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东汉时期,有一种墓葬是用灰砖建筑起来的。墓内前有墓道,相连有前、中、后三室,有的还附有东西侧窒,室室有门相通,看起来很像地面上的房屋布局。东汉晚期的四川砖室墓,在墓壁的东西两侧离地面30至40厘米处,常常嵌有图象浮出的砖,这种砖叫做“画象砖”。汉代画象砖,估计是用木模制成。可能在木板上先阴刻各种画面,制成木模。再用泥制成和木板大小相同的砖坯。在泥坯未乾时,用木模印上画面,经过烧制,就成为一块块画象砖了。画象砖大部有彩色,从保存下来的一些画象砖的残彩上,尚可辨识出有红、绿、白几种颜色。画象砖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有反映生产劳动的,如收割、春米、酿酒、盐场、桑园、采莲、疱  相似文献   

2.
儿时在一个大姓祠堂对面的照壁上见过“泰山石敢当”的石刻,后读柯焕德先生写的《戏公差》(暨南大学出版社的《趣味语文故事续集》)又有“徐文长正焦急,只见前面弄底竖着一块‘泰山石敢当’的石碑。”自知竖刻这样石碑的习俗别处亦有,但查遍可以查的字典词书  相似文献   

3.
正《刘砖墓志》,东晋升平元年(357年)刻。1962年于江苏镇江东郊出土,现藏于镇江博物馆。砖质,高28厘米,宽15.5厘米,厚4.3厘米。两块砖志所刻内容合为一方。第一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3行12字。第二块正面刻3行18字,背面刻2行12字。志文书法尚存隶意,结体方正,是研究书体演变的重要资料。《王闽之墓志》,东晋升平二年(358年)刻,  相似文献   

4.
这个暑假,我到南京的舅舅家玩了一个月,游览了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增长了不少见识。7月11日星期三晴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去看古城墙。听妈妈说,城墙是明朝的老百姓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建得这么高,多不容易呀!我发现古城墙的砖上刻了字,有"周"、"造砖人"等等,不禁猜想起古代人造城墙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青溪老街     
五月一日,青溪老街开街了,我家就在附近,我和家人、朋友为了避免拥挤,选择傍晚的时候去游玩。踏上街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派的牌坊,前面是一块石刻的"古地图地雕",向来往的游客展示,这里曾是明代千卫所所在地。穿过一段小路,来到一个仿古的青砖照壁前,这里有一方浅池,上有一弯拱桥,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  相似文献   

6.
蓝色牧人 《家长》2014,(1):38-39
正橡皮章(特指DIY手刻橡皮印章),是使用小型雕刻刀在专用于刻章的橡皮砖(与普通橡皮擦不同)上进行阴刻(图案是凹进去的)或阳刻(图案是凸出来的),制作出可反复盖印的图案的一种休闲手作形式。刻好的橡皮章结合不同颜色的印泥,可以制造出各种效果。因材质关系,手刻橡皮章的雕刻时间比石刻、木  相似文献   

7.
语言景观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之一,侧重于探究公共领域语言的使用。照壁题字作为一种语言景观,具有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双重性质,从照壁题字可以看出它是由家庭的语言使用走向公共空间的语言营造的一种现象。本文以云南各地区的照壁题字作为语料,进一步考察照壁题字在云南的分布情况和分析题字究竟有什么样的语言特征及照壁题字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文化内涵,根据不同地区的题字探究语言的使用特点及规律,并对云南的语言景观规划提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钩 《学习之友》2014,(5):17-17
在南京内城南门的墙垛上,许多明代留下来的砖头都刻有铭文,如有一块灰砖上刻着这样三行文字:“招甲席俊翁甲首方朝张/窑匠卢立/造砖夫广福寺”。 在城墙的砖头上勒刻自己的姓名,这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千古流芳,而是在执行明王朝强制推行的“质量追溯制”。  相似文献   

9.
矫烹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 受力物体 B.力的作用离不开施力物体,也离不开受 力物体 C.力的作用离不开受力物体,但可以没有 施力物体 D.力的产生即可没有施力物体也可没有受 力物体 2、一块砖放在一长木板上表面上的中间,长 木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现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 而保持另一端不动,关于砖受到的摩擦力f,叙述 正确的是 A.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砖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砖开始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C.砖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砖开始滑…  相似文献   

10.
魏文 《考试周刊》2012,(50):34-35
一、三维字体设计中的字体与建筑文字的三维形式是字体设计中的难题。因为它把平面与立体的概念"模糊"了。在文字与三维的范畴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文字与建筑"。但一说起文字建筑人们首先先想到的是中国建筑中国的砖瓦文字。砖文分三种形式,一是在成砖上直接书写;二是在砖上用毛笔书写文字,再用刀按照文字的笔画刻画,工序和刻碑相似;三是在成砖之前先把文字刻印在泥上,通过烧制定型。除了砖文还有瓦当文。瓦当是建筑中极小的一部分,但人们却赋予了它浓浓的装饰意味。一般会在上面标注一些纪念性或祝福性的字样。中国古代建筑十分注重精神功能的表现,人们希望自己的建筑能反映自己的理念、追求,能带来视觉上美的满足。人们不仅利用建筑抽象的空间形态,来表现一种抽象的象征气氛.还利用具象的图形和抽象的文字和图案来表现忠、孝、仁、义,传统礼制,吉祥富贵、长命百岁、年年有余的生活理性,因此文字形态作为一种纹样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装饰上。文字是一种平面形态的视觉符号。为了结合建筑装饰的需要,对文字的形态进行重新设计,依靠文字形态变化进行有组织的变形、夸张处理,使文字与其它装饰纹样形态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信息传达与视觉美感双收的效果,含蓄且悠远。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师范大学四十周年校庆之际,隆重推出了“邵兴国砖刻艺术展”,校内及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大成功。《河南师大报》、《新乡晚报》、《河南日报》、《中国青年报》都相继对此作了报道,肯定了其艺术价值、社会意义及其经济价值。邵兴国酷爱艺术,对书法、篆刻、绘画、雕塑等有很深造诣。他曾到万里长城、北京四合院、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南阳汉画像馆、洛阳古墓博物馆等处实地考察,他精研古陶纹、甲骨文、青铜器、古钱币和秦汉瓦当,还迷恋上了民间艺术、戏曲脸谱和古今中外建筑装饰艺术,这些为他的砖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清代陵寝牌坊探微李海涛牌坊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精华之一,它蕴育着深刻的内涵。牌坊又叫牌楼,古名称“绰楔”,为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亦是一种特殊的礼教建筑,创自唐代。牌坊一般用木、砖、石、琉璃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装饰各种吉祥图案等。牌坊一般建在陵寝...  相似文献   

13.
天下第一衙     
寒假里的一天,我和从宁波回来的小姨一起参观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衙"的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位于县城东大街,一下车,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由青砖浮雕组成的一字形建筑物.导游说它叫照壁.照壁的正中画着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传说它能吞下金银财宝.从画上可以看出它的脚下和四周都是宝物,但它仍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妄图吃天上的太阳,结果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听说照壁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主要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做石碑的村子里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就是村民们要在所刻的石碑上都刻上字。这个村子有A、B、C、D 4位著名的石匠,已知A、B刻真话,C、D刻假话。一天,一个外村人到了这个村子,看到村口立了一个石碑,上面刻着“此碑非B所刻”。你能帮助外村人想一想,这个石碑是哪位石匠刻的吗?  相似文献   

15.
宋刚 《华章》2011,(29)
唐山皮影雕刻精美细腻,结构严密,雕刻的刀法非常讲究.在刻法上主要有阳刻、阴刻、软刻、硬刻等.不过无论是使用哪一种刀法,在走刀时,刀口一定要垂直,刀口回转自如,落刀要准确,用力要均匀.做到不留下刀痕,不漏刀、不走偏线、剔挑干净.在整个雕刻过程中,要匠心独运、意在刀前,力求效果的完美、和谐和统一.  相似文献   

16.
西门弃疾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9):F0002-F0002
襄王府绿影壁座落在襄城东南隅,为明代襄王府门前照壁,约建于1440年。我国古代豪门贵族的府宅,正对大门都有一堵墙壁,建在门外的称照壁,建在门内的称影壁。绿影壁原是明代襄王朱瞻善建在府门前的照壁,本应称绿照壁,只因明襄王府早已不存在了,也就无所谓门内、门外之分,襄阳人习惯称之为“绿影壁”,故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7.
山陕会馆是洛阳市一处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群落,其建筑装饰最有特色的部分集中在琉璃照壁、木雕、彩绘、石雕等建筑部件上或建筑环境中。文章考证和分析了该馆的建筑装饰,论述了山陕会馆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与郭吉成老师相识已逾十年。郭老师有一张照片令我印象尤其深刻,高大儒雅的他站在一块照壁之前,照壁上以飘逸遒劲的行书写着一句话:“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显然,这句话化用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名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众所周知,这“三立”乃是古代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不朽”境界,窃以为这“三立”在郭老师身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铬》,1978年秋出土于江苏兴化新垛公社施家桥大队,距施耐庵墓百余米,当时农民种麦翻地时获此砖刻,不知其为重要文物,擕归覆瓿砺刀,遂致文字磨损泰半。所幸该砖刻首尾数行述死者世籍及列祖名字暨作志卜葬年月等,残文尚依稀可辨(见附图1)。1979年8月,盐城地委曹晋杰等;1981年12月,兴化、大丰史料征集部门;1982年12月,江苏社科院刘冬、王文清、欧阳健及《光明日报》记者赤布等,先后来施家桥调查研究,一致认为,该砖刻为判断白驹《施氏家簿谱》所载之施彦端即《水浒》作者施耐庵,提供了实证。1982年2月10日由赤布在《光明日报》发布《施耐庵重孙墓志铭在兴化发现》的通讯,公布《墓志》的主要内容,报道《水浒》作者施耐庵确有其人。摘载其中可以认出的文字有:  相似文献   

20.
尽管每次上劳动课前教师都要讲劳动的意义,但总有一些学生劳动不积极。对于这些学生,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促其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从发现学生的劳动技能入手有少数学生虽然劳动并不积极,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想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劳动方面的某一技能,作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切入点,逐步使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前一段时间,学校在建校时,安排我班学生运砖,李磊同学很“懒”,他不运砖,却拿把瓦刀给砌墙师傅递砖,哪块砖不平,他会用刀砍修,还试着砌一两块砖,师傅对他很满意。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后来学校修花坛,我让李磊拿瓦刀做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