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中自古帝王州”,历史给秦川大地留下了异常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仅唐代帝王陵园就有十八处之多。这些宏伟壮观的唐帝陵园,沿袭了汉代功臣贵戚的陪葬办法,并特地颁布了诏令,把陪葬定为制度“庶敦追远之义,以申罔板之怀”.如唐高祖李渊献陵(在三原县)陪葬墓有六十七座。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在礼泉县)陪葬墓已知者多达  相似文献   

2.
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封建帝王的人格心态决定了其多欲,多欲就必然会扰民,并由此形成了他多暴的人格形象。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他对历史的发展没有促进作用。他当政期间开通大运河、发展文化事业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时立乐府之制与献赋之风有着内在的联系,乐制思想的象德缀淫与辞赋创作的欲讽反劝也是一致的。从历史上看,孔子倡导“思无邪”、反对“郑声淫”,是对乐制和诗教的要求,而从殷商的《桑林乐》到战国楚人的《好色赋》,正显示了继“郑声”而归“雅正”的思想演变。汉代乐府的内廷娱乐性质与象德缀淫思想的矛盾,辞赋创作欲讽反劝的矛盾,均在乐制的变迁中得以展示。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商纣王的历史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千多年来,商纣王的历史功绩被抹煞。实际上,商纣王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曾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反对神权,改革旧俗;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了一批新人,为其革新路线服务。商纣王的最大历史功绩在于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不彻底及遭到奴隶主阶级守旧派的激烈反对,而周国的兴起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5.
中国内陆第一批反劫制暴谈判专家的出炉标志着中国的反劫制暴谈判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职场上注入了一股生机无限的新鲜血液。“谈判专家”,一个被专业化了的职业新名词,它将和任何一份职业一样,具有其新生力量的划时代意义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功臣画像是中国古代帝王表彰有功之臣、纪实铭勋的一种方式.帝王希望藉此以炫耀武功、增强民族信心,并在全民范围内树立一套选才标准,因而图绘功臣这一历史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涵义.有清一代,紫光阁作为功臣画像的陈列地点,伴随着清代从乾隆到光绪数朝一百余年的历史.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兴起,湘军成为镇压此次起义的主要力量.光绪十二年(1886),为表彰此批功臣,特将他们画像于紫光阁,这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次图像功臣活动,与乾隆、道光时代图像功臣相比,有其自身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7.
房波 《历史学习》2010,(3):32-32
关于周朝的分封制,不同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作了相异表述,比如:《中国古代史》(人教版)第6页在讲到周朝的分封制时,有如下表述:“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在《历史》(必修1)(人教版)对此仍旧表述为:“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相似文献   

8.
<正>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封建社会正处在上升发展期。官吏考核有制,官场风气有其好的一面。但由于封建统治者的阶级局限,在官场上必然存在着种种腐败现象。司马迁继父职为大史令,“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①涉足了官场;继父志撰史书,虽然是为了载“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②但他继承了史家秉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向后期演变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他对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到的贡献,下面就此作一简单论述。 一、“君心”史观 朱熹的历史观是一种“君心” 史观,他把“君心”作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认为“天下万事本于一心”,帝王之心决定历史的治乱兴衰,帝王的“心术”是天下万事的根本,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社会的强弱和盛衰,历史的发展变化,都取决于帝王的“心术”。他说:“盖天下之大本者,陛下之心也,臣之辄以陛下之心,为天下之大本者,何也?天下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而无一不本于人主之心,此自然之理也”。天下之事的正与邪都取决于皇帝的“心术”,“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人主之心一邪,天下之事无有不邪”,把某个君主或皇帝的“心术”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显然是英雄、帝王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这和朱熹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相始终的。 在朱熹看来,既然“君主之心”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考察历史的发展变化,也只能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君心正,便能“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这样才能使天理流行,达到光明的王道政治,而君心不正,则是人欲横流,必然导致黑暗的霸道政治。 那么,“君心”正的客观标准是  相似文献   

10.
清朝统一新疆斗争中的维吾尔族功臣史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西征达瓦齐,灭准噶尔,平定天山北路。1759年,清军平定波罗泥都、霍集占(史称大、小和卓)叛乱,克定南疆,完成了重新统一新疆的伟大事业。1766年,清政府在紫光阁绘成功臣像,表彰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的各民族有功将土。功臣像分两等:一为“勋绩显著者”五十人,称“前五十功臣”,朝隆皇帝亲笔题赞,褒扬他们的历史功绩;一为“斩将率旗建一绩致一命者”又五十人,称“后五十功臣”,乾隆皇帝命儒臣为之作赞。被给像表彰的功臣中,有维吾尔族六人,其中额敏和卓、霍集斯、鄂对三人,属“前五十功臣”…  相似文献   

11.
<正>汉得天下,与夏商周秦不同,没有积德过程。刘邦以布衣起事,三年亡秦,五年亡楚称帝,时间之短,前所未有。由于汉以武力得天下,所以,出现了一大批战将、功臣。怎样对待这些与他共取天下,“皆陛下故等夷”的诸将,是刘邦面临的棘手问题。迫于形势,他改变秦制,“瓜分天下”,造就了一批功臣贵族。封王有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等。此外还有一大批侯。从功臣贵族诞生的第一天,皇室就与他们存在尖锐矛盾,预示一场新的厮杀即将爆发。刘邦名为皇帝,仅辖“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史记》卷17)大片土地被功臣贵族割占,这对于“定一尊”的刘邦,当然不能容忍。所以,消灭功臣贵族便成为进一步统一的客观要求,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知识的延伸     
记得在听一节初一的历史课时,教师讲到秦朝统一天下后,秦王赢政加强皇权,自称始皇帝,并规定皇帝自称为“朕”,皇帝颁布的命令叫“制”和“诏”。这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帝王自称‘孤家寡人’也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吧?”这个小问题是教师没有想到的,一时语塞,他只好坦诚地回答:“我不大清楚,下课后我查查看吧。”  相似文献   

13.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新学制”,它的出台可谓是困难重重。“新学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是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但是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加上对日本学制的模仿,因此,它既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新学制的出台经过,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谭虎 《家庭教育》2014,(11):46-46
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句话,出自《左传》,是石碚劝谏卫庄公的话。原文为:“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意思是说,爱护孩子。就应该以道义教育他,而不应该使他走入歧途。孩子走向邪恶、骄横、奢侈、荒淫,都是因为过于宠爱厚养之故。  相似文献   

15.
四、圣贤帝王与世界历史个人:英雄史观 朱熹与黑格尔都持英雄史观,认为芸芸众生无足轻重,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失去者,在历史上能起作用的是“英雄”,朱熹称之圣贤、帝王,而黑格尔冠以世界历史个人。  相似文献   

16.
暴虎冯河,冯读作ping,不读feng 例句:不事先考虑周详而一味蛮干,不过是暴虎冯河,只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佘。 释义:出自《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原句意思是,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徒步渡河,死了也不追悔的人,我是不和他同事的。暴,徒手搏斗。  相似文献   

17.
屈原骚赋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特立,独放异彩。然而,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历代学者对它进行了种种的研究与推测,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骚》从《诗》出”。此论最为久远,影响也最大。西汉人刘安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东汉人王逸也说:  相似文献   

18.
汉初行“黄老政治”的原因,除了其社会历史大背景方面的宏观原因而外,尚有汉王朝的建立刘邦及其功臣个人方面的原因。刘邦原是秦朝的小官吏,他崇拜秦始皇,深受秦始皇焚书坑儒政策的影响,故而“不好儒”。他身边的谋士、功臣亦同。所以,汉初会有一个推行黄老政治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这几年,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可谓收获连连:2008年,他被授予“上海教育功臣”荣誉称号;2009年,紫金山天文台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2010年1月11日,他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桂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荣誉面前,谷老既激动又平静,他说:“我希望再做一些事情。”  相似文献   

20.
到了萧梁时期,高门出身“造宋”功臣后代即便如琅邪王氏也都内敛,以谦退自处,他们多以门第与自身的敦质而平流进取,缺少了宋、齐朝琅邪王氏追随建国的冲力,但“造宋”功臣后代中的文义之士往往显贵。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以及大批追随自己的亲信大都是寒门出身,这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模式也使得“造宋”功臣后代很难像齐、梁二代的建立者与他们联系与交往,能够有多名新朝元勋出现,本文则就上述问题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