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职业院校学生"六性"素质包括身心性素质、思想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他们之间的非线性运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素质体系.其中身心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根基,思想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目标导向,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则是该体系发展的外在袁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体系中有着丰富的人的素质思想,其内容包括:人的素质具有先天性、差异性、阶级性与后天实践性特征;消费需要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动力,人的消费实践活动是自身素质发展的外化表现,是人为满足自身的素质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有效活动;人的先天素质的不同影响着后天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但其素质发展应是平等的,而从人的素质差异性到发展平等则取决于社会地位的完全平等.发展生产力是提升人的素质水平的途径,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水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素质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应该引起学生素质的内在质地的变化,强调人格素质、自我调节素质、进取发展素质、适应群体素质的教育。这种理论观点对学校数学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在我们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观偏重外显教育效果,忽视学生内在素质培养,人格素质、自我调节素质、进取素质、适应素质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应试学习的附带效应,对部分学生而论,内在素质发展明显滞后。鉴于这一点,我们教学教育是否能在重视外显教育效果同时,施加影响学生内在素质的因子,不让内在素质任意发展。为此,  相似文献   

4.
PISA测评作为一项国际学生素养测评项目,其评价理念关注素质发展,具有前瞻性;评价内容契合素质发展,维度具有代表性;评价应用促进素质发展,结论具有反馈性。本文分析了PISA评价理念、内容和应用的素质发展意蕴,从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财经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其素质发展评价内涵,以期完善我国的素质发展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素质发展的内涵包括教师自我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合作发展及和谐发展。实现教师素质发展,应从教师素质发展的普遍性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根据石家庄各山区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9岁女生各项身体素质测验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定量地描述了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弹跳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相互关系,针对速度素质敏感期的9岁女生为提高速度素质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提出合理意见,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重点提高速度素质,同时为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和学生速度素质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发展速度素质首先考虑与其关联度较强的素质手段,而关联度较低的素质练习手段恰恰是其发展的障碍和弱项,应作为教学练习中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把创新素质培养作为促进儿童素质发展的核心.创造性在整个儿童的素质中具有统领性的作用,是个人素质发展的制高点.在作文能力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如此,想象力作为作文素质最重要的因素,把在创造过程中的多种元素,如形象思维、有意识活动、无意识活动、认知活动、情感活动等高度的融合,培养学生想象力对学生作文素质的提高有着特别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艺术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其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几种素质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这几种素质的协调发展。艺术教育作为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德、智、体、美的发展"是综合素质发展的内容、"基础知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综合素质发展的方法、"提升研究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综合素质发展的保障这三方面对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进行探讨,以期为构建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沙土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自然性、安全性、可变性的特点,对培养和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团结协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针对幼儿的生理特点,现设计几例教案,以发展幼儿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速度素质。提醒您注意:力量素质练习应采用动力性练习方法,耐力素质练习不宜采用长时间竭力性憋气练习方法,速度素质练习主要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语言素质是以语言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语言素质至少包括他的语言能力、语言积累、语言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认知能力和人文素质。小学语文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积累是小学语文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素质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小学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小学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素质是人逐步形成的一些基本品质,人的素质具有获得性、差异性、发展变化性等特点,永远处在一个量质互变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人的素质可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等基本素质和业务素质,体育与人的素质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各器官机能能力的改善与提高具有良好作用,促进生理素质的形成;体育通过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激活人的创新欲望、树立人的创新信念等促进认知心理素质的发展;在体育运动实践中,通过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文化传承、角色扮演、人际交往等养成人们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社会素质。  相似文献   

13.
素质和素质发展十分重要。素质即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征,包括品德、性格、气质、知识、技能、智力、创造力、创业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它是个人顺利和美好生存、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条件。对素质发展的追求是一种合乎人性的追求,因为人性都倾向于走向美好,而素质发展是高层次的美好,况且,在追求素质发展上每个人都可以取得成功,每个人之间都不会出现人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所需要的主要身体素质为速度、力量、弹跳、柔韧、灵敏、协调等。但在这些素质中发展速度素质难度较大。因此,俗话说:速度是各项运动的灵魂不无道理。所以我们的身体训练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速度素质。那么发展速度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关注职业发展是时代发展赋予的新命题。将职业发展与职业素质结合起来,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这在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培养中是一个新的课题。职业发展素质涉及与职业发展相关的诸多素质要素,其核心内容涵盖职业理想、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关键素质三大部分。打通培育和提升职业发展素质的三重通道,实现与专业教学相融合的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的基本素质教育、与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关键素质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是高职院校职业发展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将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当前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现状,将有助于从教育行政决策和教育实践层面深化教育改革。本文于2011-2012学年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北京市高中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审美意识、劳动技能等发展水平的评价,并从城乡、年级、性别等角度切入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城区学生对素质发展水平的自我评价普遍略高于郊区学生;男生、女生素质发展的侧重点和发展水平有所不同;高中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状况具有明显的年级差异,高二年级需引起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监测反馈机制;设计组织各种教育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和平台;关注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和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7.
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是指借助于科学的手段收集全面的信息,对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水平、特征和进程进行评判,是为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依据的过程。其基本理念之一是个性化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依据有:个人发展的规律;和谐社会的理想。这一理念的基本体现有:注重评估个体的素质发展潜能;注重评估对个性化素质发展目标的达成程度;注重评估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进程;注重评估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实现这一理念的关键途径有:加强素质的个性化发展的相关研究;建立自主评价机制;建设注重素质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文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发展素质的培养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分析阐释发展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在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加入环境影响力、角色意识、判断力、思想力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划分为四个方面: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素质。在确定了评价指标基础上,可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的原理,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要想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只有不断地提高其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大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