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关头,蒋介石立足于西北是民族发源地和国防重地的优势特点,抓住了复兴民族和建设后方根据地这一关键问题,先后以西北为长期抵抗之后方根据地、复兴民族的精神源泉和建国的根据地相号召.这一号召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对确立后方根据地、发扬民族精神及支持长期抗战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对国内兴起的开发西北思潮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国人曾有过对西北的开发。在南京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倡导努力下,西北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建设为建立抗日战争的后方基地有积极意义,并为复兴西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据颇有影响的民办《大公报》评析这一时期的西北开发。  相似文献   

3.
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照金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西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一起,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斗争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震惊西北的渭华起义失败后,一批渭华起义的领导者、参加者成为创建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坚强力量和主要领导者。渭华起义中形成的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加强政治工作,提出游击战争策略等经验得到了发扬光大,为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创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创新;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注重革命的统一战线。渭华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创建者坚定理想信念,继承渭华起义的优良传统,创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保留完整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人的西北国防战略观早期以“塞防”论引人注目,九·一八事变后,又以“长期抵抗的后方根据地”而再掀高潮。“塞防”论中,新疆是防御的重点地区,俄国是防御的主要对象;“长期抵抗的后方根据地”战略中,远距海岸、列强侵略尚未深入的西北内陆被视为国防的生命线,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这一战略的主要内容。近代中国人对西北战略地位的新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在中国经营西北国防史上,提出了划时代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新桂系为了巩固广西这一后方根据地,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并根据三民主义的精神制订了"三自"政策,其中实施"自给"政策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开展公共造产运动.广西"新民团"是公共造产运动的主力军.在新桂系的组织下,民团举办了大量公产,对广西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殷切期望、寄语青年,再次发出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号召,进一步明晰了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应具有的政治、道德、生活和精神品质要求。“四大品质”要求立足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和“后继有人”的战略考量,进一步彰显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了时代新人的素质要素,提振了时代新人矢志民族复兴的精神状态,指明了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实践进路,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历史精华的凝聚,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进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造就“四有”新人,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万国之上犹有公民在,民族的复兴首先在于超越时空与国度的民族精神的复兴。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栖息地,研究民族精神必须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民族力量”结合起来,排除两个干扰,做到有的放矢,为民族复兴,振兴世界服务。道家自然民本思想与自由民主思想同于一理,交相辉映:道家是东方的自由民主,自由民主是西方的道家。道教远播海外,目前正汇流国内成为世界当代文化与思潮的洪流,同时带动世界文明中心回归中国。中华民族的先进精神有九个方面,九九归一,绝学无忧,中美文化底蕴与价值取向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1940 年前后,随着京、沪、杭等一些大城市的陷落,一批作家相继入闽,促进了闽西北山城永安抗战文艺据点的建立,文艺活动一度呈现出勃勃生机,与西南大后方、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据点遥相呼应,为推动抗战文艺运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青年的民族精神认同培育问题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推进的一个基础性前提。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文明新形态在民族意义上的呈现,在文化层面表现为以民族精神认同为内在凝聚力的文化自信。从唯物史观维度理解民族精神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内在关系,深度把握民族精神认同在民族复兴中的价值坐标,以大历史观和文化视野的双重向度拓展中国青年民族精神认同的培育路径,对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实现、强化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4.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红 《现代教育》2003,(14):6-7
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们全民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任务之后,2003年春天,我们全国人民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党中央又号召我们全国上下弘扬民族精神,众志成城,共度难关。那么,什么叫民族精神?什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以及新时期我们应弘扬和培育哪些民族精神?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坚定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之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才来实现。在民族精神的培育中,教育有着独特而又重要的意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具有民族精神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早在1997年,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区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途经。  相似文献   

19.
楚民族是中国先秦时期长江中游地区的一个勤劳、睿智、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民族精神。本充分运用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并将二相互参验,对楚民族精神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这对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三个明”建设,乃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得以存续的精神血脉。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地域优秀文化孕育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有着战略意义,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