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有的插齿刀设计齿形角必须修正,但是修正后插齿刀顶的增厚量却没有验算公式,着重推倒了齿顶增厚量的精确计算公式,和用微分计算的简化计算公式,使插齿刀更加完善细致。  相似文献   

2.
供水管网漏损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其中发展中国家漏损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且我国的管网漏损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针对严峻现状,最近10年学者在管网漏损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论文引用频次呈现井喷趋势。管网漏损检测技术可分为模型法和设备法,本文对这些管网漏损检测技术进行了介绍以及适用性分析,但单独使用某一种检漏技术无法满足管网检漏低成本且无损的目标。针对于此,本文创新地提出了模型-设备综合法来进行管网漏损检测。  相似文献   

3.
科苑 《金秋科苑》2013,(19):53-54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全国城市供水管网老旧、漏损率超标严重,年漏损水量达60亿立方米,水质在输送过程中下降。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导致水质下降。  相似文献   

4.
管网漏损量是管网无效供水量,漏损量越大制水成本就越高,对供水企业来说经济效益就越低,有时因为管网漏失而造成大面积的开挖道路,给社会和市民生活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降低管网漏损率可以大大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科苑 《今日科苑》2013,(19):53-54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全国城市供水管网老旧、漏损率超标严重,年漏损水量达60亿立方米,水质在输送过程中下降。以屋顶水箱和地下水池为主的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不到位,部分设施不能及时清洗消毒,导致水质下降。专家指出,饮用水在末梢管网中受到污染很普遍,有必要进行改造更新,而居民的水龙头也存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布谷斯大坝位于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塔尔夫省以东20公里处的布谷斯河上,大坝建设后主要用于满足附近城镇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并为位于下游的墨西纳水库补充部分水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9%,且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用水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之间的关系是目前需要分析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全国分为八大经济区域,建立约化模型,验证不同特征的工业用水EKC(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用水发展水平符合EKC特征,人均工业用水与人均GDP存在着"倒U"型关系。拐点的出现主要由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人均工业用水拐点不同。工业用水EKC曲线的研究对协同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研发前沿技术等方法,使工业用水EKC转折点的尽早实现。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科技节水的途径及实施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不断开发、应用节约用水的新技术和 新途径 (一)工业生产方面 1.开发工业污水处理回用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杜绝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和大量浪费水资源.工业回用水是指一定期间内被用过的水,经适当处理后再用于系统内部或外部其他用水生产过程的水量.经第一次使用后又被循环利用的水量,称串用水量,也属回用水量.它是一定期间内,某用水系统中按各级用水对水质的不同要求经第一次使用后被依次利用的水量.  相似文献   

9.
管网检漏及相关测漏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毅堂 《今日科苑》2009,(14):44-44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自来水漏损控制工作,将漏损量的大小作为衡量自来水管网技术和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漏损控制是所有供水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各种检漏技术的应用及优劣选择,重点叙述了相关检漏的基本理论、工作原理及参数的选择,同时探讨相关检漏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储文强  陈功  胡鸿昊 《科技通报》2021,37(9):94-98,108
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小区的漏损判断一般采用夜间最小流量法(minimum night flow),其对小区计量设备的精度和采样频率有较高要求,中小城市DMA居民小区因为整体用水量偏小的原因,夜间最小小时流量往往与远传水表的最小计量单位在同一数量级,影响了远传水表数据精度,基于夜间最小流量法识别漏损的应用面临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夜间累积用水量判断DMA居民小区是否发生漏损的方法.该方法通过邻域粗糙集的属性约简算法,找到居民小区夜间累积用水量的主影响因素,建立了夜间累积用水量与日用水量、是否周末、最低气温等主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表明,基于修正后的夜间累积用水量关系模型有效提升居民小区漏损发生的识别能力,提高识别精度,降低误报率.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管网漏损率、合理评价供水管网漏失水量是供水企业的重要价值指标,它和产销差率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同时也是企业经济运行的关键,要使供水企业管网漏失量控制在经济水平,需要有可以评定的指标。同时要加大对水损失的整治工作,提高供水管网的运营水平,从而提高企业节水的总体水平,向节水型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对于都市生活及产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所有生命活动的根源皆仰赖水能源不断补给作保证;支持着所有产业活动的基础亦是"水"。目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所面临的一大问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无论具备多么先进的管理水平,供水管网的漏损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要针对漏水点进行准确的探测,控制其漏损量,降低供水成本,同时有效的节约水资源。阐述了控制管网漏损的意义及漏损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广场》2003,(7):42-42
厨房用计算机:这种计算机能够计算出烹调菜谱中各种原料的用量,使做出的菜味道更加可口,需要几个配方的菜谱来做菜时,只要按下电钮,它就会告诉你协调后的用量。自动量水饭锅: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把淘好的米放入锅内,按下开关,感应装置就会立即将所需水量以杯数显示出来。依次增减水量,就可以随个人喜爱煮出稍硬、偏软或适中的米饭。此外,锅盖上的液晶显示器能够显示饭熟的时间,并能自动切断电源。旋转炒菜锅:其形状和工作过程与微型混凝土搅拌机相似,能炒出数百种菜。将一道菜的各种原料放进温度可任意调节的旋转玻璃筒内,几分钟后菜就炒好了…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给水规划、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的给水规划设计中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规划等问题的分析,强调如何控制给水用水量和如何体现可持续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一些准备开发的地区,如何高标准、高起点控制城市用水量.  相似文献   

15.
陈超宇  邵煜  俞亭超  张土乔 《科技通报》2019,35(12):130-134
给水管网漏损问题广泛存在,对资源、环境及社会造成巨大损失。供水管网漏损检测方法众多,其中声学检测应用较多。水听器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技术,能近距离监听漏损产生的声信号,降低外部影响,为漏损的发现提供保障。为深入探究漏损声学特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设计管道漏损声音测量装置,模拟给水管道漏损过程,并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管内压力、漏损孔径、水听器距漏损点的距离等均是漏损声音信号的重要影响因素。管内压力越大,漏损声音的能量越大。漏损声音的能量与漏损孔径成正相关,但这同时与漏损速度有关。声波传播过程中会引起能量衰减,高频衰减快,低频衰减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影响管网漏损各因素的梳理,对管网漏水的直接因素及其影响大小、漏水状态和漏水量、不同口径管道,不同材质管道漏水情况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同时针对管网漏损控制系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谈了一些在日常管理运行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我国煤矿项目供热方式以燃煤锅炉供热为主,而项目环评水平衡中锅炉补充水量占有重要一部分,一般燃煤锅炉型号不同其补充水量也大不相同;本文针对煤矿常采用的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分别确定其补充水量的计算方式,并将该计算方式作为锅炉补充水的一种计算方法,以确定环评水平衡中锅炉的补充用水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险分担的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出了影响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价格的十五种风险因素,提出了风险分担格局变量。分析得出决定特许价格的定价要素是成本、投资收益率和进水量,同时存在着政府部门要求和政府补贴两个约束条件。把风险成本、风险日进水量、风险投资收益率引入净现值的计算公式,通过风险分担格局变量实现风险分担,从而构建了一个基于风险分担的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的湖泊面积超过我国湖泊总面积的50%以上,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2018年,湖泊数量和面积均出现明显增长,但变化速率并不均一。1990年之前,低温抑制冰川融水导致湖泊水量出现负平衡。1990—2000年,温度升高使得冰川融水和湖泊水量增加。2000年以后,降水是导致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但2005—2013年的连续气温上升,使得蒸发加强并削弱了湖泊水量增加的速率。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和西北部地区,2000—2013年的湖泊水量增加则更多是受冰川融水的主要影响。20世纪70年代—2013年,青藏高原湖泊水量变化的空间特征与西风和印度季风区降水变化趋势一致。气温上升和增加的长波辐射使得湖泊水温明显增加,并促进了食物链的传输效率。随着湖泊水量增加,湖泊盐度普遍下降,继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使湖泊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未来20年,青藏高原内陆封闭湖泊水量将继续增长,但速率将有所下降。对"亚洲水塔"而言,青藏高原的湖泊研究应聚焦宏观尺度的水量赋存与水量平衡、湖水主要理化性质与生态系统参数,以及湖泊变化在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水循环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迎吉 《中国科技信息》2011,(4):165-165,199
近年来,由于气候连年干旱,水库进水量一直较少,加之工业及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造成供水十分紧张。为保障工业用水,我厂于今年十月份对原630KW机组进行了技术改造,改造后的机组容量为250KW,额定流量由原来的2.5米3/秒下降到现在的1.3米3/秒。此流量既能保证工矿的工业用水,又能保证机组的正常发电,且每天节水约13万米3,使机组达到了发电的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