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爷爷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2010,(5):22-23
语言之道三:忌言 前面,我们讲了孔子的“慎言”及对“慎言”提出的三项原则。孔子在生活中也有些“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下一代》2009,(7):46-49
“众恶(厌恶,讨厌)之(代词,指代人或事),必察(察看、调查了解)焉;众好(喜好,喜欢)之,必察焉。”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于因材施教最有认识的莫过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下面他与弟子间发生的这个小故事就体现了他对因材施教精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人生高度,盖源于他的思想高度.他研究的对象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孔子关心的是现世,是百姓,是人的发展.孔子的人生追求是"修己以安百姓"."仁者,爱人."只有德才兼备,方能堪当此任.所以要"修己",就是培养"仁"的品格,认识自己的有限性和可能性,尽可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安人"以至于"安百姓"."修己"是手段,"安人""安百姓"才是目的.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更无以"安百姓",所以,孔子教导弟子勤奋好学,特别反对虚度光阴的人.孔子"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理想,有效地扩展了他的生命宽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智慧与21世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作者出席1997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和孔教学院举办的“孔子思想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所提供的论文。文章从“天与人”、“义与利”、“端与中”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孔子的智慧对于建立现代生态伦理学,形成转型时期的新型价值观,以及创立解决当今世界矛盾的“和合”方法所具有的不朽价值。  相似文献   

7.
孔子带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时,很多国家的君主对他们师徒一行人并不热情,加上人多路远,经济上难免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当他们走到陈国和蔡国交界处的时候,已经穷困到了连野菜汤都喝不上的地步。大家连着七天都没有吃到一粒米了,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2010,(4):22-23
上期讲到孔子的“慎言”。“慎言”,是人的一种品质。为培养弟子,孔子对“慎言”提出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孔子热”、“儒学热”的兴起,孔子的许多人生思想已经超越了时空限制。孔子人生境界的思想博大精深,从确立志学方向,建立心灵自信,坚定人生目标,完成自身使命,包容世间万象,到走向止于至善境界,是个体规划人生修养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是发展与完善人的主体意识结构,是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的修炼境界,给当代人规划人生与体悟生活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巴黎公报》曾写道 :“如果我们人类还要继续生存下去 ,我们就一定要倒退回去两千五百年 ,去追寻孔子的智慧。”这是很值得细究的。孔子关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行‘恭、宽、信、敏、惠’仁德于天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生存智慧里 ,一以贯之的莫过于一个“和”字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之道 ,斯为美。”这对于生存问题远未成为昨日话题的当代人类 ,有效地整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价值的激烈冲突 ,并最终促进世界的和谐与进步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对三代历史以及他所处的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考察后,利用前人的知识成果,从自然入手去研究生存于自然环境中的人,关爱人的生命、生存、尊严,阐发人生的意义,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此,人文思想和人道观念成了孔子思想的中心,也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旋律。孔子认为,人的一生应该效法自然,以天地之道指导人道,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人生思想。他所注重的修身体仁的道德境界、道济天下的崇高理想、尚义奉献的价值取向、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善与人同的和谐人际关系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下一代》2009,(9):16-18
交友之道七:知己的朋友难得 人的一生,从中学开始,到立足于社会以后,可以说,结识了诸多的朋友,而绝大多数是随缘而聚,也随缘而散。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可以谈心的朋友不多,而知心的朋友更难得。其故何也?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段时期,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非常困窘,好几天都没有东西吃、一天中午,孔子正在午睡,他最钟爱的弟子颜回,不知从哪里弄了一些米回来,正忙着淘米煮饭。  相似文献   

14.
15.
正临近中午,干了大半天农活的爷爷拖着疲惫的身子,从田地里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洗了把脸,听说开饭还早,便躺在睡椅上拿着蒲扇闭目养神,不一会儿竟呼呼大睡起来。看着爷爷熟睡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头发花白的爷爷变成童话故事里聪明的阿凡提呢?真为自己这个富有创意的伟大构想而窃喜。说干就干!我拿起毛笔,蘸了一点墨汁,蹑手蹑脚地走近爷爷的身旁,在他的鼻子下面,轻轻地画了几笔。可能是我用力稍大了点,爷爷用手挠了挠鼻  相似文献   

16.
《中庸》作为孔子儒家“中道”哲学的专门著作,其所言即如何把握与使用中道.所谓“中庸”就是“用中”,东汉郑玄所说极是!“清华简”《保训》的发现给了我们重要启示,儒家自尧、舜以来的“执中”理论得到了验证.周文王、武王十分重视以礼制中、以刑教中,影响周代社会至深至远,更影响了孔子儒家.孔子的“中道”哲学是孔子智慧的集中体现,它是社会稳定之道,也是社会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期经验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来源。“由观察的结果,可以深信幼时的经验有其特殊的重要性,这在儿童期中已很明显……一切倒错的倾向都起源于儿童期”。实际上,儿童成长经验中的众多变量都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足石刻孔子及十哲龛刻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在全国石窟中仅此一龛。大足的十哲造像是现存最早有确切纪年的十哲造像,其历史与艺术价值至为珍贵。大足的孔子及十哲龛是与佛教、道教造像并列开凿的,具有宗教的意义。宋人信仰儒教是为了聪明与智慧,儒教是信众们的智慧之神。  相似文献   

19.
"三",一个简单又熟悉的字眼,在儒家重要经典《论语》一书中多次闪现,从其特定的"三"字语句中,体会其对为己之道、为人之道和休闲之道的人生理论的智慧与哲思,感受其在现实生活中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成果,对我们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整合梳理先前文化的基础上,以中和为审美尺度,以仁为审美思想的核心,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学思想。他用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去实践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在诗、礼、乐的有机相融中实现他崇真、致善、尚美的价值取向。他的审美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可贵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