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辩》的核心范畴是“辩”,近、现代学者就“辩”的范畴的研究有成就,也有不足;墨家之“辩”是指对同一对象观点相矛盾的双方所进行的争论,这种争论是有结论的,观点正确、论证与反驳恰当的一方为胜;墨家在对“辩”的定义和说明的过程中所提出的“辩”的基本原则是逻辑学的基本规律,“辩”是探求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辩”是理解墨家、儒家、道家对辩论所持不同态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理不辩不明,人不辩不智”,“真知灼见往往是在辩论中产生的”,组织小学生进行辩论活动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一点。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在“口语交际”训练项目中安排了不少辩论题;生活中,学生口语交际的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辩论的主题俯拾皆是。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一、辩论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积跬步以致千里,汇溪流以成江海”、“厚积而薄发”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辩论中,孩子的内心都有一种取胜的欲望。为了使自己掌握辩论的主动权,并取得胜利,他…  相似文献   

3.
百家争鸣是墨辩产生的基础和作用对象,研究《墨辩》的辩论止缪原则和论式,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章从分析《墨辩》“诺”的表述含义入手,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名辩举隅     
名与辩的讨论始于春秋,盛于战国,衰落于秦统一六国。运用归纳列举的方法,分析儒家、名家和墨家名与辩的思想。孔子的"正名"说开启并推动了先秦时期的名实关系大讨论,其开创意义不容忽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唯谓"之说,已经使名实问题的讨论从服务于政治需求的"正名"说中分离出来,走向了"专决于名"的抽象研究,其学术思想,不失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荀子重"辩",但荀子的辩并不是争胜的论辩,而是教化礼义的谈说之术;墨子倡导并研究"谈辩",后期墨家形成了墨家独到之辩学,对"辩"进行了首次界定及功用的全面概括。名学与辩学具有表述和论证方法方面的内容。对此了解,既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中重智一面的继承与弘扬,也对今日生活中论说、交际与求知的成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说“木叶”》属文艺评论性文章,可创设微博热搜“木树之辩”的“辩论式”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重要概念,进而通过启发、诱导、点拨,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言语”与“辩论”持有截然相反的态度。中国人对巧言善辩一向持反感态度,认为它是产生不和谐的祸道之一;而美国人则认为言语是表达思想的最有效途径,有利于解决分歧。不同的古代哲学是导致中美“言”“辩”观之差异的原因。中国古代儒家对“仁”、“礼”、“和”的追求以及道家对“无为”的追求是其“言”“辩”观的哲学基础。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修辞学则直接导致了美国的“言”、“辩”观。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开展辩论好处多银川十中支书华让中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辩论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适当搞一些现场辩论,对学生学语文有很多好处:一、辩论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比如,结合中学生渴望友情的心理,辩一辩"哥儿们义气算不算友谊"的问题,可使学...  相似文献   

8.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质疑论辩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辩论情景,不断鼓励学生质疑论辩,让他们在“疑”中启思,“辩”中增智。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濠梁之辩”所持的三个观点,从认识论角度看,惠施的观点是借的;从逻辑学角度看惠子无错,而庄子犯了两个错误;从辩论学角度看惠子胜过庄子。  相似文献   

10.
《荀子》中的"言"与"辩"、"名"等词指语言活动及其成果,与后世"文章"和"文学"形态接近。所以名辩思想虽然并不是纯粹的文学思辨,但可以作为元文学理论直通荀子文学思想。考察荀子"言辩"和"正名"观点,可以看出他的名辩思想并不具备纯粹的名理思辨特征,而主要是要给言说强加一种礼学规范;言辩的核心是"正道辩奸",但邪正尺度不是由言语活动及其历史自然导出,而是由外在政治礼义话语预先规定的。荀子名辩思想主要是一种伦理规范,而不是逻辑学。  相似文献   

11.
"学辩式"课堂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中,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先学后辩;要让学生研读课文,在疑中生辩;教师要恰当点拨,让学生在辩中深究。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2.
一、导语设计 “头脑越用越灵,是非越辩越明。”这句平常话中的“用脑”和“辩论”虽在本质上属于人的思维活动,但仔细一想,不难看出“用脑”指的是个人的思维活动,而“辩论”则指群体的思维活动。“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辩论的过程,就是群体智慧集合的过程,自然是非会越辩越明。 “家长不理解学生”和“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当今学生和家长常常喟叹的两大针锋相对的话题。在北京四中  相似文献   

13.
历史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适时引入审辩思维方式,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审辩有明显的互动探究的意味,教师针对性做出组织,为学生提供辩证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辩论活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能够及时唤醒学生学习思维,在深度交互中建立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听力理解有“由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语方输入加工处理过程的假设。而语音的听辩是“自下而上”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该文试就发音辩音能力与听力理解的关系作一探讨,以期得到一些教学上的启发,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5.
王敏 《福建教育》2000,(2):37-37
一位二年级的教师在教“辩”和“辨”时,告诉学生,二者都是形声字,声旁都是“辩”,不同的是“辩论”的“辩”中间是“讠”,“分辨”的“辨”中间是“辨”。  相似文献   

16.
当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还有许多教师的课 ,仍然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 ,即重“讲解”轻“练习” ;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 ;重“模仿”轻“创造。”小数课堂要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对学生实行六个“解放”。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  观察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因此 ,数学知识不能原封不变地“灌”给学生 ,而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使学生看到各种结论的来龙去脉。例如 ,在教“商不变的性质”时…  相似文献   

17.
"主题引领·五环互动"卷入式教师培训模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的"同行辩课"环节,更以其独特的形式令受训教师回味无穷。辩课的目的在于改良课堂教学,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并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时空与平台;辩课时要做好理论积累,紧扣辩论主题,遵循"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优化基本流程,这样才能发挥辩课的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和策略。通过三年级周长拓展课的实践与分析,提炼出“巧用认知冲突,生成审辩素材“”强调有理有据,积累审辩方法”“寻求素材变化,感悟审辩本质”三条实施策略,为培养学生的审辩思维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9.
辩课,就是在执教者备课、上课或者说课之后,任由听课的专家或教师就其看法和疑问,现场质疑“发难”,执教者即时应对,双方展开辩论交锋。辩课和说课、评课有明显的不同。说课是执教者把自己的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20.
朱金道 《教师》2022,(34):39-41
随着素养时代的到来,审辩式思维逐渐走进大家的视线,且被认为是学生学习和生活重要的思维工具。文章立足审辩式思维培育的视域,从“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经验,让学生思维有源”“质疑问难,利用反向思维,让学生思维有辩”“评判包容,利用图示表征,让学生思维有形”“反省概括,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思维有法”四个角度阐述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