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笼统哥”     
1931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开展 “科学下嫁”运动。他亲自编辑出版科学普及 读物,提倡说话做事讲科学,反对含含糊糊、 模棱两可的行事态度。一次,他对几个年轻人 讲了一个“笼统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山羊老师给小猪出了一道智力题:如图,从下列竖式中可推出: A B C D E=? A B C  相似文献   

3.
《学子》2004,(1)
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生命尽头,牵挂的“线团”,一端系在这对绝症夫妻的心房,另一端则穿越死亡的壁垒,紧连在一对亲骨肉身上——瘫痪在床16年的大儿子和年仅11岁的小儿子。  相似文献   

4.
做不做     
《广东第二课堂》2011,(10):47-47
我喜欢做模型,曾经用收集来的旧物制作成的“航空母舰”还获得了市里的一等奖。可是爸爸妈妈总说做模型“不能当饭吃”,做这些只会影响我的学习,让我把心思放到功课上。纠结啊!  相似文献   

5.
具体翔实,言之有物,是写好一篇文章最基本、最主要的要求。请同学们将下面两句概括性的语句,化为具体、生动的描述: 1.今天天气真热。 注意:描述中尽量不出现“热”字。 2.这只小狗可爱极了。 注意:尽量不出现“可爱”二字。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阿里不哥家族后代的发展情况及阿里不哥家族对斡亦拉惕部族发展做出的努力。即:阿里不哥子孙的发展情况和斡亦拉惕部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在给病人取血样时,科室的电话响了起来。我的手一抖,血浆洒了。来不及给愠怒的病人道歉,同事已经侧身叫我了:"刘樱,你哥的片子!"取了片子跑到呼吸内科,顾  相似文献   

8.
日前,听了一节三年级数学应用题公开课(六年制第五册第46页例4)。教者引导学生由问题想到两个条件时这样分析:“每组有几个人”,就需要知道“总人数”和“平均分成几组”。而“平均分成几组题目中已直接告诉我们了,总人数知道吗”?学生顺着老师的提问思考:“总人数”没有直接告知,要从这一中间问题继续想下去。翻翻手头的几种参考教案,也是类似的  相似文献   

9.
中午,我正在办公室看书。忽然听到有人开门的声音,一看,进来的是李晨蕊和田欣同学。只见李晨蕊同学双手端着一个铁盒子,里面有两个杯子,杯子里面有一些水,有一条细绳分别搭在两个塑料杯子里,细绳中间打着个结,“结”下面有一段“水柱”。  相似文献   

10.
雷生 《课外阅读》2010,(15):63-63
一个小沙弥走进寺庙的藏经阁,看到成千上万的经书,马上呆了,他暗想:“这么多的经书一辈子也读不完啊!”  相似文献   

11.
我非常喜欢韩寒的一句话:"……既然社会上呼唤不到全才,那就只好把'全'下面的王给去掉,做个人才……"是的,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样样精通,干什么都绰绰有余,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谁呢?没有人能够做到。那我们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业,去做个人才吧。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爱因斯坦死后进入天堂,上帝将他安排在4个人的房间里。爱因斯坦问第一个人智商是多少,那人回答为160。爱因斯坦喜出望外地说:"好!我正担心来到这里找不到探讨相对论的伙伴呢。"他又问第二个人,那人说他的智商是120。爱因斯坦有些失望,叹了口气便说:"也好,我们…  相似文献   

12.
我以往不太重视平时作业,往往采用“平时听一遍,复习翻一遍,临考背“重点”的“战略”,即使对辅导站规定要交的作业,也把它看作“额外负担”,常常不去认真思考解答,而是边翻书边摘抄,一味追求速度,结果作业虽草草完成,收获却寥寥  相似文献   

13.
最近在论坛有个帖子点击率和回帖率都很高——“下辈子下下辈子绝不做幼儿教师”,看后深感心疼和忧虑。 心疼教师,忧虑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情感伤害,是对这个事业最直接的毁灭性伤害。下面是我的回帖: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觉得我很知趣,不去抢夺孩子的父爱和母爱。我也不做保姆,只做孩子们的参谋。  相似文献   

17.
比尔·盖茨拥有好多个"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个靠观念、智能和思维致富的人;他是世界首富,1996年的财产是160亿美元;他是有史以来最  相似文献   

18.
我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不妨告诉大家,我这个人做老爸很失败,而“改行”做儿子的老友却很成功,而我的儿子也因为我的这个变化从失败走向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带着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我们龙沙大地。一年的课改工作中,我感触颇深。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多的部分传统观念已经过时,如果此时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就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可见,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理念问题,依然是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创育人环境,开发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20.
本从深层次剖析了义和团笼统排外产生的根源,指出义和团与顽固派的排外虽在保护自然经济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但仍有本质的不同,义和团的排外是出于小生产的利益,是本能和不自觉的。此外,本还就如何认识评价义和团笼统排外这一历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