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法一整体把握细节感悟课外延伸一、认真预习 ,搜集信息1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 ,了解与《三顾茅庐》有关的 ,但课文中没有的内容 ,如故事作者、故事背景 ,故事的前因、后果 ,文中人物的其他故事等。2 学生介绍 :本文作者罗贯中 ,内容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3 故事的背景了解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 ,刘表割荆州给刘备镇守 ,曹操有意攻打荆州 ,派曹仁设下乌龙八卦阵 ,刘备派关羽前去攻破 ,结果失败。回来后经徐庶指点 ,识破阵法缺陷。关羽带一百精兵前去 ,不伤一兵一卒 ,得胜归来。曹操闻得…  相似文献   

2.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民间流传着另外一个说法,曹操也曾到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众所周知,曹操也是爱才之人,听说隆中住着孔明(诸葛亮)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就赶在刘  相似文献   

3.
在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前对三顾茅庐一事进行铺叙、渲染的是《三国志平话》和元代无名氏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但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及语言运用上都显得粗糙不成熟。罗贯中在此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思维,使该故事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与趣味的求贤桥段,成功刻画出刘备的仁君形象和诸葛亮的智者形象,因此赋予了三顾茅庐高雅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出自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是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刘备作为一个贤明的封建仁君,他的"三顾茅庐"侧重表现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至诚精神。"三顾茅庐"里的诸葛亮,是作者罗贯中所仰慕和歌颂的知识分子形象,他熔铸着作者的理想与抱负。"三顾茅庐"不仅在全书的情节发展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篇章,而且在艺术上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彩文字。  相似文献   

8.
作为合传体的《海上花列传》,短短六十四回的篇幅内,时间跨度限定为九个月,展开了三十多位烟花女子的生活画面,共涉及到一百多人的完整故事片段,可贵的是,虽然很多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角色相同,但小说中没有类型化的人物;尽管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却善始善终地叙述每一个故事,交代每个人物的结局;为充分展现人物性格,释放人物感情,总是将人物置于各类矛盾冲突中,并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无庸置疑,《海上花列传》中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来自于作者为自己制定的塑造人物的“三无”标准:“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相似文献   

9.
作为合传体的<海上花列传>,短短六十四回的篇幅内,时间跨度限定为九个月,展开了三十多位烟花女子的生活画面,共涉及到一百多人的完整故事片段,可贵的是,虽然很多人物的社会地位、生活角色相同,但小说中没有类型化的人物;尽管人物众多,故事复杂,却善始善终地叙述每一个故事,交代每个人物的结局;为充分展现人物性格,释放人物感情,总是将人物置于各类矛盾冲突中,并随着矛盾冲突的发展而变化,但是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始终保持一致.无庸置疑,<海上花列传>中的形象塑造是成功的,这一成功来自于作者为自己制定的塑造人物的"三无"标准:"无雷同"、"无矛盾"、"无挂漏".  相似文献   

10.
《陌上桑》是一首东汉时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诗歌,讲述了一名年轻美貌女子巧拒太守调戏的故事。作者认为罗敷之所以被塑造成功,是因为诗文从景物、人物、语言三方面进行了曲笔烘焙。  相似文献   

11.
走进精彩故事 在儿童心里,《三国演义》是一本连环画: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一个个传奇的故事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正苏教版四下《三顾茅庐》的故事出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刘备诚心诚意地去请诸葛亮出山,希望他能够帮助其成就霸业。后来故事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对学生而言.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都不难理解,只要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是  相似文献   

13.
湖北作家李锦林的长篇小说《不负苍天》讲述了一个悬念丛生,情节动人的贪污反腐的故事,本文分析该小说成功的因素:即多样性的人物,严谨的结构,流畅的语言和作者平时辛勤积累,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曾先林 《黑河教育》2013,(11):19-19
《三顾茅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在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设计,从整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出发,突出对学生主体思维以及词语积累、文化故事的学习,能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围绕《三顾茅庐》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突出课堂知识的延伸、拓展和应用,形成课堂优化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刘备三次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上课伊始,学生就对课题质疑:“三顾茅庐”的“三”是“第三次”,还是“三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我经常对我的孩子们说:写作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我时常在写作的时候面带微笑,因为我明显地感觉到,故事中的人物已经从故事里跳出来,和我谈心,和我嬉戏……如果故事中的人物伤心了,我会微笑着安慰他们;如果故事中的人物成功了,我会微笑着祝福他们……  相似文献   

17.
武松打虎东施效颦西天取经的故事流传已久,里面的人物更是家喻户晓。时空变幻,三位人物也不甘在久远的故事中一直寂寞,纷纷来到现代社会,演绎了一段段新的故事。三位小作者轮番上阵,各显神通,就让我们看看究竟谁的故事更精彩,谁的故事更吸引人!  相似文献   

18.
《集宁师专学报》2017,(5):11-15
通过对《三国演义》相关章节的文本分析,发现在三顾茅庐过程中诸葛亮并非是单纯的被动受访,刘备三次探访中遇到的许多人物和事件,应是诸葛亮在预先将刘备选为自己辅佐对象的情况下,精心自编自导的一幕幕"好戏"。他用尽心机,于不动声色中促成了三顾茅庐的千古美谈。  相似文献   

19.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地狱变》选取故事中的人物"家仆"作为叙述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限知叙述,这种模式下的叙述者以"讲述"而非"展示"的方式叙述故事,带上了鲜明的个人倾向性.这种叙述模式与故事内容和风格完美契合,成功地制造了故事悬念,深化了小说内在价值.同时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存在着意图的矛盾分裂,叙述者根据其个人立场不断...  相似文献   

20.
何荣 《考试周刊》2013,(66):37-38
<正>【教材简解】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三顾茅庐》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内容改编的,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行文,重点突出刘备虚心求教和对贤才虔诚渴求的精神,表现诸葛亮位旷世奇才的形象。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学习重点鲜明,使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学习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