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泽民作为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历来十分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就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的基本方向、教育的基本任务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具特色的教育观,继承、深化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教育战线的广大工作者,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党历来都非常重视党的建设,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条颠覆不灭的真理,由于历史原因不尽相同,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党建思想也各异。当前研究三位伟人的党建思想,对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增强执政优势,推进中国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教育论述对毛泽东教育思想、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对教育的论述,简称“江泽民教育论述”。其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在教育地位问题上,强调教育优先发展,提出科教兴国思想,并将其列为基本国策;在教育方针的表述上,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出“四个统一”新型人才标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提出“知识分子是新的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这一全新命题;在德育问题上,指出“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共同理想与公民教育问题,提倡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紧密结合;在教育改革方面,倡导知识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4.
周争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正确运用辩证理论思维,在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不断开创新境界,提出新创见,为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江泽民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表现出的辩证的理论思维,是对邓小平唯物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青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5):4-7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国以后毛泽东形成统包统配的就业思想,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利;邓小平提出要广开就业门路,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江泽民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对教育地位、教育目的、教师和教育改革都作过系统论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三代核心的共同心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及长远规划、建设的主要依靠对象和力量、国民经济的发展道路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和时代要求不同,他们的经济思想又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比较研究他们的经济思想,对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游和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Z1):105-107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一脉相承,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把我们对科学技术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刘德定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4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党建思想,他们的党建思想之间有着开拓、继承、创新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在当前,对他们的党建思想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发展思想一脉相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远长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1-5
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毛泽东的“革命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做了理论上的铺垫,邓小平的“建设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江泽民的“创新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作者重点对三者发展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同一性进行探讨,从其认知取向、政治方向、价值标准、发展思路、目标追求等方面予以分析,认为是今天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殷鉴。 相似文献
12.
朱晓玲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6):5-5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开拓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张秉福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7-9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发展道路观、社会发展本质观、社会发展目标观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关联性。但由于时代特点和历史任务的具体差异,他们的社会发展观又各具特色,各有所重,体现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4.
翟光艳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2):14-16
邓小平和江泽民结合他们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 ,对知识分子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 ,形成了它们各自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比较二者的这一思想 ,体会其中的规律性 ,有利于认识和把握进而完善当前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文涛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2):6-7,93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作者重点对三者发展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同一性进行探讨,从其认知取向、政治方向、价值标准、发展思路、目标追求等方面予以分析,认为是今天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殷鉴. 相似文献
16.
胡洪彬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6)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在领导我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建设观点。邓小平对此进行了科学继承,并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本原视角出发,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对以往生态观进一步作了科学总结和完善。胡锦涛则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并把发展循环经济和构建"两型"社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郑琴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76-81
邓小平和江泽民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以物质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共同富裕”视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核心;江泽民则从党的先进性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包括三大文明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集中体现。与邓小平相比,江泽民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角度新、更全面、更深刻。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想呈现出逐步完善、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守龙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4):95-97,106
毛泽东非常重视政治监督,以人民民主为原则,积极倡导党员群众和劳动群众以及民主党派的监督,创建了监督制度,并以群众运动作为实现政治监督的主要形式。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政治监督的原则和制度的积极思想,同时又在进行政治监督时把有序协调作为前提条件、坚持党的领导、以法制加以规范和保障等方面发展了毛泽东的政治监督思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