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然 《现代教育》2012,(9):15-16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的公共课,是一门具有争议性质的课程。众多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正面临着开与不开的尴尬境遇,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则多有“到底该如何教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教育形势”的困扰。本文从“以学生为中心”、“改进教材”、“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三个方面探索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能力对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大学语文”教学需要改革:明确“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质培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建设“大学语文”教材;提升教师文化素质;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利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人文教育”和“母语教育”之争,孰轻孰重,双方各执一词,见仁见智。认为“人文教育”和“母语教育”构成大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既不可互相替代,也不可分割,二者有机融合,才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是以积淀深厚的中国文化和文学为依托的人文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探索意识、人文关怀和审美素养。大学语文教育必须注意“大学”这个教育背景与教育环境,采取形式多样的“主体间性”教学,从而使大学语文教育真正有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传统课程.“大学语文”课程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因编写定位不明确而严重削弱甚至丧失其应有的使用价值。高职教育具有与本科教育相区别的职业性、与中职(中学)教育相区别的高层次性、与高职招生与就业相关联的地区性,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只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人文学科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它经历了从最初开设的辉煌到目前的边缘化。对于“大学语文”,应对其教育功能、教学方法重新认识和有所调整,使其真正与人文教育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承担着语文教育的工具功能,也应该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学修养,提升其人文素质。与中小学语文相比,大学语文姓“大”。大学语文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学语文应该淡化工具性的功能,强化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学校中所弥漫的务实倾向,以及大学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和务虚性,使大学语文正在慢慢地被边缘化:面对整体务实的大环境,大学语文教育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笔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把握好“实”与“虚”这两点。“实”的方面,一、文学与生存之道的紧密相连是大语教师们今后可以着重发挥的地方;二、用“实”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虚”的方面,“虚”是文学的存在之本,大学语文在务实的同时,不能丢弃文学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语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04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直接介入并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教育的文章。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各类分析、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文章不断涌现,各种进行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高校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这是前所未有的。接着在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建议“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一建议得到了许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大学语文重要性的共识、大学语文课程受到高度关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从很多高校的现状来看。大学语文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仍在削弱。有些学校干脆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管理者们态度冷淡,认识不到这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教改热情空前高涨的同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沉默不语。在教育管理方式和考试方式上依然保留着太多的教条和所谓的“规范”,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改革举步维艰的处境之一;其次。也和教育管理者们有关。由于他们的决策,使得学校追求功利性办学效果,学校重视学科专业的发展、重视教师科研水平,大学语文和其他人文教育课程受到冷遇;再次,是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危机,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学语文教育,存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大学语文到底应“教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教”。基于语文课程论的视角,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课程要素;基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讲解、操练、体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1.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提出不仅对“全日制语文教育”及“高中语文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对大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性作用,以“三个维度”为纲,探究大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在许多高校仍处于边缘化的境地,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人文教育核心课程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大学语文必须尽快从“边缘”向“核心”迈进。为此,高校领导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大学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观,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大学语文的研究、管理和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通识类公共基础课,具有“文以载道”的德育功能以及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提升其道德修养等教育目的。文章梳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发展现状,阐述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讨疫情及网课盛行背景下具有“课程思政”元素的大学语文将如何以微课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大学语文教育功能的辨析,分析了导致大学语文教育功能模糊性的深层原因,强调通过构建大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价值来彰显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并进而以理工科院校为背景,阐述了基于“言吾文”为核心价值的大学语文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虽然只是一门公共课,但它在大学课程中所具备的人文教育的功能却是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拟的。然而,受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与学习习惯的影响,大学语文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中更多地却在变成一种摆设。本人要呼吁的是:“还大学语文本来的面目!让大学语文去努力完成它自己的‘大学’任务吧!”我们期待着大学语文快快进入自己的轨道———即徐中玉徐老所倡导的“研究、深入和创新”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已日趋边缘化,这与这门课程的设置形式、教学模式、考核方法都有密切关系。《大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为顺应当前教育形势与社会和学生的需要,改《大学语文》为《高等国文》以突出“大学”的阶段性与“文”的质性并在教学中加以具体实施是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正日渐走向“边缘化”。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大学语文的地位不高,二是师生对大学语文现行教材不满.三是师资队伍建设严重缺位.四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过弱的文化熏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过强的共性需求.使得职业院校学生向“工匠”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在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和落实大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本身承载着传播文化内涵和文学底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审美趣味和人文情怀的使命,在高职院校中是文化素质类公共必修课。但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内正面临边缘化。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大学语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民族的振兴、历史的传承和提高人文素质,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大学语文”介绍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和杰出的历代作家,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大学语文”贯穿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应当包括传统人文主义、中和的民族文化心态、追求崇高人格的精神、优良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汉字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掌握客观的、历史辩证的原则,并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推行,各类人文课的兴起,“大学语文”的教育现状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语文”应承栽怎样的教育责任,该向何处去,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