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社会分层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以技术进步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改变着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社会分层的基础。然而,关于社会分层的价值问题,西方社会学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功能主义的分层理论强调的是社会分层或社会不平等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而冲突社会分层理论强调的则是社会分层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分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意义,又带来严峻挑战。一方面,社会分层打破了原有的用人体制,促进了人才的社会流动,打破了原有体制的平均主义,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分层扩大了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导致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多元化,而且社会分化过程中的非正常现象容易引起人们对社会分层本身合理性的质疑。针对这些情况,思想政治教育亟需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3.
社会分层与旅游产品的消费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理论反映了旅游活动的社会与经济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消费、开发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分层理论的实质,加强社会分层理论的应用及社会分层对旅游产品消费、开发影响的研究,对于指导旅游产品评价、规划、开发具有现实意义。探析旅游活动的社会分层,明确不同阶层人们的旅游动机和旅游消费是不同的,适度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大力开发中端旅游产品。逐步提升低端旅游产品,可以不断满足各阶层人群的生活需要,实现旅游业更快更好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精英缺失与社会控制的弱化,以及贫富差距等,都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隐忧。因此,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引导构建农村社会合理分层结构,发挥农村精英等在农村社会控制方面的作用,对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产阶级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战后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批评马克思分层模式的同时,西方社会学家从韦伯的社会学理论中吸取了更多的养分并形成了职业社会分层的理论体系,其中存在着功能派和冲突派的矛盾,职业社会分层模式也遭受着不同的批判。事实上,这种分层模式并不能解释复杂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因此,各种分层理论之间兼容并蓄,通过综合而逐渐提高其理论解释的全面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一定的社会分层、社会分工及相应的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在客观上对社会分层、职业选择产生着重要影响。新韦伯主义认为:教育是限制经济领域中具有优厚报酬职位的竞争者数量的筛选工具,帮助那些接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人占据这些职位。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社会个体“身份团体”地位的获得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处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越来越感受到个体的职业获得与将来可能得到的权力、财富以及社会地位息息相关。我们在看到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产生着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发现了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反作用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换言之,不同社会层级的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否平等?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关系的探讨,分析社会分层对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层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层带来的社会地位竞争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而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模式又是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面临困境的社会根源。这主要是指,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中官员地位居高、直接分层依据从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变、学历社会分层功能的强化以及社会分层中的封闭性,给职业技术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分层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社会公平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层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首先综合论述学术界对于社会分层的各种标准,然后剖析网络社会的内涵,归纳总结了网络社会的特点。并提出应在网络社会中提出新的分层标准。  相似文献   

9.
社会分层理论首先是西方社会学家在分析社会结构时提出的,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功能主义理论、冲突理论和文化再生产理论。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视角对法国大学校的精英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主要从两个层面来研究:一是社会分层对大学校的教育机会、学生学业水平和职业获得三个方面的影响;二是大学校教育对法国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社会分层时教育分层影响的理论为基础,以西安5所民办高校 3624份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和其他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学生家庭背景对于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和毕业去向意愿的影响。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发现,家庭职业和教育背景对于子女能否接受高等教育具有正向影响;接受民办高等教育或公立高等教育学生的家长在不同教育程度的分布比例上存在差别;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对于子女进入民办高校中计划内招生项目、学历文凭试点项目或自学考试招生项目具有正向作用,家长的职业和经济收入水平对之却有负向作用;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收入水平对于子女毕业后升学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我国社会分层对于教育分层产生的多方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及影响的不确定性,也预示着今后社会分层将会对教育分层产生越来越稳定的影响。这种发展趋势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从实践生产力理论出发,马克思论及了社会分层的来源、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分层的异化以及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分层的理性存在,由之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分层理论。从实践生产力理论理解社会分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特征。以往从阶级的简单要素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观念,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角色的科学分类是社会学角色理论的重要内容,没有社会角色的分类,就没有社会学社会角色理论,而社会角色分类是逻辑划分之分类的合理运用,本文试从逻辑学、社会学角度探讨逻辑划分之分类在社会角色研究中的作用,以达到认识正确使用逻辑划分在社会角色理论研究中的地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分类标准中社会服务职能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分类的实践通常只把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作为分类标准,有意无意地忽视社会服务职能,导致社会服务职能这一标准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但无论是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嬗变,还是对高校公认三大职能关系的学理反思来看,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都在日益彰显。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最新分类标准已体现、并正在实践社会服务职能。因此,高校分类要给予社会服务职能必要的重视,并将其纳为重要考量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教育学的"外围"环境入手,以四套文献分类体系共16种分类标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其对教育学学科属性的界定或分类,以判断教育学在文献中表现出来的认可程度,并通过赋权及计算后得出以下结果:教育学在文献中被认定为社会科学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人文社会科学,再次为职业与应用科学,最后为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5.
以两种流行的社会分层概念小资、布波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现阶段白领阶层的社会分层状态进行探索。作者认为,首先这二者之间有部分的继承关系,但同时布波更强调高层次的文化消费,二者都可以由消费符号来体现与其他阶层的异质性。最终的探讨是为了寻找一种在精英阶层和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分析这个庞大的中间阶层在社会运行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类书分类体系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类,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社会实践生活认识的归纳与总结。类书分类体系的形成,正是构建于人类知识分类基础之上的。本概述了类书产生以前的知识分类,并对历史上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类书的分类特点、类目类型、立类和排序的思想和目的,作了较深入的剖析,从而勾勒了类书分类体系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原有的社会分层机制和简单的社会阶层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相互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两者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社会中,审美趣味的区分、选择和对立是和社会等级次序的区分、选择和对立相互对应的,反映的是社会的功利性目的。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审美的功利性内容是和消费者个体的身份认同、文化归属等等问题密切相关的,是消费的公共话语系统操纵下的功利性的审美实践。审美趣味的区分是相对而言的,这不仅仅反映在当下的共时层面,而且也反映在历时性的趣味变迁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derived from cognitive-developmental theory that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skil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in their processing of counterstereotypic gender information. Children (N = 75; 5-10 years) were matched on pretest measures of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skill and then assigned to: (1)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using nonsocial stimuli, (2)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training using social stimuli, (3) a rule training intervention, or (4) a control intervention. Children who had acquired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skill via training with social stimuli and those children trained on rules for occupational sorting showed significantly more egalitarian responding on a subsequent measure of gender stereotyping and superior memory for counterstereotypic information embedded in stories. Additionally, children who had acquired multiple classification skill via training with nonsocial stimuli showed superior memory for counterstereotypic information, despite demonstrating no greater flexibility on the gender stereotyping measure. Both theoretical and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素质结构与人才和教育分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各项社会事业中,教育与人才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对此,教育界和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一些基本观点,但多有歧义,症结在于分类标准不一致。引入“素质结构”的概念、进行素质结构分析,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根据社会分工的历史法则和素质结构分析的结果,整个社会的人才可以分为4个基本类型,参照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我国的学校教育可以分为4种。这种,分类及其扩延有利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