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音与牙音应是五音中最为活跃的两个音系,这种活跃不仅仅因为近古以后喉牙音的大量腭化与归零,更因为喉牙音内部的互转及喉牙音与其他音系的相转。音转是喉牙音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语音现象,它对谐声、通假、声训、古书异文、一字多音等诸多语言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喉音与牙音是五音中最为活跃的两个音类,这种活跃不仅体现在近古以后喉牙音的大量腭化与归零上,更体现在喉牙音内部的声转及喉牙音与其他音系的声转上。声转是喉牙音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语音现象,它对谐声、通假、声训、古书异文、一字多音等诸多语言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喉音与牙音应是五音中最为活跃的两个音系,这种活跃不仅仅因为近古以后喉牙音的大量腭化与归零,更因为喉牙音内部的互转及喉牙音与其他音系的相转。音转是喉牙音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语音现象,它对谐声、通假、声训、古书异文、一字多音等诸多语言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考查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来探询这些字的音韵情况,提出东汉时期牙音和舌音有一定关系,因此东汉可能已有复辅音;清音、浊音东汉时期已有交涉;全清次清区分不明显。文章可为构拟东汉初年的语音面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些中学教材编写者不分“三字”即通假、古今与异体字,不明其判断原则,故教材注释中大多都以通假视之,错误百出。文章主要以刘兴均的理论为基础,对2004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本(共五册)中存在的“三字”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古今字、通假字和异体字在语音方面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所以在判别三者时,不能从语音方面着手,否则就会乱成一团麻,只能从形体和意义这两个角度去判定“三字”,才能达到定义要准确、定称要确定的科学要求,编写出高质量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教材中的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试论古今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字是一种重要的文字孳乳现象。本文论述了古今字这一术语的内涵演变 ,从字的形音义方面分析古今字的特点 ,明晰了古今字这一术语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8.
古今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的标准化是学科门类深入研究的客观要求。古今字这一术语,最早是由汉代经学家提出来的,开始是泛指古今同词而异形的字,概念含混不清。古今字受到广泛的注意和研究是在清代。随着研究的深入,古今字的内涵和外延有逐渐明确的趋势。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古今字应该是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字。它既不同于通假字,异体字,也不完全等同于同源字。同一术语随著学科发展相应而发生变化,这是学科发展史中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代语音的发展,中古入声字在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和《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摘录出聊城方言中常用的入声字538个,分析其声母、韵母、声调在聊城方言中的演变规律,试图揭示中古入声字在聊城方言中的语音特点,为聊城人学习普通话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汉字中的形声字,为何不能“识半边”?因为字音变异了。古音与今音相比,音符简单得多.人类的发音器官也同人类其他器官的进化一样,是由简到繁的;人类的发音技巧也同人类其他功能的进化一样,是由低级至高级的。就声母来说,在上古时代只有五种、即喉、牙、齿、舌、唇。于是古今声母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喉牙声转。喉音,指令之h音;牙音,指今之舌根音g、k,因古人缺乏一定的科学知识,误认为g、k是由靠近喉咙的大牙发出的,故称牙音。由于喉音与牙音发音部位相近,以致造  相似文献   

11.
何为古今字     
我们阅读古诗文时,常常遇到古今字,读错音,理解错含义。究其原因,是没有从理念掌握古今字。那么何为古今字呢?古今字直白地说就是同一音义的字,古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写法的字:该字古代写法的,叫古字;该字今天写法的,叫今字。我们把这种古今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称之为古今字。当我们从理念上明确了古今字,在阅读古诗文时,便能读准其音,正确理解其含义。  相似文献   

12.
古今字与通假字比较韩伟1古今字是汉语同词先后异字现象。这是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孳乳而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它是汉语中的某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产生了不同的书写形式,产生在前的称为古字,产生在后的称为今字,今字又叫后起字。古字与今字不处在语言发展的同一历史...  相似文献   

13.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异读是古汉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本文从语言的演变、发展角度,论述了古汉语中某些字词异读的成因,其中通用假借、破读、古今字分工不同及古代专用名词是产生异读的主要原因,并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上古今字内容庞杂及学术界认识上的分歧,致使目前高校文科古代汉语教材对古今字的定义、分类及文选注释中具体字的处理,都存在着混乱现象。我们认为,古今字是一种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其内容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同源通用字。为了教学的方便和术语的规范,避开“古今字”这一概念,分别归入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同通用字,不仅必要而且符合古人用字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汉语的练习中,有些专科学生常把《石钟山记》的“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一句中的“莫”当作“暮”的通假字,把《墨子·备穴》的“以须炉火之然也”一句中的“然”当作“燃”的通假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要避免这种错误,关键之处,在于使学生正确辨别古今字与通假字,这也是大专古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的做法是:一、弄清学生不能正确辨别古今字与通假宇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施教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摸底测验、练习等方式,分析出学生将古今字与通假字混淆的原因有二:其一,中学语文没有引入古今字…  相似文献   

17.
自东汉经学家郑玄首创"古今字"这一训诂术语,古今字一直是研究古籍文献的重要训释体例。文章拟从汉语词在动态发展进程中汉字分化现象切入,探讨古今字用字的相异现象和造字的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古今字是汉字字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现象,它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的内容,对古今字的研究一直是汉字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和难点。文章整理了关于古今字问题的相关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分成古今字理论本体研究和专书古今字研究两类。  相似文献   

19.
学界研究上古声母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谐声字、上古传世文献中的假借、异文和中古韵书所记载的反切。本文立足《郭店楚墓竹简〉这一出土文献所反映出的战国楚地声母系统,从出土文献语料和spss统计软件两个角度分析探讨上古舌音和喉牙音在介音[i]的作用下逐渐演变为舌面音照三声母这一历史音变过程,从而证明中古照三组声母有舌音和喉牙音两个来源,而不是简单的“照三归知”。照三组声母在介音[i]的影响下还能进一步演变为齿头音。  相似文献   

20.
通假字和古今字,是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常见的两种文字现象。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篇章中,就有不少通假字和古今字。为什么古代汉语中会出现这些文字现象,如何区别这两种现象,这是语言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