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在报纸的娱乐版上读到“娱记”(跑娱乐圈的记者)骂明星“牛皮”的文字,实在好玩,有时喷饭。看一篇两篇之时,站在同行的角度,还替这个那个娱记“受害者”鸣鸣不平,然读得多了,便能读出其背后的文章来。娱记之骂中往往透露出这类遭遇的内在规律:曰“自找的”。 考这类“骂文”,大都是本也较为“牛皮”的娱记受到了更加“牛皮”的明星的冷落、白眼乃至戏弄;又考这类“骂文”,大都是娱记受不了这份“窝囊气”后的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乃至连“损”带骂,狠些的,甚至能揭出些对方“老底”,弄得那位得罪了这位娱记的明星叫苦不迭,恨…  相似文献   

2.
副刊的魅力     
黄啸 《新闻知识》2000,(10):18-20
十几年前,我是中学生,是副刊的读者。我把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北京日报“广场”副刊上的锦绣文章剪下来,剪成了厚厚的一大本。大学毕业后,我自己做了副刊编辑,一做就是10年,我的读者把我编的版面上的好文章剪下来,跟我说他们的感动和收获,我觉得自己和副刊更加有了一种亲合的关系,再看报纸的副刊,就有了职业的探寻和比较的眼光了。辉煌与没落《光明日报》今年4月17日有一篇题为《文学副刊缘何日渐“消瘦”》的文章指出;全国各地不少报纸(包括一些大报和文学专业类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今年都做了大幅度调整,有的…  相似文献   

3.
时代呼唤着报纸出新。窃以为要把报纸办出特色,的确要有自己的“几绝”,要做到“各报有各报的高招”。没有“几绝”、“高招”,哪来“特色”?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使出自己的“绝招”、“绝技”、“绝活”,才能一改报纸的“穷气”、“暮气”现状,使报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4.
在“时”与“事”上巧做文章李俊昌,游秀琴要增强报纸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就要改进新闻宣传方法,讲究新闻宣传艺术,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为本报的读者着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张报纸是这样,一块版也是这样。作为从业多年的时事编辑和读者,我们...  相似文献   

5.
刹“长风”     
刹“长风”经济日报总编辑杨尚德读者批评我们报纸“长稿多短稿少”,我们自己也深有所感。今年要提高报纸质量,改进文风,我们想首先从刹“长风”这件事做起。现在的情况,一方面是报纸在扩版,种类在增多,长文章在增多;一方面是社会生活节奏在加快,读者看报的时间在...  相似文献   

6.
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为自己找到新的生长点?“让报纸的读者感知网络,让网络的读者熟悉报纸”,是《西安晚报》“e海”专版的创办初衷。该版的内容既来自网络,与报纸形成某种互补和互动,又有报纸原创投稿述评网上风云。由此,更多的网人、网事从虚拟时空“跃然纸上”,也有大量的“网盲”通过报纸了解、认知网络。置身于高速变化的社会转型和都市报纸激烈的竞争中,《西安晚报》“e海”专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向受众传达网络世界的动态、风尚、热点及其网络技术应用方法,开拓绿色、健康、人文的网络环境,文章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7.
或许有人看了文章的题目会感到奇怪:报纸当然是编辑办的了,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然后印出来,就是报纸。怎么可能是报纸来“办”编辑呢?话是一点也不错的。从报纸的“生产流程”来说,报纸是“我”生产  相似文献   

8.
中央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三贴近”,给报纸副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原则和精神动力。地方特色是地方党报副刊发展的生命之源。让广大群众成为副刊版面的主角,让老百姓走上副刊片面的舞台,就会使读者觉得副刊里所叙述的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所阐明的哲理就是自己的亲身体验,从而在报纸和读者之间营造一个共鸣区。地方党报副刊走“平民化”道路是一种趋势,但是,“平民化”绝不是“庸俗化”,盲目趋俗,大量刊登一些花哨引人、庸俗无聊甚至有悖于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文章。这是与报纸副刊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曲解报纸副刊“平民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又到了发行季节。记得去年年底,合肥市的几家报纸都在自家的报纸上争起“老大”来。先是一家报纸说自己是安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随后另一家报纸便说自己是安徽发行量最大的“早报”;还有一家不服气,在发行广告中说“火车不是推的,发行量不是吹的”,言下之意,我最大,你们都不要吹。而另一家发行量最多只有五六万份的报纸更是挖空心思,发明了一个“阅读率”,号称自己的阅读率达60万。各家都在吹,读者被搞得晕头转向,到底哪家发行量最大,谁也搞不清。喜欢在发行量上称“大”的报刊不只合肥的平面媒体,不少城市也一样。这几年,年年都闹得…  相似文献   

10.
延安,是作为革命圣地列入史册的。《延安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几年来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一问题。有人以为,报纸特色不应局限在地方特色上,还应有时代特色、风格特色等等。我们以为,地方特色是报纸个性中最重要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越有地方性的报纸就越有社会性,它以“这一个”而区別于其他报纸。所以,我们不断在“延安”两字上作文章。在宣传上,我们遵照“加强指导性,扩大信息量,办出延安特色”的宗旨,充分  相似文献   

11.
自从中国大陆有了电视节目类(往往还包含广播节目类)报纸以来,许多业内业外人士,往往把这类报纸视为单纯的“节目报”,仿佛除了介绍一些电视台的节目,外加某些文化生活类文章,这就成了它的全部内容。这种认识对办报的影响甚大,以致于报人自己也小看了自己。其实,如何办好这类报纸,大可研究与琢磨,只要把思路开拓出来,将会把报纸办得有声有色,既拥有相当数量的订户,又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里以《山东广播电视报》(随机抽取1997年)为例,探讨一下有关电视类报纸如何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问题。 毫无疑问,这类报纸有电视…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变化为报纸言论的大发展提供了良机,但近几年报纸言论的跨越式发展也带来一些弊端,文章质量呈现出下滑的倾向,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独家言论以提高其“含金量”,从而满足社会和读者的真实需求。文章对独家言论的内在含义,它在社会转型期以及报业转型的竞争中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作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与解读;对如何抓好报纸独家言论提出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3.
谢顾问:我投稿不少,而命中的不多。有人批评我不懂得“吃透报纸”,我迷惑了:究竟应该怎样“吃透报纸”呢?(河南)朱帆朱阶同志:当报道员,不看报纸不行,吃不透报纸也不抒。试想,你要向报纸投稿,又不知报纸的特点、宣传宗旨和宣传重点,盲目投稿,这不是“闭着眼睛提麻雀”吗?这样的投稿自然难以个中了。因此,“吃透报纸”很重要。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读报纸,也有个会看不会看的问题。作为报道员,看报纸得有自己独特的角度。比如,一般读者看报,或看看国内外大事、奇事,或看看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琐事、新事…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报纸的发行是出售“注意力”的话,那么,报纸的生产经营就要靠“影响力”了。在西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不一定是影响力最大的报纸。要把“注意力”有效地转化成“影响力”,首先需要我们对“影响力”进行一下界定。在文化领域里,“影响力叶旨的是“文化活动者以一种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因此,在本质上“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报纸”一直是这几年报业发展的热门话题,虽然很多报纸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报,但在形式上长期以来仅限于所谓的“原汁原味”,在理念上似乎仅是报纸内容在网络上的转移,少有突破。“《广州日报》数字报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集合图文、视音频于一体数字报纸,并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中总分第一。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内容为王”,此乃业内“定律”。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高质量的内容更将成为传媒的竞争焦点。对于传统纸媒来说,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如何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实现内容的不断创新,尤其意义重大。本期《前沿关注》讨论的主题是“新传播格局中的报纸内容创新”,刊发的文章不但深刻地阐述了新形势下报纸内容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从不同视角分析了报纸内容创新的新策略、新途径和新角度,有的还介绍了自己报纸进行多方面创新的具体做法。我们相信,传统纸媒将在不断创新中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半岛晨报》是辽宁日报报业集团创办的一张子报,创办3年,发行量就达30万份,广告收入近亿元。一张新报纸的成功在版面上必须做到“新”、“细”、“画”。 一、围绕“新”字,不断变换,创造新鲜感。 新闻以新为贵。围绕“新”字做文章,不断追求新意是都市报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报业竞争日趋激烈,家家报纸花样百出,创新成了大家抢占市场的有力武器。《半岛晨报》独辟蹊径,做足自己的“新”字文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的报纸经常宣传反对“一哄而起”。“一哄而起”是“文革”的后遗症,历史上我们就吃过它的不少苦头,应该反对。但,反躬自问,我们自己在宣传中是不是也有“一哄而起”的问题呢?不能说没有。3月6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里,就有人写文章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说:“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19.
陕西日报的“求是篇”专栏,自90年7月初问世以来,在广大作者的热情支持下,截止去年6月底,已发表90篇文章。因其短小,二、三分钟就能读完;论述的多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写的多是作者的独特发现和深切感受,常能给人以启迪。加之,读者把新闻评论视作报纸的眼睛,透过“求是篇”这只“小眼睛”,也能窥探报纸的若干意向。因此,她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虽说文无定法,不拘一格。但是,各类文章既有文章的共同要求,又有自己的独特要求,因此,“求是篇”  相似文献   

20.
时代呼唤着报纸出新。窃以为要把报纸办出特色,的确要有自己的“几绝”,要做到“各报有各报的高招”。没有“几绝”、“高招”,哪来“特色”?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使出自己的“绝招”、“绝技”、“绝活”,才能一改报纸的“穷气”、“暮气”现状,使报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业中色彩斑斓,朝气蓬勃,生意盎然。群星争发光,天空才明亮。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招数有千条万条,主意有千方百计。我总记住毛泽东一句名言“人是最可宝贵的”,只要真正把人(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