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雷电灾害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应用AHP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系数,对非定量事物做出了定量分析。结合雷电灾害自身的特点,又考虑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给出了雷电灾害灾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灾度进行了五级划分。此计算公式在对不完整雷灾记录进行估测时,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使得灾度结果与实际情况难免会有些差异,比直接应用雷灾记录所得的计算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为雾灾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需要,在识别雾灾风险的基础上,综合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在灾害风险评估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借鉴相对成熟的地质灾害及其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方法及经验,着重介绍了可用于雾灾风险评估的人工神经网络法、灰色关联度法、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评价方法、栅格叠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并对各个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韩凤华 《现代情报》2010,30(7):114-116
本文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方面分析了威胁高校图书馆的安全因素,论述了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容灾原则,提出了采用本地容灾、异地容灾和数据备份3种方式构建容灾系统,以及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容灾系统进行测试和维护、运用数据加密电子认证和数字水印保证安全3种容灾系统的具体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种重大灾害的发生,容灾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建设容灾系统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尽相同,将对目前的容灾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容灾系统四种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图书馆数据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规划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依据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即强有力地组织全国军民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采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的最新风险表达式,利用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按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建立基于评价因子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山东省潍坊市为研究区域展开风险评估研究,利用GIS技术绘制潍坊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旱灾害风险最高的区域位于寿光市;青州、临朐、昌乐和潍坊市区为次高风险区;安丘、昌邑和诸城三市县为中风险区和次低风险区;高密市的干旱灾害风险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8.
在高烈度地震山区,崩塌滑坡灾害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地震诱发山地灾害更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川藏公路通麦至105道班段位于地震区划烈度Ⅷ度区,地震活动频繁。本文以此为试验线,打破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采用基于弹塑性理论的FLAC3D软件分析边坡在三种地震烈度情况下的地震动态响应,运用其在地震时程中的剪应变变化及位移判断其地震安全性,绘制了在小、中、大震共三种地震工况下的灾势分布图。从而实现了对该段线路地震时成灾规律及规模的预测,可为抗震加固工程方案规划,以及灾时制定抢险救援应急对策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构想包括总则、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气象灾害防御计划、气象灾害预防、气象灾害应急措施、气象灾后复原重建、其他及附则等八章,重在构建双重多级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确保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有关气象灾害防御的定期投入,建立资源同化与信息共享制度,创建"以民间商业投资为主、以国家基础投入为辅"的气象灾害复原与重建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违法惩处机制,在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前提下完善"体现民生、实现和谐"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图书馆容灾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晓和 《情报科学》2006,24(1):92-95
研究数字化图书馆的远程应用级容灾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容灾系统可以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并提供连续的服务。结构化设计思想反映了容灾系统的基础理论,通过建构的容灾平台,可以控制主系统和备系统,保证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城市减灾的综合防治与灾后重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城市主要灾害类型和危害,然后全面阐述城市减灾综合防治的概念和具体实施要求,并通过国内外十大灾后重建城市的简述。说明城市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有效地进行。时值地震一周年,回想5月12日,天地同悲,山河同哭,不禁潸然泪下,而今,看着灾区的人民群众井然有序的生活,我们相信四川灾区的明天会更好!汶川大地震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心,一场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开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团体到个人……都在为灾后重建工作伸出援助之手,中华民族从未像这样同心协力,众志成城。而中国政府动员能力也再一次证明了体制的能量。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刻,为遇难的人们点上一支蜡烛、送上一朵百合,以此来悼念在地震中不幸遇难的同胞……  相似文献   

13.
容灾技术已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容灾备份概念和容灾技术,并通过介绍SHARE 78标准的7个级别,为企业容灾技术方案的选择给出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08,(4):19
针对今年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科协系统科普设施设备等遭受的严重损失,中国科协近日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作贡献,开展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活动,恢复重建受损科普基础设施,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协出台灾后重建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今年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给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以及科协系统科普设施设备等遭受的严重损失,中国科协近日制定灾后重建方案,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作贡献,开展减灾救灾科普宣传活动,恢复重建受损科普基础设施,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减轻灾害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实现灾后心理康复是灾害心理学的使命。研究者们通过大规模流行病调查,确证了灾后心理创伤发生的广泛性。近10年来,在灾后心理创伤的诊断模型、脑与认知功能缺陷、神经生物学变化以及干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灾害与心理创伤的研究将会有力提升全民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因此,应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部署灾害与心理创伤研究,通过凝练创伤应激反应的基础科学问题,推进灾害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心理援助专业人才,以应对我国灾难发生后巨大的心理援助需求,也为制定灾害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政策提供科学支撑,并带动我国社会生活中系列心理疾患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李昊生 《情报探索》2012,(11):95-97
对当前图书馆常规数据、数据库系统和自动化管理系统的主要数据容灾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介绍了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图书馆数据容灾系统的构建原则,为图书馆数据容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重庆闪电的时空分布特征,下垫面情况,各区域间的特点分别对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因子和防御能力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应用数学方法研究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因、防御能力等各因子及其子因子之间的权重系数,建立重庆地区雷电灾害敏感区划模型,确定雷电灾害敏感区划等级,生成重庆地区雷电灾害敏感区划图,提出区域性的防雷保护技术,为雷电灾害防御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自然灾害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致灾因子,将广东十年发生的自然灾害整理分类,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其他灾害三类。研究发现:气象灾害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暴雨洪涝和热带气旋为主要贡献灾种,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气象灾害和其他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比重存在着显著回归关系;其他灾害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全部由海难和火灾死亡人数组成,近年均呈下降趋势,气象和地质灾害引起的死亡人数间也存在着显著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肖煜丰 《科技风》2015,(4):27-29
近年来,福州烟草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和"四个一流"工作目标、任务,确立了"四大一高"的发展战略,现代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当前,全市实行数据集中存储、集中管理,随着数据量的增长、硬件的逐步增多、业务流程的复杂化,对系统运行的实时性和连续性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如何提供业务的高可用性、连续性,加强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健壮性,成为我司当前信息化安全建设的重要问题。从信息化安全建设的趋势来看,目前已经从传统的"数据保护"向"快速数据恢复、业务恢复"转移,确保业务的连续运营才是最终目的。本项目以同城异地容灾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探索"两地双中心的"应用级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包括分析容灾系统建设需求,制定容灾系统建设方案,建设异地容灾系统,举行异地容灾实战演练,最终实现关键业务非实时应用级容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