断称东史郎为“尊敬的东史郎先生”,但这位当年参加过“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兵,此时坐在主席台上的中国人中间,仍显得有些怪异。轮到东史郎讲话了,他没有像其他发言的中国人那样去演讲台,也没有拿演讲稿,而是从座位上站起来、立在原地,直截了当地开始了演讲。他大声说“我就是被你们称为东洋鬼子的东史郎!”一刹那,60多年前曾经在中国百姓面前野兽般嘶叫的日本鬼子与现在这位殚精竭虑想要求得中国人声援的耄耋老人,在我的脑海中奇怪地复合在一起——这是世纪末的忏悔啊!他,东洋鬼子东史郎,发出的是人类仅有的、深沉、复杂且悲凉的声音……1999年4月8日,在同事周军的倡议下,我们栏目组决定赴京采访东史郎。周军四十出头,是退役军官,熟知军事及战争史,尤其对历史上涉及中国的战争具有特别的“触角”。周军从网上结识了原留日学生、《我认识的鬼子兵》的作者方军,并从他那里获悉东洋鬼子东史郎将于4月9日到北京的消息。东史郎因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王益同志悄悄地走了.我要为他没有经受病痛的折磨,从嗜睡衰退而安详地离去得到安慰.我和王益同志相知相交合作共事六十多年,两个人都到了九十以后,在重度失听、无法交谈的时候,相互还是惦记着,有时候他要亲自打电话给我说几句,让我听听他的声音,不等我回话就挂断电话.  相似文献   

16.
本期故事的讲述者是在地震棚里写完这篇故事的,在地震棚里回顾着数年来的职业经历,我不知道田德海馆长的心情会不会跟平时不太一样。 在西部做基层图书馆的馆长,缺钱是常态。他通过社会力量筹集到建设资金,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他的努力不仅成就了一幢文化综合大楼,还成就了职工的住房改善。如果我们对这一点无动于衷,那是我们自身的局限。在一幢宽敞明亮的大楼里享受图书馆生活,这是构成老百姓幸福指数的一个指标;在公务员的福利性住房享受和富裕阶层自我实现的住房享受中,图书馆员因为“单位”这一职业的归属而获得了他们原本不敢奢望的住房,这一点,我们不仅要充分地予以理解,还应该由衷地为之高兴。而这一切的实现,源自于一种魄力和决策,它值得我们尊敬。 田馆长是一个敢于想办法的人,他主导的与浦东新区图书馆结对子,似乎搭建了一座通往理想彼岸的虹桥,的确,他就是通过这座“桥”,做成了大事。 跟富裕地区的图书馆结上对子,如果仅仅是靠着它满足于一些物质上的援助,这是一种低的境界。对于田馆长来说,他的心里多了一些“贪念”,他贪念的是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机会——把麦积书画展办到上海浦东,进而办到北京。 田馆长算不得科班出身,但他很看重去拿文凭。因为拿文凭需要经历一个专业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改变了他的图书馆理念,他把课堂上和书本里的东西付诸实践,比如开架借阅,比如阅读推广,比如优质服务……,在办馆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要在办馆理念上拉近与发达地区图书馆的差距。 地震已经过去,庆幸的是,麦积区图书馆没有受到大的破坏。最近一次见到田馆长,他说生活已经恢复正常。我们衷心祝愿麦积区图书馆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褚树青是一位优秀的图书馆馆长. 让我了解到这一点,始于他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办平民的图书馆,一百多年前一位绍兴的乡绅能做到的事情,难道今天官办公共图书馆还做不到吗?"我当时到他的办公室跟他谈事,不知怎么就聊到办馆理念上了,他似乎很随意地说了上面这句话,当时我大吃一惊,没想到他有这样好的理念,在这之前,我跟他接触不多,对他不甚了解.从这次交谈以后,我开始关注他和杭州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艰难的第一轮融资1996年,我正处在创业初期。当时我去找美国知名风险投资专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资深教授爱德华·罗伯特,见到他时我就跟他说,"我想创业,你看我回国这段时间的业绩,能不能给我投一笔钱。"我以前就认识罗伯特,他对我做的事表示"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有兴趣,但没有敲定。这是当年4月的事。到6月我就又回到美国,再找罗伯特谈,他说他愿意投资,但是先按200万美元估值。他表示可以投一笔钱,但是必须还要有另外两个人一起投才行,因为一个人投风险太大。  相似文献   

19.
步入图书馆界,弹指一挥间,35年过去了。漫漫的图书馆生涯,平淡无奇,没有可歌可泣的业绩。今天回顾那历程,固然有些苦涩,但更多的是感激和怀念。我十分幸运,得到了不少人真诚的帮助。他们的情谊让我品味到人间的真情。在这些图书馆界同仁的热诚帮助、关心中,我也感受到他们对图书馆事业的赤诚。坦率地说,开始从事图书馆工作时,我对它毫无兴趣。我特别钟情于数学、文学。尤其是数学,从小就陶醉于其间,且颇自负。在生活里,错位虽不合理坦十分合法地存在,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我不为这错位而惆怅,我沉醉于一个县级图书馆有限的藏书…  相似文献   

20.
我进图书馆工作的那天,许多人都对我说:“你真幸运,进了图书馆等于进了“安乐院”。这工作又简单、又轻松……”我自己也认为是这样。进馆不久,我跟老馆员何老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只见他两手灵活,动作轻快,一会儿就从堆积如山的书里选出了几十本书,我也选得不少,但经何老师一检验,他却说:“这是复本,这是受藏书比例限制的,这是不适合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和读者需要的,这是不成套的……我们不能见书就买。”他这样一挑,我选的百来本书,连一本都没有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