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革命的客观要求。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过四个历史阶段,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大兴调查研究,正确把握国情,既依靠集体力量又充分发挥杰出人物的作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党在这种结合中的主要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中最根本的经验,适用于中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各个历史阶段.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和60年来新中国的伟大成就,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结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结合"的规律就体现在这一过程之中,应该通过总结历史经验、研究"结合"的过程去探讨"结合"的规律."结合"的过程,是从实践探索到理性自觉再到成功实现的发展过程;是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前进和实践检验理论、推动理论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过程;是在坚持真理的同时不断克服各种错误倾向的过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结合"原则在现阶段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3.
翻开国际共运史,特别是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光辉史册,可以看到一个清楚的事实:当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蓬勃地向前发展;否则,必定受到严重挫折。既然这种结合具有如此的威力,那么,探求这种结合的基本特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4.
本阐述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地位,具体表现了“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指出了“三个代表”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原则的是毛泽东。“二者结合”是我们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最基本概括。“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二者结合”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间有不少艰难、挫折。从宏观上来说,至少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每次飞跃都给中国带来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确定走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确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第一经验。"吃透理论"与"搞清实际"并重是结合的基点,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结合的关键点,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是结合的切入点,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合的终结点。  相似文献   

8.
早在1919年,列宁就曾向东方各民族共产主义者指出:“你们面临着一个全世界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任务,就是你们必须以一般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依据,适应欧洲各国所投有的特殊条件,善于把这种理论和实践运用于主要群众是农民、需要解决的斗争任务不是反对资本而是反对中世纪残余这样的条件。这是一个困难而特殊的任务,同时它又是特别崇高的任务。”要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就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述。展示和分析这些表述,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加深和扩展对“结合”之意义的认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几个问题张凤德在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历史和实践证明,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这个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原理阐释话语的问题,揭示其根源在于,现有教材体系的阐释范式仍受制于苏联的马克思主义阐释范式,并指明了化解问题的方法在于范式转化。  相似文献   

12.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科学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它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相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个科学而完整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双语教学在大学兴起,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能否采用这一新形式则有诸多争议。鉴于学生实际情况、语言学习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双语教学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水平、增强教学实效性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实践的深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到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实质上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创新史。  相似文献   

15.
灌输与选择的整合: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灌输和自由选择是现代中西方道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它们各具优点和缺陷,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应该以学生自主选择与教育者灌输引导的有机结合为取向。灌输既是道德教育原则,又是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其事实上被理解为是一门具有更大普适性的经验科学,偏重于知识性的传授和宏观理论教育。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理课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为此,必须实现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主体学习热情及欲望,使他们充分领悟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正旨归。从而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驱动主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存在的主体性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性有效发挥的规律性把握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实现自我与自我实现的逻辑关系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用24个字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责无旁贷。但要切实推进核心价值观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二是在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逻辑内涵的基础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是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基础上,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9.
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实践,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号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应遵循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学科建设原则、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课程建设目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延伸课堂教学三方面着力探索融入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机械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揭示美的本质,教条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探究美的根源,从物质实践出发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审美实践思想,构成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上的三大根本错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