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翔 《语文知识》2011,(4):78-78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其中的意境、语言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是借助联想和想像的生活图景,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憎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第一节是这样的: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很多资料上,包括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册)都是这样理解的:从地上写到天上,再从天上写到地上。我想这样理解把此诗的行文思路打断了,意境给破坏了。我觉得应该理解为:诗人望着眼前明亮的街灯联想到天上闪烁的明星,再由天上闪烁的明星联想到(可以说想像为)天上的街市上点亮着的街灯。诗人由现实生活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由实到虚。…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充满着浪漫主义幻想的诗篇。它不像《女神》代表作那样豪放,奔腾,而是典雅,瑰丽,具有童话般的色彩。诗人用细腻浪漫的情感,浅唱轻吟的格调,仰望星空,勾勒出了一幅《天上的街市》,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诵读全诗,闭目瞑想,那虚无缥缈的夜空,真好像  相似文献   

4.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郭沫若一首脍炙人口的新诗《天上的街市》。该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最初以总题《诗五首》(另四首是《南风》、《白云》、《新月》、《雨后》)发表在1922年3月《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收入《星空集》。不过当初的诗题是《天上的市街》,有人据此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题目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其实不然。把《天上的市街》改为《天上的街市》不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而编书者在征得郭沫若本人同意后修改而来。据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回忆说,在五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5.
师:每当夜幕降临,仰望夜空,星光灿烂,许多神奇的传说和无尽的想象,便会悄然进入我们的脑海.这个时候,你会想起什么传说呢?来,你来说. 生:我会想起嫦娥奔月. 生:我会想起牛郎织女. 师:95年前,诗人郭沫若在遥望夜空时,也想起了牛郎织女,还把他们写到了诗里.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品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去天上的街市看一看——看一看牛郎织女到底在天街上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在游逛天上的街市之前,咱们先来看一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6.
《天上的市街》写于一九二一年十月,这正是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革命走向低潮时期。当时的诗人由于长期住在国外,对国内实际了解得不多,加之他还“带着很浓厚的浪漫蒂克”(周恩来:《我要说的话》),一九二一年一度回国,目睹了军阀统治下的现实,比想象中更为丑恶,便产生了苦闷彷徨的情绪,这在诗集《星空》中有着明显的反映。但诗人毕竟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同上)。一旦他正视了现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追求的激情又重新高涨起来。这首诗选自诗集《星空》,是当时诗人思想实际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7.
一.理解诗歌为翱翔铺垫《天上的街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里的第二篇课文,它是属于奇思妙想主题中的一篇。本单元编选四位作家的作品从天上到人间,从事物到人物,从古代到现代,从童话到寓言,驰骋想象奇妙无比。《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的中国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课题:《天上的街市》教学时数:1课时操作过程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1.我们今天来学习郭沫若的一首诗:《天上的街市》。(板书:天上的街市郭沫若)注意这个“沫”字.右边是个“末”字,上面一横长,底下一横短,不要写成未来的“未”字。请大家听我把这首诗朗读一遍。一边听,一边还  相似文献   

9.
老师应指导中学生怎样来读诗、来鉴赏诗呢 ?这应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学生往往只是从了解诗人、了解诗作背景的角度入手。我认为 ,要科学地指导学生读诗、赏诗 ,老师更应指导学生从诗歌的特点入手。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中有三个方面应当作为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突破口。其一 ,丰富的联想 (含想像 )。例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 ,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 ,又由天上的明星想像天上有街灯 ,再进一步发挥想像 ,从而出现了天上有街市 ,天上的街市有珍奇的商品 ,牛…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描写大自然的抒情诗,作于一九二一年十月,收入郭沫若早期第二个诗集《星空》。那时,诗人在日本求学,其间曾与郁达夫等回国组织创造社,在倾饮了人生“苦味之杯”后又返回日本。国内黑暗的现实,使他对“五四”以后祖国的美好憧憬归于破灭,陷入了“深沉的苦闷”,《女神》时期那种火山爆发般的熊熊烈焰已化为冷却的熔岩,诗人再不羡  相似文献   

11.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总是十分尖锐的。1921~1922年间,郭沫若曾三次回国,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迫使诗人去重新寻找一个心灵的避难所。《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瞑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案例背景《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诗歌,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面对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于是在《天上的街市》里诗人借助想象反传统地进行了创作,对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行了全新的诠释,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之情。这首诗被收录在最新的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教材里。这一单元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旨在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作为教师就需要很好地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神奇想象,进而理解、学习诗人的情怀,从而用更好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13.
【自学重点】巧妙的联想,奇特的想象,特别是对牛郎、织女想象中的幸福生活的描绘,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简要导析】一只鸟要靠有力的翅膀,才能向远处飞翔;一首诗要有丰富的想象,才能给人美的享受。郭沫若同志的抒情诗《天上的街市》,就有巧妙的联想,奇特的想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天上的街市》,这一题目一开始,就把人引入想象的奇丽境界中,你看了,是怎样想的呢?也许你想到了街市两旁有琼楼玉宇;也许你想到了街道旁有座少年  相似文献   

14.
《天上的街市》与《桃花源记》都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作者郭沫若、陶渊明亦为开一代风气的诗人.初中课本所选两位文豪的作品,其共性与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渴望社会变革而方向互为牴牾《天》《桃》都描绘了与现实生活完全相对的生活图景.现实社会黑暗腐朽,混乱无序,给  相似文献   

15.
詹丹 《语文学习》2010,(5):42-45
我在此前发表的有关郭沫若《天上的市街》分析文章中.谈到了诵读与解读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尽管那篇以分析为主的文章,只稍稍谈及诵读问题.但这绝不意味着我对诗歌诵读方式的轻视。诵读既是感性把握诗歌的重要方式,也能把理性的解读重新整合进一个统一的艺术世界。这里,我将以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对象(上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反复朗读这首诗”的要求).试着探讨一下解读与诵读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叶兵 《学语文》2006,(3):23-24
《天上的街市》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诗歌篇目。苏教版对其作了如下的分析述评:全诗四节,一节“由地上的街灯写到天上街市。”二节“写天上街市”。“描绘了天街的美丽、富庶、繁华,以此着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是“全诗的重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因此,全诗的主旨便为“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街美好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理想在星空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早期的一首抒情诗。1921年10月,“五四”高潮已过,革命在深入向前发展。诗人这时从日本回国,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在异国形成的对祖国的美好印象。魂牵梦绕的“新鲜”、“明净”、“华美”、“芬芳”的新中国,并没有出现在亚洲的东方。相反,在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下,祖国仍是“黑暗如漆”、“冷酷如铁”、“腥秽如血”。诗人感到极大的愤慨。“污浊的上海市头,干净的存在,只有那青青的天海!”(《仰望》)因此,他以幻想中美丽、和谐的星空,衬托自己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愤慨。表达对美好理想的渴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先生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吟道:“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这些诗句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由明星联想到街灯,二者的共同特点是“无数”和“明亮”。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这样回环往复的互喻,相映成趣。营造了一个充满幻想、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可见,运用联想,可以丰富...  相似文献   

19.
詹丹 《语文学习》2010,(3):50-52
近来听了两次《天上的市街》较大规模的公开课,执教者不约而同地把诵读原诗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这固然是不错的.但对文本本身的探究与解析,尤其是对关键问题的把握.却显得不够到位。本来,对中学语文教学而言.诵读和解析原作,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加深理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但是.一些教师认为对《天上的市街》这样浅显的作品应以诵读为主.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女神》中有许多关于太阳和月亮的意象,太阳意象体现了一种“壮美”,接近西方诗歌风格,是诗人对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的突破;月亮意象则体现出诗人对于传统诗歌“静关”的继承性。《女神》之中“太阳”与“月亮”同辉,“壮美”与“静美”同在,这跟郭沫若重视“诗意诗情诗性”,不斤斤计较诗歌形式的诗学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