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微粒观主要内容的归纳,揭示了微粒观对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苏教版《化学1》的专题1的教材内容、初中阶段微粒观的教学及高中对微粒观的学习要求,提出用微粒观引领专题1教学,通过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微粒观,引导学生基于微观视角分析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 ,初中化学统考和中考中频现下述有关分子概念的选择题 :选择正确答案(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参考答案中只有选项“D”是对的。该考题是按照 1 995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中给分子所下的定义设计的 ,该书将分子定义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 0 0 1年版的《化学》将分子描述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两字之改将上述考题的参考答案置于尴尬境地 ,实…  相似文献   

3.
一、核心知识与考查方式《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结合“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的标准,分析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总结本主题的考查内容、核心知识及考查方式(见表1)。  相似文献   

4.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物质微粒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物质微粒观的建立,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物质微粒观”主要包括:(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物质变化是微粒间的“强”…  相似文献   

5.
与2014年相比,2015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在考试目标与要求部分没有做任何变化。在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删除了两点非主干知识点:一点是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删除了“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另一点是在《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了解分子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中删去了  相似文献   

6.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上,落实到课堂教学上,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以沪教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课为例,根据物质微粒观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做好教材相关内容处理的几个"变"与"不变",提升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7.
徐冰 《教书育人》2008,(10):42-42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是新教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抽象,学生要在想象中建立微观世界,有较大的难度,处理不当易形成教与学的难点。实践表明,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是化解难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性质.高考试题从"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研究高考试题的特点,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效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9.
赵满喜 《考试周刊》2013,(50):146-14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新课程理念更是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如何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一节课中,作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用以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0.
抓好"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是搞好化学教学的重要的"基础工程"。在初三刚开始学习化学时,不宜直接提出建立物质微粒观的任务,只能关注物质微粒观的奠基、形成和应用。概括了物质微粒观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讨论了如何为物质微粒观的形成奠定基础,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分子"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学习了《物质结构》的有关知识之后,经常会遇到求有关物质中的基本微粒(原子、离子)或特定基团等之间的比值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学生往往抓不住要点,不知如何切入,故解答时不能切中要害,出错率较高.现介绍一种简单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理实验技术是物质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理论与实验事实相互拟合与佐证是物质结构研究的基本范式,作用与能量是物质结构研究的核心话题,解释与预测是物质结构理论的功能旨向。高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教学要以这种本原性和结构化的认识为依托,用"技术—方法—创新"、"实验—数据—推理"、"微粒—作用—能量"和"结构—性能—应用"等观念统整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科认知与推理方式,实现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物质变化的判断是初中化学考试中的一个热点,要判断物质的变化首先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变,而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微粒了.不同环境下物质变化的判断原  相似文献   

14.
分子和原子的溉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分子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当物质由分子构成,则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当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微观上来认识宏观世界就要研究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走进微观世界去研究物质,用微粒观去解决具体物质的化学问题,有其重要的意义和奇妙的作用.那么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分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笔者进行了如下探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课标解读 学习本单元.同学们对物质组成的认识要由宏观上升到微观,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之所在:认识元素的概念,从宏观上了解物质的组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和多样性,并能用微粒的观点(分子、原子、离子)解释日常现象,如气体的压缩、扩散,不同液体混合时体积的改变,以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原子的构成,能从质子、中子、电子、电性、电量、相对原子质量等方面建立原子模型。  相似文献   

17.
化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难懂的知识,教师能重视引用形象生动的例子,通过明白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比如高一化学教到《摩尔》时,学生在初中化学里,已经学习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原子、分子、离子等。知道这些微粒是肉眼看  相似文献   

18.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教学旨在外显“结构(如何)决定性质,性质(如何)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以“石墨烯”材料为载体,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项目式复习,通过“石墨烯结构分析”、“石墨烯性质解释和预测”、“石墨烯功能化应用及改性”三个进阶性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基于“构成微粒-微粒间作用-微粒空间排布”的物质结构认识视角,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提升基于结构与性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例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惟一”的微粒。在物质的构成上,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则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原来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构成分子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答案是(C)和(D)。  相似文献   

20.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怎样用相关化学用语表示它们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