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都知道,刘邓大军是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的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对解放全中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民解放军部队。但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明代也有一支“刘”“邓”大军,他们最高领导是两位豫章籍战将,这两位豫章籍战将时分时合,奏响了一曲曲时而欢快、时而悲壮的战歌。  相似文献   

2.
青沧战役是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为配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以及东北野战军夏季攻势作战而组织的一次重要战役.朱德、刘少奇亲自制定青沧战役的战略决策,杨得志、罗瑞卿、胡耀邦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晋察冀野战军以四倍于敌的优势兵力,在沧州军民的密切配合下,英勇作战,胜利完成作战任务,沧州全境解放.青沧战役,是沧州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沧州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王桧林教授认为:1946年8月刘邓大军发动“一次陇海之役”是为了策应苏皖和山东解放军的作战。笔者认为此说不够正确。刘邓大军当时是执行中央命令,为了援助正在陕南商洛山中艰苦创建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原军区北路突围部队而奇袭陇海徐汴段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转战陕北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军战役史上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光辉范例。主动放弃延安,中央在陕北不走,采取"蘑菇"战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这些战略决策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战略策略。其中体现的制胜机理,对于我军今天,还有在未来,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战役中,仍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5.
《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邓小平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感情真挚激越,富有感染力,是一篇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时,可借助读的训练,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其教学思路如下:一、初读课文酝酿情感1.上课伊始,教师先指名朗读全文,旨在探明学生通过预习后对教材内蕴情感的了解程度,随即教师饱含深情地向学生介绍时代背景。1946年,为彻底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以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从山东西南出发(出示地图),开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千里跃进大别  相似文献   

6.
冀鲁豫战场 ,是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刘 (伯承 )邓 (小平 )大军驰骋征战之地。刘邓大军在冀鲁豫战场作战的战略过程 ,在战略防御的总态势下 ,包含了序幕、战略退却、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学重点分析湖北宜昌市伍岗区实验小学张继红教材分析《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最后胜利进入大别山区的事。教学重点1.着重理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抢渡汝河时遇到的紧急情况和先头部队是怎...  相似文献   

8.
刘畈会议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皖西根据地的坚守和渡江战役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小时候,几乎每个寒暑假都是在姥姥姥爷家度过的。他们住在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交界、刘邓大军打游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此画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挺进大别山后的合影照片为素材。以红色为主色调,以大别山、云层(象征军队与人民)为背景,以两位领导人登高远望、迎接朝阳为主体。用工笔画的表现形式,歌颂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吹响夺取全国胜利嘹亮号角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千里跃进大别山》记叙了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的第二年,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事,赞扬了刘邓大军指战员们智勇双全、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课文中三次出现“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教学时可围绕这一重点句来展开讲读训练。一、认识“狭路相逢勇者胜”提出的经过及其意义首先简介课文的时代背景,大别山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党中央指示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根据地,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  相似文献   

12.
1947年夏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后,陈谢兵团、陈粟大军相继南下,互为犄角,逐鹿中原,重建中原解放区。中原解放区的重建,像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掩护了全国新式整军运动的开展。中原解放区是消灭蒋军的关键战场,是解放战争通向胜利的桥梁,是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邓小平在主持中原局工作期间,创造性地解决了许多重大政策性问题,丰富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3.
老虎洞养伤     
1947年7、8月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反攻行动,好像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派的心脏。蒋介石十分震惊,慌忙对我军进行全面的“围攻”。人民解放军频繁行军打仗,粮食、药品来源被切断,伤病员只好分散在群  相似文献   

14.
教法一品析“狭路相逢勇者胜”“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这篇课文的核心。如同一首歌的主旋律回旋往复、一唱三叹一样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既表明了当时形势的险恶 ,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刘邓首长的指挥才能 ,更突出了我军将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因此 ,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设计教法、学法。一、简介背景 ,切入核心。(一)老师画出当时的行军路线图 ,结合图介绍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背景 ,让学生了解大别山的战略地位和党中央决定进军大别山的重要意义 ,并且体会刘邓大军从鲁西南出发后…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南进战略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南进战略的决策过程有四个阶段:第一是“三军南进”阶段,毛泽东设想“以攻对攻,以战迫和”;第二是“一内二外”阶段,毛泽东同意粟裕部队仍在内线作战,其他部署不变;第三是“三军内线”阶段,毛泽东放弃了“以战迫和”设想,全军转入内线歼敌;第四是“三军外线”阶段,毛泽东最终将南进时间确定在1947年6月,将刘邓大军作为南进主力,令陈毅和粟裕、陈赓和谢富治两支部队东西策应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及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2.理解 (1)毛泽东为什么选择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谈? (2)理解人民解放军选择战略反攻的原因.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3.运用 (1)思考抗战后中国面临的绝好民族复兴机会,为何中国不能抓住这一机会? (2)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二战时,发生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次战役后,凯瑟上尉领导的部队打了胜仗,他们缴获了许多武器装备,并俘虏了二百多人。当时正是战争的非常时期,上尉接到  相似文献   

18.
从前,苏格兰有个国王,名叫罗伯特·布鲁斯。他所处的时代是个不文明的野蛮时代,因此他必须机智勇敢。英格兰国王向他开战,率领大军侵入苏格兰,要把他赶出国土。他打了一次战役又一次战役。布鲁斯六次率领为数不多的英勇部队与敌人作战,可是六次都被打败了,被迫逃跑。最后,他的部队溃散了,他本人被迫躲在森林里和群山深处的僻静地方。  相似文献   

19.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向大别山挺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紧急关头指挥先头部队杀开一条血路,使主力部队顺利跃进大别山。课文表现了刘邓大军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革命精神。“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二战"时,发生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次战役后,凯瑟上尉领导的部队打了胜仗,他们缴获了许多武器装备,并俘虏了二百多人。当时正是战争的非常时期,上尉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