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大红 《教师》2008,(9):33-34
话说“听书” 古时,自汉代就有了说书艺人,那时县城乡镇茶馆常有“讲评书”的,听书的人挤满半边街。因为没有电视,少有电影,偶有戏剧,文娱的匮乏致使说书大有听众。今天,也有刘心武讲纽楼》、易中天讲《三国》、于丹说《论语》,轰动全国,听书者数以亿计,听书一时又成为现代新时尚。今年“五一”期间,云南昆明一些市民就没有按常规出游,而是上网听书,给耳朵“散散心”。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近代小说《明湖居听书》 ,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写得非常成功。全文从写作方法上看 ,衬托方法有其显著特色 :一、用动衬静 ,环境烘托 ,蕴含狂热观众 ,衬托说书魅力。说唱的声音之美 ,并无实体形象 ,全靠听觉鉴赏 ,直接描写很不容易 ,因而小说开头落笔不凡 ,极力描写戏园的盛况 :一是听书的很早就到了戏园。不过 10点 ,“园子里已经坐得满满的了” ;11点钟 ,许多官员也“陆续进来” ;不到 12点 ,“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其实 ,白妞说书是在下午 1点钟。二是听书的人多。园内已经坐满 ,但“不断还有人来”。因为人多 ,…  相似文献   

3.
听书     
说来好笑,小时候盼望说书匠来村里,却不是为听书,而是为了看说书匠的面目。只要他琵琶一弹,要说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嘴唇又厚又大,人又矮又胖,往凳子上一坐,脚板一踏,声音一拉,连唱带说的时候,哎呀!简直太有趣了,我围着说书匠转圈儿看,不知为啥,人漂亮了好看,太丑陋了也好看,大人们都入迷在说书匠的故事里,而我却在他五官中入迷。  相似文献   

4.
说书与串讲     
"说书"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串讲"是一种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手法。"说书"和"串讲"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都是以讲为主,都要讲重点字词,都要把全文串起来翻译。不同的地方是:"串讲"只是说文解字,"说书"还需激情演绎。在古代,还没有今天我们已经熟悉的这些娱乐方式的时候,"听书"是普通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说书与串讲     
正"说书"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形式,"串讲"是一种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手法。"说书"和"串讲"之间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都是以讲为主,都要讲重点字词,都要把全文串起来翻译。不同的地方是:"串讲"只是说文解字,"说书"还需激情演绎。在古代,还没有今天我们已经熟悉的这些娱乐方式的时候,"听书"是普通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说书人都是一些所谓"下九流"的  相似文献   

6.
《明湖居听书》是从《老残游记》第二回《历山山下古帝遗踪明湖湖边美人绝调》节选下来的。在本文开始之前,有两个自然段与本文关系很密切,值得一顾。一段是写老残在济南大街上见到一个“说鼓书”的招贴,并听到两个挑担子的人说:“明儿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吧。”又听到铺子里有人说道:“前次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这些街谈巷议,引起老残心中诧异:“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紧  相似文献   

7.
<正>苏教版必修二新选了《说书人》一文。这是现代作家师陀194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叙述了一个说书艺人说书及其离世的故事。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对这篇小说诠释的文章,或过于专业,或失于粗疏,或流于简约。下面笔者不揣浅陋,从五个角度对小说进行一番梳理,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一笔账目课文中涉及到经济的一共有两处。一处在第一段的结尾:"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一处在第五段与第六段:"听书的也由每次一个或两个制钱给他增加到三个,后来五个,再后来制钱绝  相似文献   

8.
我的野语文     
正我打小对母语的敏感和兴趣全来自语文课之外。我喜欢听书,听村里的老宁头说故事。他说书杂,也野,表情丰富,唾沫横飞,带骂人的口头语。《薛仁贵征西》《罗通扫北》《呼延庆打擂》都是从他满嘴的脏话里听来的。他模仿那些说书艺人的腔调,喜欢把嗓音弄成破锣声:"话说小将罗成……"遇到  相似文献   

9.
法国说书人     
外国人在法国看电视是需要点耐心的,因为相当多频道都把黄金时段用来播出各种各样的谈话节目。有统计显示,这是法国收视率最高、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据说,法国人的这一爱好和喜欢听书、说书的悠久传统大有关系。更有趣的是,法国至今还保留着“说书人”这个独具法兰西特色的职业。  相似文献   

10.
一、用范文启发学生。当我讲了《明湖居听书》后,我觉着这篇文章先极力从侧面描写: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先以观园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和观众的议论来烘托演唱的高超技艺。然后极力从正面描写了白妞的出场,白妞的说书,听众的感受。正、侧面描写很突出。我就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表达方法与《明湖居听书》的相同,即:先从侧面集中笔力描  相似文献   

11.
白妞,是《明湖居听书》着力重点描写的人物,作者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胜地描绘其说书的精湛技艺。在教学中,我结合文章的特点,抓住重点人物白妞,并以她为中心,概括成“三点一现”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三点”,一是场面“点染”。文中场面的点染一是通过热闹非凡的戏园的盛况来渲染白妞说书的无穷魅力,为她出场渲染出浓烈的气氛;二是介绍各色人等,有官有民,或“定位”或买座,说明白妞的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的人都有吸引  相似文献   

12.
《明湖居听书》运用比喻、象声叠词等手法、反映了白妞黑妞说书的高超艺术,把她们说书时的种种音响描摹得维妙维肖,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里,我想谈谈这段文字里比喻的运用。音乐以声音为表现手段,它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但是,作者刘鹗努力以人们熟悉的事物设喻,使这种完全凭听觉感受的艺术转化成了可见可触可闻可尝的具体形象。它将声音比声音,让你从原来熟悉的声音中去体会白妞黑妞说书的音响,领略其说书的高妙。例如,写黑妞说书、“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乳燕  相似文献   

13.
麻将传     
一日,于街边闻一老者说书,言道:“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想当初,麻将盒中原本混沌。后来,骰子开天辟地。万物滋生,太平盛世,盒内可谓欣欣向荣。”我觉老者讲得颇为新奇,于是乎便驻足听书。“可是,盛世过后,群雄争起,五国鼎立——万子、桶子、梭子、风向和  相似文献   

14.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明湖湖边美人绝调”一节。该书自流传以来,以它语言的清新、朴实,。描写的细腻而不落俗套为人所称道。它与晚清同类小说相比,描写艺术上确实高人一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作出精当而公允的评价:“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见闻,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中学语文教材所选一节,即通过老残明湖居听书,描写白妞(王小玉)说书技艺的高绝。这一节,作者极尽侧  相似文献   

15.
经过修订后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在注释上有了一些改进,但也还留下了一些未尽如人意的瘕疵,下面略举数例加以说明,与编者及同行商榷,亦希望得到训诂专家们的指正。例证之一,不顾语境,造成错误。高中四册《明湖居听书》写王小玉说书的高超技艺,末节有这么两句:“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老残游记》“叙事状物,时有可观”。节选自第二回的《明湖居听书》便是“可观”的一节。这一回的故事缘由是这样的:老残来到济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听得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日白妞说书,我们可以不必做生意,来听书罢。”又听得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行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心中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听此事,茶房介绍说:这说鼓书,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  相似文献   

17.
侧面描写即铺垫吗?山东定陶县二中刘方,薛志扬高中语文第四册《明湖居听书》一文自读提示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引人入股地描绘出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所谓侧面描写,指的是文中那些铺垫的笔墨;正面描写,指的对白妞说...  相似文献   

18.
《琵琶行》与《明湖居听书》是两篇以描写声音见长的章。声音没有实体形象,又一发即逝,难以捕捉,而这一诗一却能曲尽其妙,令人美不胜收。虽前描绘的是琵琶声,后描绘的是说书声,但两在对声音的描写手法上却有相通相似之处,有很强的可比性。在这方面前人之述备矣。在此我想另辟一径,仅从音乐与心境的关系角度来对二进行比较重赏。  相似文献   

19.
“梦湘先生”实有其人江苏金坛市华罗庚中学张放《明湖居听书》一文,写至文末,评品王小玉(白妞)说书技艺,引出了一位不到三十岁湖南口音的青年“梦湘先生”的评溶: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尚不过瘾,倒是“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两字下得妙!刘鹗《老残游记》虽...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绝唱》描写了一个民间艺人高超的说书艺术。此文文笔清新生动,描写细腻深刻,作者刘鹗采用多种写作技巧呈现出新鲜活泼、形象生动的景象。尤其是对主人公白妞的描写,作者的烘云托月的艺术手法令人拍案叫绝。一、场景烘托书本开场,作者就从三方面描写了戏园情况:听书人早早到戏园;听书人多且类别多;园内人声嘈杂。老残来到戏园时,“园子里已经坐得满满的了”,虽有“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但桌子上贴着许多已定好座的红纸条儿,已无处落脚,老残只好用二百钱贿赂看座的“弄了一张短板凳坐下”。戏园里人满为患,不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