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华  孟繁兵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70-72,93
语感是一个不需要注意观照的言语感知系统,其运作已经完全自动化,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语感属于直觉思维的范畴,直觉是知觉、潜意识、意识三种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意象和意象化辞格的定义、特征以及意象化辞格的审美效应、思维活动流程及其心理基础作了细微的探析。文章着重从心理和审美的角度,通过意象化辞格具有的情感驱动性、拟态描写性、扩张超越性、感物指向性和相应的神韵美、怡情美、空灵美、意趣美等特征,去透视其思维活动流程,并分析这一活动流程的心理基础:知觉的变异、心理的幻觉、心象的虚拟。最后指出:意象化辞格源于主体的变态心理感受,是主体审美直觉幻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孙刚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1):150-152
相对于19世纪以前的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超现实主义创作中,直觉,梦幻,潜意识等非理性的神经时常触动严谨的理性的意识领域。后来美术史的发展证明,有过之而无不及。艺术可以糟搞?人们不禁惊讶。本文旨在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回顾以及自我的创作梳理,证明潜意识不仅第一次被超现实主义者打捞出水面,堂而皇之地洞开了另一扇艺术创作之门,而且在现实及未来的创作中永远无法回避,召唤潜意识,回归人人皆有的清净自性,这是理性时代需要的幻想曲,也是艺术的使然,更是人性的需求。心灵的意象则是潜意识外在的表现形式,象生于意,又示意。如果说潜意识是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主体,那么意象则是浮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如果说潜意识是一股切不断的流水,那么意象则是这股流水渐起的浪花。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19世纪以前的美术史,我们可以发现在超现实主义创作中,直觉,梦幻,潜意识等非理性的神经时常触动严谨的理性的意识领域。后来美术史的发展证明,有过之而无不及。艺术可以糟搞?人们不禁惊讶。本文旨在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回顾以及自我的创作梳理,证明潜意识不仅第一次被超现实主义者打捞出水面,堂而皇之地洞开了另一扇艺术创作之门,而且在现实及未来的创作中永远无法回避,召唤潜意识,回归人人皆有的清净自性,这是理性时代需要的幻想曲,也是艺术的使然,更是人性的需求。心灵的意象则是潜意识外在的表现形式,象生于意,又示意。如果说潜意识是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主体,那么意象则是浮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如果说潜意识是一股切不断的流水,那么意象则是这股流水渐起的浪花。  相似文献   

5.
本试从思想与艺术相统一的艺术美规律入手,探寻苏轼“赤壁二赋”的艺术美规律。认为“赤壁二赋”的美是在多种艺术即诗、画、乐交合作用下产生的,诗境、乐境、画境共同成就了二赋的境美。这一规律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视觉意象的造境艺术及其象征性寓意美;听觉意象的抒情艺术及其直觉化的对应美;心理意象的寓志艺术及其理性化解的“共适”美。透过艺术美规律可把握二赋深邃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审美心理学为依据,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夸张辞格生成的心理机制———审美求异心理、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审美情感以及审美想象;并根据其心理机制,论述了英语夸张辞格创造出的形象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概念。指被压抑的、当时知觉不到的本能欲望和经验。他把人的心理组织分为三部分 :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意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潜意识则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未能及与本能有关的欲望。这些冲动和欲望因受到风俗习惯、道德和法规的约束而被压抑或排斥在意识阈限之下。前意识属于可召回的潜意识 ,经有意注意和努力可转为意识。潜意识和意识是隔绝的 ,两者壁垒分明 ,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卫和检察并不准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欲望随意侵入到意识中来。他认为 ,尽管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国内一项专门的心理咨询技术——意象对话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对职业高中学生厌学问题进行心理分析与治疗,力图透视导致该学生厌学的心理过程与机制。在咨询过程中发现应用意象对话技术可以快速发现学生面对学习时的心理感受,通过改变潜意识中的意象,能很好地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9.
一、缘起 (一)意象对话技术概述 意象对话技术是由朱建军博士等创立并发展起来的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技术,其要点在咨询师使用不经解释的象征性意象与来访者进行心理交流,从而解决来访者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并通过诱导出来访者新的意象,不断修改之前存在在潜意识当中的消极意象.当消极意象被转化成积极意象的时候,来访者的心态也就会随之发生积极的改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意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心理现象。在意象产生过程中,许多心理功能都参与其中。审美意象的创造过程也是如此。本文将阐述艺术创造中意象及其相关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当前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看,语感是在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及循环出现的过程中获得了生成与发展的,直觉性、整体认知性、情感性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从心理学视角看青少年媒介素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心理学视角阐释媒介素养的内涵,剖析媒介素养产生过程中的感知与思维,直觉与实践,人格与感知、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人格、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媒介素养的制约,揭示媒介素养产生的心理机制,指出青少年媒介素养培养的途径及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主体性是人文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简单、笼统的表面层次上。布伦塔诺丰富了历史上的“意向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意向性”的内在性,并进而把人的意识活动区分为具有意向性指引的“心理现象”和无意向性指引的“物理现象”,心理现象是由内知觉产生的,内知觉是一种当下的不假借于外物的意识,它具有直接自明的特性,内知觉才是心理现象真正唯一的知觉。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重要特性,只有具有意向性的意识活动才能作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布伦塔诺的这一思想,是在意识研究领域具有弗洛伊德式的科学发现,它消解了西方思想史长期以来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揭示了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内在于人的内心,也为建立真正主体性的思想而牢固奠基。  相似文献   

14.
道德直觉是一种道德思维方式,属于道德心理学范畴。从心理学视野进行哲学审视,道德直觉至少蕴涵五对因素的辩证统一:道德体认与道德评价、道德潜意识与道德意识、道德感性与道德理性、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道德顿悟与道德渐悟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当代系统科学的协同论对灵感和直觉的复杂心理现象作新的阐释,揭示灵感和直觉是创新思维主体心理的协同机制,分析了灵感和直觉活动中所发生的协同关系,指出对灵感和直觉心理现象的协同论的新阐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直觉的特点与生理、心理机制的探讨,讨论直觉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对个体来说,德育过程是按照社会的要求和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自我意识进行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德育中蕴涵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前提,德育过程是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相似文献   

19.
直觉在艺术创作或鉴赏过程中,对于艺术形象和鉴赏对象具有一种先于推理或独立于概念思维的能力或力量。由于柏拉图、笛卡尔等的理性主义哲学对理性的强调,使得直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贬抑为非理性而淡出学界的视野。与柏拉图、笛卡尔等截然相反的是,鲍姆嘉通、康德及克罗齐、柏格森、胡塞尔、朱光潜、刘海粟、木心等却都已洞察了直觉的力量,并使得审美直觉不再遮蔽。审美直觉联结着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象,是将"物"化为"美"的中介。审美直觉起源于人的感性和人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是艺术家认识事物和反映世界的最直接的方式。同时,审美直觉又与理性、知识等密不可分,且其首先关涉的还是艺术形象。在浩如烟海的人类艺术宝库中,杰出的作品一定具有成功的艺术形象,成功的艺术形象则一定具有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景韵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5):115-119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意识是教师直面现代英语课堂的复杂性,置身瞬息变化的课堂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教学直觉,它包括敏感意识、反思意识、策略意识。开展针对性的师资培训,为教学意识提供理论支撑。开展高职英语教学行动研究,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意识,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意识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